1.建池饲养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一般用水泥池,也可用土池,池壁用三合土建筑,池的大小可因地制宜,面积以10~100平方米较好。池深80~100厘米,池底的泥土要坚实,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或设与排水口连的鱼溜,进排水口要用铁网拦设;另外,池底要铺放20~30厘米的沃泥,瘦泥应施基肥。
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待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一般10毫米左右的每立方米放100~150尾,4~5厘米的每立方米放40~50尾,如有流水条件,可适当增加。池水深度在7月份以前保持在30厘米左右,8月份以后保持在50厘米左右为好,日投喂量掌握在体重的3%~5%为好,7~8月份略增加,11月至翌年2月不投饵。6月份以前温度较低,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6月份以后温度较高,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温度高于30C和闷热天可不投喂。饲养过程中注意掌握水质,适时加注新水,防止过肥造成缺氧而影响泥鳅生长。
2.稻口饲养稻田选择一般无严格要求,面积0.5~2亩为宜,四面要有硬实的田埂,进出水口要设置拦鱼设备。在接连排水口处最好挖4~5平方米、深0.5~0.7米的鱼坑,便于干涸、水温过高、施用农药、排水晒田时作为泥鳅的栖息场所。治虫时,采用高效低毒农药,选择晴天喷洒。每年在早中稻插秧前放养,放10毫米鳅苗2~3万尾/亩,或3~5厘米鳅种5千克/亩,一般不投饵。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口,注意防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