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螃蟹生态养殖防病技术

时间 : 2023-07-15 12:04:06 投稿人 : Jace 点击 : 加入收藏

螃蟹生态防病是通过活螺蛳的投放,水草的栽种和保护,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水质调节及必要的防病手段而达到河蟹疾病的综合防控,通过螃蟹生态防病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养殖户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主要做法如下:

螃蟹生态养殖防病技术 | 淡水养殖

一、塘口清整消毒

在11—12月份待存塘水产品销售结束后及时清整修复蟹塘,清除沟内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清塘药物的选择上,杜绝使用五氯酚钠等违禁药物,可选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等。

二、优质扣蟹的投放

一般选用本地培育的扣蟹入池,规格80—200只/kg,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力强,放养一般在3月份结束,放养密度在400—600只/亩之间,苗种投放时可选用VC或苗复康浸泡后再投放池中,以增强投放蟹种的体质。

三、螺蛳的合理投放

在1—8月份,都可向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有条件的可在板田上围网,设专区培育水草及螺蛳,投放量在300~600kg/亩,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分批次投放,在5月份之前建议投放螺蛳不宜太多,一般以200斤/亩为宜,以免引起水质过瘦,及水中缺氧而引起河蟹第一、第二次脱壳时,发生顶壳现象。

四、水草的栽种和保护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栽种及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存环境及河蟹的出池规格,种好水草和保护好水草是生态防病技术的重要措施,目前,一般采取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三种水草混种,环沟前期主要栽伊乐藻以提供河蟹前期生长脱壳需要,3月底田块一般以种苦草为主,条播种植轮叶黑藻及伊乐藻,使池中做到多品种水草共存,分布合理,水草占总蟹池面积的70%左右。

在养殖过程中,水草上容易附着污泥等异物,而影响水草光合作用,降低水草的分解有害物质的能力,一般采取适量施肥,及泼洒护草活水素等方法进行处理。

五、池塘的底质、水质、水位的调节

池塘底质、水质的调节和控制,贯穿河蟹养殖的整个过程,在水质控制上总体要求前期肥,中期清,后期爽。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感观要求,水色呈黄绿色,水质清亮,透明度在40cm左右,高温期间,除掌握好水色,还要了解池塘的主要水质参数,要求溶解氧在5mg/L以上,PH7.5~8.5,氨氮<0.1mg/L,亚硝态氮<0.05mg/L,在养殖过程中,针对不同水质,不同的化验指标,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方法。

1.在水质调节上,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池塘换水,在换水时要一次性不能更换太多,以免引起河蟹的应急反应,一般一次性换水不超过10%,或补水2小时。

2.定期泼洒生石灰,进行PH值调节。补充池中钙源,一般一次性泼洒不超过10kg/亩·米。

3.高温期间,根据不同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常用微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

①光合细菌宜掌握在水温20℃以上时使用,低温及阴雨天不宜使用。在池塘使用时,每立方米体用2~5g兑水后全池泼洒,水瘦时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生长,应先泼洒少量生石灰乳,调节PH值为7以上后再使用光合细菌。

②芽孢杆菌:当养殖水体底质环境恶化,藻相不佳时,应尽快使用芽孢杆菌。其迅速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同时能将有机矿物质矿化生成有机盐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氧化、微生物呼吸、水产动物的呼吸提供氧气,循环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池塘内藻相达到平衡。

使用芽孢杆菌时,活化工作作为必需措施,活化方法是:加本池水和少量红糖,浸泡4~5小时后即可泼洒,泼洒时应尽量采取增氧措施。

③硝化细菌:使用时不需经过活化处理不能用红糖等来扩大培养,只需要简单地用池水溶解泼洒即可。投放硝化细菌后,一般情况需4~5天才可见明显效果,因此投放时间提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好方法。

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如碳酸钠或过氧化钙同用,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分解出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先使用化学增氧剂1小时后,再使用硝化细菌。

④EM菌: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是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复合微生物菌群,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复合培育而成。EM菌中的有益微生物经固氮、光合作用等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营养元素,供自身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微生物制剂使用上,要做到预防为主,长期使用,一般微生物制剂使用后,天气好时2~3天才开始发挥作用,7~10天效果最佳,因而运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预防水质养殖细菌性疾病,一般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微生物制剂和最佳效应时期使用微生物制剂。

在进行水质调节的同时,不能忽视河蟹池池质的调节,常用底质改良剂定期进行底改,使底泥不发黑,不发臭。

水位调节总体要求“春浅、夏深、秋勤”。

六、饵料投喂

在河蟹养殖过程,要选用优质饵料进行投喂,应根据天气、水温、河蟹摄食情况进行增减,做到使河蟹吃饱、吃好,同时不宜投饵过多,而引起河蟹池底质、水质的恶化,并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七、防病、防缺氧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注意池塘水质、环境的培养保证水体溶氧充足,这是防病的关键。用施肥来培育水质,用微生态制剂调节好水质,用改底药物调节好底质,同时在上半年水温18℃开始及下半年水温25℃要消毒一次;对清塘不彻底的塘口,坚持常年定期消毒,通过生物、生态及药物的综合防治,有效防止河蟹病害发生.

相关文章

  • 三看三查诊鱼病
    三看三查诊鱼病

    一看鱼的活动情况。健康的鱼活动比较灵活,常群游于水的中上层。生病的鱼通常离群独游或时游时停,有的尾巴翘出水面,有的成群停滞水面,长期不下沉,或绕池狂游。二看鱼的体色。健康的鱼体色鲜艳。生病的鱼体色暗淡,有的皮肤出现斑点,有的头部和背部乌黑,有的尾鳍发白。三看鱼的吃食情况。健康的鱼食欲旺盛,投食后很快来吃食,且每天食量正...

    115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池塘鱼类突然大量死亡要正确判断原因
    池塘鱼类突然大量死亡要正确判断原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分季节、天气、早晚,常常会遇到池鱼突然大量死亡的现象。也许傍晚吃食还很正常,晚上或清晨却发生池鱼大量死亡情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池塘鱼类因受污染而导致中毒。②池塘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泛池。③池塘鱼类突然暴发疾病。从发生时间上判断鱼类中毒:一般无季节、天气和昼夜之分,随时都可能发生。但鱼类的氨氮中毒多...

    237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鳗鱼投饵情况
    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鳗鱼投饵情况

    1.池水中的溶氧量较少时:露天式鳗池水中的溶氧,白天可达到饱和度以上,夜间减少,至拂晓时最低。实验证明,水温20~28℃时,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鳗鱼摄食正常;溶氧在3~4毫克/升时,摄食开始减少;溶氧在3毫克/升以下时,摄食不良。若池水藻类的活力弱,浮游动物多,日出后池水溶氧恢复较慢,则投饵时间要推迟1~2小时,...

    1899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温室甲鱼“性早熟”病因及防治方法
    温室甲鱼“性早熟”病因及防治方法

    □厦门惠盈动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朝在江浙市场,温室甲鱼养殖5个月以上(甚至3、4个月)就会出现“性早熟”现象,主要特征为:泄殖孔红肿、生殖器外露,尤其是养殖“杂交鳖”和“日本鳖”更为严重,因此造成了次品甲鱼和死亡的甲鱼比较多。一、病因1、水质恶化:温室甲鱼养到次年2~3月份,体重长到100~200克时,吃食旺、排泄多,水体...

    1916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团头鲂“浦江1号”水花成活率80%培育技术
    团头鲂“浦江1号”水花成活率80%培育技术

    作者: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毛国庆从2013年开始,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涂沟水养殖场技术合作开展优质高效团头鲂“浦江1号”的繁育、育苗及产业化推广示范,至2014年7月累计生产和推广了“浦江1号”鱼苗2.2亿尾。本文对金湖县涂沟水产养殖场的团头鲂“浦江1号”水花培育技术进行了总结。一、养殖环境1.周边环境养殖场四周无...

    2158 淡水养殖 鳊鱼 鳊鱼养殖 鳊鱼养殖技术 鳊鱼养殖方法
  • 河蟹套养青虾
    河蟹套养青虾

    金坛市金城镇河蟹养殖示范户耿小龙在100亩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青虾,青虾效益5万元左右,自繁河蟹苗产值12万元,出售成品蟹25万元,每亩纯收入2500-3000元。池塘条件保持池塘淤泥5厘米深,加深加宽水位,使1.5-2米的池塘水深面积占全池的40%以上,池坡比1∶3,每亩使用100-150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消毒,池塘四周...

    77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温室大棚里的水质较浑导致甲鱼打斗严重烂头烂脚多怎么办
    温室大棚里的水质较浑导致甲鱼打斗严重烂头烂脚多怎么办

    安徽蚌埠甲鱼养殖户金老板:我温室甲鱼池水质较浑,一天打氧8~9个小时;共13000只苗,现一天喂料40斤出头。最近有发现烂头烂爪,不知该使用什么药物来治疗?(11月21日)答复:甲鱼出现烂脖子烂脚的原因:(1)水温控制过高,甲鱼会比较烦躁并互相撕咬,伤口被易感染菌感染从而出现烂脖子烂脚;(2)水体透明度太大或养殖密度过...

    2822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鱼寄生虫发病季节是应该消毒还是消炎
    鱼寄生虫发病季节是应该消毒还是消炎

    春天是最适宜寄生虫生长的季节,4月里不得不谨防各类虫子。有些养户们三七不管二十一,狠下猛药消毒杀菌,可是,你在做的真的是消毒吗?实际上,消毒、解毒、消炎,这几个完全是不一样的。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被称为“消毒剂”。例...

    60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赚钱机会来啦!生鱼行情全面反弹,这四种养殖模式让你赶早赚大钱!
    赚钱机会来啦!生鱼行情全面反弹,这四种养殖模式让你赶早赚大钱!

    文/图广东旺海饲料实业有限公司生鱼为乌鳢的俗名,又称之为黑鱼、才鱼、乌鱼、乌棒、蛇头鱼,属鲈型目,鳢亚目,鳢科,鳢属,为肉食性凶猛鱼类,自然界中常以鱼、虾等为食,传统养殖中以鲜杂鱼为主要饲料,随着生鱼养殖的深入发展,渐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乌鳢对外界环境要求不严格,生活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因而养殖者逐渐增多...

    1102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的防治技术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车轮虫属和小车轮属种类,国内已发现14~15种。根据鱼体上车轮虫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车轮虫,虫体直径为54~101微米,主要侵袭鱼类的皮肤;另一类是小型的车轮虫,虫体直径为20~47微米,主要侵袭鱼的鳃。车轮虫对尼罗罗非鱼苗种危害甚大,大量侵袭鳃瓣时,常成群聚集在鳃的边缘,或鳃丝的缝...

    1227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一、河蟹的生物特性1、生活史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

    296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成功要诀
    甲鱼养殖成功要诀

    (一)放养健康鳖苗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台湾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养殖甲鱼应首选中华鳖苗。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甲鱼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1)用2.5%...

    164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池塘套养黄颡鱼的几个技术要点
    池塘套养黄颡鱼的几个技术要点

    黄颡鱼在养殖其他水产品种的池塘中进行混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体长3~5厘米的苗种直接套养在池塘中。 黄颡鱼在常规鱼池中套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如果池塘中放养了部分鲤鱼、鲫鱼,则每亩套养体长3厘米以上的黄颡鱼苗种300尾左右,不单独投喂饲料;二是在不放养鲤鱼、鲫鱼的池塘中,每亩套养体长3厘米以上的黄颡鱼苗种500~600...

    626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河蟹高温期管理要做好这三点
    河蟹高温期管理要做好这三点

    今年入伏是7月12号,出伏8月22号,高温时间将持续40天,目前已经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对于河蟹养殖来说,管好一池水、养好一池草,顺过渡过这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间,将为河蟹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幼蟹适宜温度为19~25℃,当水温降至4℃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最适宜温度为20~28...

    1573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黄鱼养殖日常管理技术谈
    黄鱼养殖日常管理技术谈

    一投饵管理投饵是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饲料的品种、品质、投饵量、投饵次数及投饵时间等都影响着大黄鱼的生活和生长。依据我们几年的养殖经验,池塘养殖大黄鱼要做到先精后粗,具体是:1.前期:要投足精饲料。因为鱼种经过越冬和运输,体质虚弱,要选择高品质的饲料,如投些新鲜的肉质比较好的青、黄鲇鱼,以便使鱼尽快恢复体质而进入速长期。...

    24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