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时间 : 03-16 投稿人 : Rishi 点击 :

论文解读:ScientificReports,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引用信息如下:

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神经坏死病毒(NNV)是Nodaviridae病毒科,Betanodavirus病毒属的一种,可感染120多种鱼类,在世界范围内的水产养殖中造成高死亡率。目前已开发出多种NNV疫苗,其中许多可产生NNV中和抗体。近年来,已开发出有效的方法来诱导NNV感染后的鱼类恢复。有趣的是,在这些恢复期的鱼身上无法检测到NNV中和抗体,尽管这些鱼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不受NNV的再次感染。这表明,失活的NNV颗粒和自然的NNV颗粒在抗原性上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利用病毒样颗粒(VLPs)和反向遗传技术建立了NNV颗粒的晶体结构。NNV为无包膜球形,直径25-30nm,由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的单外壳蛋白(CP)和两个阳性单链RNA分子组成。NNV-CP有三个主要结构域:N端臂(N-terminalarm)、壳结构域(S-domain)和突起结构域(P-domain)。三聚体P区在NNV颗粒表面形成60个突起。这些表面突起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抗原性和受体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产生NNV中和抗体的表位可以定位在这些突起上。根据抗NNV兔血清的中和试验,至少报告了三种不同的NNV血清型,根据RNA2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NNV被分为四种基因型。

根据NNV基因型,病毒增殖的最适温度在15~30℃之间,最高温度在32~35℃之间。这些温度主要取决于编码RNA聚合酶的基因组RNA1,尽管编码CP的基因组RNA2也起着作用。NNV的感染性在37°c时逐渐下降,在≥60°c时急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NNV表面突起的变性,因为这些突起具有热敏性构象结构。用碳酸盐/碳酸氢盐缓冲液(PH9.6)处理也容易使它们变性,这表明它们在某些条件下可能特别不稳定。在我们的初步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培养的NNV悬浮液在中低温下孵育后,尽管其抗原性保持不变,但感染性逐渐下降。

目前,NNV表面突起、CPs和粒子结构如何被热处理变性的细节尚不清楚。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分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一种基本的生化方法。本研究通过研究适度的低温孵育后NNV感染性和抗原性的变化,分析NNV表面突起的稳定性和游离外壳蛋白(CP)的构象结构。培养的NNV悬液经45℃孵育后,其感染性逐渐下降,但抗原性保持不变;而纯化的NNV经45℃孵育后,感染性和抗原性均下降。热处理后NNV颗粒表面突起完全消失,但病毒颗粒结构保持不变。NNV感染性的降低似乎是由于病毒表面突起的热变性引起的。与无胎牛血清(FBS)存在条件下的病毒相比,胎牛血清(FBS)可延缓NNV感染性的丧失,表明FBS可作为NNV表面突起构象结构的稳定剂。此外,FBS的稳定功能随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热处理后含游离CPs的培养的NNV悬浮液的抗原性可持续维持,表明,与NNV颗粒表面突起结构相比,游离CP突起结构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不同温度孵育下培养的NNV悬液的感染性和抗原性

培养的NNV悬浮液经过热处理,随后用去离子水DIW稀释320倍,然后用NNV抗原固定。培养的NNV悬液(109.3TCID50/ml)在25℃、7d内感染滴度稳定。然而,在40℃下孵育的NNV悬液在第7天的感染性逐渐下降到101.2TCID50/ml,而在45℃、50℃和60℃下孵育的悬液在4、2和0.1天内的感染性分别下降到低于检测限值(≤100.8TCID50/ml)(图1A)。ELISA显示,在温度≤45℃(0.95±0.03)时,NNV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值稳定,而在50℃(0.95±0.03)下孵育的NNV抗原在第3天开始逐渐下降,第7天达到0.54。在60℃下孵育的ELISA值在0.1天内急剧下降到0.08(图1A)。

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图1.不同赋予温度对NNV悬液感染性和抗原性的影响。

2.25℃和45℃孵育下培养的NNV悬液(稀释320倍)的感染性和抗原性

用DIW、Tris-Hcl(15mm,pH8.0)或PBS将培养的NNV悬浮液预稀释320倍,并在25C或45C下培养7天(图2)。在45°C孵育后,分别在4、6或7天内,用DIW、Tris-Hcl(15mm,pH8.0)或PBS稀释的培养NNV悬液的感染性逐渐下降到低于检测限(≤100.8TCID50/ml)的水平(图2A1)。用L-1510培养基稀释培养液(A对照)的感染性在3天内也降至检测限以下。在45°C孵育后,用DIW(0.99±0.03)稀释的培养悬浮液在实验期间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值几乎没有变化(图2A2)。而用Tris-Hcl(0.48±0.03)稀释的NNV悬液ELISA值几乎是DIW稀释的一半。用PBS稀释的NNV悬液在45°C下孵育2天后从0.41降至0.20。此后,未观察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值的显著变化(0.22±0.02)(图2A2)。

在25℃下孵育后,不管稀释缓冲液的差异如何,培养悬浮液的感染性是稳定的(图2B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用DIW稀释培养液的ELISA值稳定(0.92±0.05)。用Tris-Hcl和PBS(分别为0.44±0.03和0.36±0.02)稀释的ELISA值几乎是用DIW稀释的NNV悬液的一半。这些在实验期间是稳定的(图2B2)。

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图2.DIW,Tris-Hcl,PBS稀释对培养NNV悬液感染性和抗原性的影响

3.纯化的NNV颗粒在不同缓冲液中的感染性和抗原性

我们纯化了NNV颗粒,以观察在没有培养基成分的情况下,温度如何影响NNV的感染性和抗原性。在45°C下孵育后,不使用悬浮缓冲液的情况下,纯化的NNV颗粒的感染性在一天内降低到低于可检测限值,(图3A1)。纯化的NNV颗粒的ELISA值在半天内也降至≤0.07(图3A2)。

在25°C下孵育后,无论使用何种悬浮缓冲液,纯化的NNV颗粒的感染性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值都是稳定的(图3B)。先前,我们已经证明,在4°C时,纯化的NNV颗粒在PBS中透析后,由于NNV颗粒的逐渐聚集,其抗原性降低。本研究证实,在4°C时,PBS中NNV颗粒的抗原性降低,但在25°C时不降低(数据未显示)。

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图3.用DIW,Tris-Hcl,PBS稀释纯化的NNV颗粒对感染性和抗原性的影响

4.用DIW、Tris-Hcl或PBS将纯化的NNV稀释320倍的影响

纯化后的NNV颗粒在l-1510培养基中,经DIW、Tris-Hcl(15mm,PH8.0)或PBS稀释320倍后,在45°c孵育后,感染性逐渐下降,分别在5、4或3天内达到低于检测限的水平(图4A1)。分别从1.0到0.35或从0.6到0.15(图4A2),DIW或Tris稀释L-1510培养基中悬浮的纯化NNV颗粒的ELISA测定值逐渐下降,而PBS稀释L-1510培养基中的NNV颗粒的ELISA测定值在1天内从0.4下降到0.12(图4A2)。

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图4.用DIW,Tris-Hcl,PBS稀释320倍后,悬浮在L-1510或L-150中的纯化NNV颗粒的效果.悬浮在各缓冲液中的纯化NNV颗粒在45°C下孵育7天。

5.从培养基中去除FBS的效果

DIW稀释L-1510培养基(无FBS)中纯化的NNV颗粒在45°C孵育后4天内感染性降至检测限以下,而DIW稀释L-1510培养基中纯化的NNV颗粒在2天内达到检测限以下(图4B1)。纯化的NNV颗粒在DIW稀释的l-1510培养基中的ELISA值逐渐下降,在45℃孵育7天后达到0.41(图4B2)。在DIW稀释无FBS培养基中纯化的NNV颗粒在45°C孵育1天内从0.75下降到0.20,然后在6天以上孵育后逐渐下降到0.01(图4B2)。

6.干燥固定对NNV抗原性的影响

无论培养温度如何,用Tris-Hcl或PBS稀释培养的NNV悬液的抗原性几乎减半(图2A2,B2)。为了研究盐浓度对NNV抗原性的影响,将NNV抗原悬浮在不同比例的Tris-Hcl与DIW或PBS与DIW的混合物中进行固定化。用Tris-Hcl(Tris-Hcl:DIW为10:0)或PBS(PBS:DIW为10:0)稀释培养的NNV悬液的ELISA值分别为0.49或0.42(图5A)。当Tri-Hcl或PBS的混合比降低(盐浓度降低)时,这些ELISA值增加到1。对于悬浮在Tris、PBS和DIW稀释L-1510介质混合物中的纯化NNV颗粒,观察到相同的结果(图5B)。Tris-或PBS稀释l-1510(Tris-Hcl:DIW或PBS:DIW,10:0)中NNV颗粒的ELISA值分别为0.41或0.43。当TrIHcl或PBS的混合比降低(盐浓度降低)时,这些值增加到1。

相反,对于悬浮在TrI-Hcl、PBS或DIW中的纯化NNV颗粒,当悬浮缓冲剂的混合比例改变时,ELISA值没有显著变化(图5C)。结果表明,盐浓度对NNV颗粒的抗原性没有影响。然而,在含FBS的L-15稀释培养基中,无论在45°C下进行热处理,NNV颗粒和/或游离CPs的抗原性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NNV抗原性下降可能是由于在干固定化过程中NNV抗原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而不是由于热变性。FBS等培养基成分可能在改变NNV抗原的聚集倾向中起作用。

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图5.干燥固定对NNV抗原性的影响

7.扫描电镜观察NNV颗粒表面突起

用FIB-SEM对45℃处理24小时或100℃处理5分钟的纯化NNV颗粒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成像(图6)。未经热处理的对照样品显示直径约为30nm的NNV颗粒。此外,在这些表面上可以看到复杂的三维结构(图6A1-2)。然而,在45°C下孵育24小时(图6B,C)或100°C下孵育5分钟(图6D–F)后,表面形貌完全消失,而具有光滑表面(直径32–35nm)的病毒颗粒状结构可靠地存在,与处理温度无关。以前有报道称,NNV颗粒表面突起对病毒抗原性和感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些表面突起对热变性敏感。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我们观察到的NNV颗粒上的复杂三维结构是表面突起(图6A1,A2)。这些突出物显然对热变性非常敏感,而其余的颗粒结构则特别稳定。

适度的低温孵育可改变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表面突起和游离外壳蛋白构象结构

图6.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SEM)观察NNV颗粒的表面结构。

有趣的是,热变性NNV粒子的大聚集体被一种薄膜状结构(图6C、E、F)覆盖,用稍强的离子束照射很容易破坏。由于NNV颗粒纯度高,不存在形成薄膜状结构的污染。因此,我们推测这些薄结构可能是样品冷却后热变性突起与邻近颗粒随机再折叠形成的。

相关文章

  • 水产养殖户如何诊断症状五种相似的鱼病
    水产养殖户如何诊断症状五种相似的鱼病

    作者:淮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王强云正确诊断鱼病是治好鱼病的关键所在,是养殖户少受损失的重大举措,但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不少症状相似,可病原体不相同,所以必须严格加以区别,下面介绍一下怎样诊断症状相似的鱼病。1、具有鳃丝肿胀、粘液增多症状的鱼病是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鳃病、大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霉引起的鳃病和细菌性...

    529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猪服药之后也忌口
    猪服药之后也忌口

    1、黄豆与豆饼:因黄豆中含钙、镁、铁等矿物质,如在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等)的同时饲喂豆饼,可生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进而降低治疗效果,故应禁用。2、绿豆:绿豆可解百毒,亦可解百药,在给猪服药后应禁食。3、高粱:高粱中含有鞣酸,收敛作用较强,在猪服用泻药时禁用;另外鞣酸可使铁制剂变性,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时,亦不...

    45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气泡病加重美国红鱼淀粉卵甲藻病死亡
    气泡病加重美国红鱼淀粉卵甲藻病死亡

    广东珠海斗门区白蕉镇一冬棚养殖美国红鱼池塘,面积8亩,水深1.2米。2011年12月22日投放体长2.5cm的鱼苗12万尾。放苗时盐度为8,之后不断换河道水,盐度逐渐降低。开始投喂鱼浆,之后投喂膨化配合饲料。2月中旬连续多日阴雨,开始有零星死亡2月15日,气温回升,死亡300尾,发病鱼体长约10cm。检查鳃部有淀粉裸甲...

    2027 水产病害 海水鱼病 水海养殖病害 海水鱼养殖病害
  • 几种经济水产品开春后须防水霉病
    几种经济水产品开春后须防水霉病

    一、鱼类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防治:1.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达合剂全池泼洒;2.受伤亲鱼可用4%磺酒涂抹患部;3.鱼卵可用4%福尔马林浸洗2分钟~3分钟。二、河蟹河蟹水霉...

    592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水产养殖户防治鱼病最有效的给药方法
    水产养殖户防治鱼病最有效的给药方法

    引起鱼病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都是多方面的,且多数疾病都是由于水质变化引起的。因此防治鱼病需要采取“内服”和“外用”相结合的办法,“内服”指投喂口服药饵;“外用”指对水体进行净化、消毒或杀虫处理。需要分常规预防、轻病防治和重病治疗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对于常规预防,一般要定期泼洒消毒剂或水质改良剂,并定期投喂药饵,特别是在高温...

    2483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由三毛金藻引起水产动物中毒的防治技术
    由三毛金藻引起水产动物中毒的防治技术

    1.病因三毛金藻又称土栖藻。由于三毛金藻大量繁殖,产生大量鱼毒素、细胞毒素、溶血毒素和神经毒素等,引起鱼类及用鳃呼吸的动物中毒死亡。三毛金藻系周质柔软、容易变形的单细胞藻类;侧面观一般为长椭圆形,横截面为广椭圆形;盖有极小而薄的鳞片;大小为8.33-15微米×5-13.5微米。前端顶生3根鞭毛,中间1根短鞭毛,仅为长鞭...

    763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鹅饥饿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鹅饥饿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鹅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鹅的生长发育。那么,鹅饥饿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据了解,不同阶段的鹅,它们的发病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文在这里详细为大家介绍下雏鹅、中鹅和后备鹅发生鹅饥饿综合征的原因,注意提前做好预防。一、雏鹅发生饥饿综合征的原因雏鹅出壳后,靠残留在体内的蛋黄来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因此...

    2741 养殖疾病症状 养殖教程 养殖知识
  • 怀孕母畜临床用药五条原则
    怀孕母畜临床用药五条原则

    母畜怀孕后各器官系统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对药物的反应与未孕母畜不完全相同,药物的分布和代谢也受妊娠的影响。因此,孕畜临床不合理用药将导致胚胎死亡、流产、死胎和胎儿畸形。笔者总结出孕畜合理用药的五条原则,供借鉴:一、治疗孕畜疾病时,首先考虑药物对胚胎和胎儿有无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危害作用。其次要考虑药物对母体有无副作用与毒害...

    46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鸭病毒性感冒症状及治疗方案
    鸭病毒性感冒症状及治疗方案

    现在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养鸭场若不注意加强鸭舍保暖管理,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引发鸭感冒,若有因病毒入侵所致的感冒,即病毒性感冒,控制起来就比较麻烦,严重威胁养鸭场经济效益。因此,作为养鸭人,我们应熟悉掌握鸭病毒性感冒的症状及治疗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将损失降到**小。鸭病毒性感冒症状有哪些?秋冬季鸭较易感染病毒性感冒,...

    1615 养殖教学 养殖饲料 养殖疾病症状
  • 母猪为什么会产死胎?如何避免母猪产死胎?
    母猪为什么会产死胎?如何避免母猪产死胎?

    目前,我国生猪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虽然时而有所波动,但短期内猪价不会大幅度持续下跌会上涨,整体波动幅度有限,养猪利润依然喜人。这时候,尤其是母猪、仔猪可谓是猪场的产钱机器,但是若有出现母猪产死胎,是太让人无奈了,为避免该现象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母猪产死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母猪为什么会产死胎?(一)营养水平1...

    2528 养殖教学 养殖疾病症状 养殖疾病防控
  • 池塘泥皮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池塘泥皮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各种养殖模式的塘口都会出现泥皮,尤其在苏北和浙南的虾蟹贝混养的塘口中多见,黄、绿泥皮在海水混养塘口常见,白泥皮在南美白对虾塘口比较多见。认识泥皮:泥皮实际上属于沉积在塘底的腐殖质或无机盐类混合特定藻类的一种物质。一年四季都有,春秋季节多见,通常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使用可溶性较差的肥、含磷高的肥(海水钙离子多,易与磷结合沉...

    2605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百科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养殖资料
  • 虾蟹类水霉病的防治技术
    虾蟹类水霉病的防治技术

    水霉病是由于虾、蟹体表受伤后,水霉侵入引起的疾病。(一)病原水霉属真菌门。(二)流行情况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在国内外养殖地区都有发生;水霉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以生长繁殖,只是不同种类略有不同而已。对虾、蟹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虾、蟹均可被感染,而未受伤的则一律不受感染,且在尸体上水霉繁殖得特别快。...

    1601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虾蟹病 淡水虾蟹养殖病害 虾蟹养殖病害
  • 春季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春季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春季鱼病预防主要做好疫苗注射、鱼种消毒、药物预防等工作,现简述如下。1.注射疫苗:根据养殖的品种,以及平时病害的发生情况选择所需注射的疫苗,按其说明要求进行操作,尽量减少鱼体的损失。2.鱼种消毒:鱼苗注射疫苗后,用浓度为3%-5%食盐水浸洗5-10分钟,然后再慢慢放入池塘中。3.药物预防;每隔15天左右用生石灰溶水后全...

    2645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发展简介
    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发展简介

    前言连云港永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正式成立于2015年,是台湾永荣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目前专攻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团队负责人具有15年的过硫酸氢钾专业经验,目前主要涉及电子行业、高端消毒剂行业、水产养殖行业、景观水处理行业。公司去年新进入水产行业,但在软、硬件方面均投入较大精力,2016年获批了首张《江苏省...

    450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渔药 水产养殖用药 水产养殖药物
  • 五种植物能治鱼病
    五种植物能治鱼病

    一些常见植物对某些鱼病也有防治作用,利用这些植物防治鱼病,不但可以节约养殖成本,取材方便,而且可以减少药物残留,对鱼类的健康养殖有借鉴意义。下面就列举几种植物,仅供参考。韭菜每亩水面用韭菜2.5公斤,将其切碎后加食盐200克,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连喂三天,可防治鱼肠炎。大蒜每100公斤鱼用大蒜2~3公斤做成药饵,...

    2493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