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加强饲养管理预防中华绒螯蟹病害

时间 : 2024-10-13 23:11:11 投稿人 : 灵寒 点击 : 加入收藏

1.投饲:落实病害防治工作必须做好饲料的合理配比和投喂优质饲料,同时投饵量要适当,在加快河蟹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无机盐类,增加磷酸氢钙,促进其及时顺利蜕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做到在水体中设置有益植物等作为河蟹的隐蔽物和提供植物性辅助饵料,对配合饲料做到营养全面,满足河蟹蜕壳生长的营养需求,动物性饵料要新鲜适口,同时动植物性饵料要合理搭配,并经常添加钙、铁等元素的物质。食场周围积聚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极易滋生病原菌,威胁蟹的健康,因此应经常性对食场进行消毒处理。对于鲜活动物性饲料,先用清水洗干净,再用3%~5%食盐或其他药物消毒,杀灭其中的病原体投喂。

加强饲养管理预防中华绒螯蟹病害 | 淡水养殖

2.换水: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平时养蟹池必须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并且根据水温变化经常换水。例如水温15℃左右时,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换入的水应尽可能高于池中的水温1~3℃。在水温26℃左右的情况下,一般每3天换水1次,盛夏要换入低于池中水温2~3℃的水。冬季河蟹冬眠期加水切忌过高,否则河蟹在高温刺激下活动消耗体力太大容易致病。要保持池水清、爽、活的状态,精养池透明度要在40厘米以上。

7~9月份的高温季节,精养池塘要坚持每6~7天加换新水1次,每次换40~50厘米,进水速度要适中,水温差要在3℃以内。这一个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用量15~20千克,以调节水环境和水中的钙质。高温季节,致病因子极易大量滋生,从而可能引起蟹病发生。每隔半个月用水体消毒灵或高效百毒净全池泼洒1次。

3.巡塘:在病害防治中,要坚持巡塘,结合早晚投饵察看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也要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暂养区用潜水泵抽水循环或用其他办法,加速水的流动,增加溶氧。

相关文章

  • 加州鲈鱼烂嘴烂尾治疗案例分享
    加州鲈鱼烂嘴烂尾治疗案例分享

    加州鲈由美国引进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养殖热潮。随之而来,加州鲈也迅速进入日常百姓餐桌,俨然成为继斑点叉尾鮰后的第六大家鱼。目前观之,加州鲈市场价格走势较好,养殖加州鲈利润仍然相当可观。但是一直以来鲈鱼病害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本文简单举一常见病害病症及处理方案,供养殖户朋友参考。蛟龙湖贺女士...

    1503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一只金头闭壳龟的猝死分析
    一只金头闭壳龟的猝死分析

    来LIFELINE龟类救助中心的龟龟有巴西龟草龟这样的所谓廉价龟种,也有黑颈龟金头闭壳龟这样的名龟龟种。上面的视频为LIFELINE龟类救助中心给一只难产的巴西龟做开腹手术时,医师助理拍到的龟龟的心跳。另外,手术也很成功,后续会有文章讲解此次手术。龟龟有价,生命无价,无论是几块钱的龟还是几十万的龟,LIFELINE救助...

    323 乌龟 淡水养殖 乌龟养殖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方法
  • 2002年水产推介新品种——鳜鱼
    2002年水产推介新品种——鳜鱼

    ⑴品种简介:鳜鱼肉质丰厚坚实,洁白细嫩,蛋白质含量达18.5%,脂肪含量达3.5%,以味鲜肥腴著称,古诗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之句,赞誉鳜鱼,鳜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河鲜,有“淡水石斑”之称。民间还把鳜鱼作为产妇及贫血者的调养品。因此,鳜鱼在国内外市场销路好,售价高,出口很受欢迎。⑵基本特性:鳜鱼生性凶猛...

    101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花鲈成鱼的海水鱼塭养殖技术
    花鲈成鱼的海水鱼塭养殖技术

    鱼塭养殖类似港湾养殖,在沿海河口地带人工围筑出一片咸淡水或海水鱼塘。面积有大有小,从几十公顷到数百公顷都可以。此法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应用。1.鱼塭基本结构:四周筑起塭堤,近河口设一大闸,其内侧挖一深潭,由深潭引出左、中、右3条水沟,贯穿塭之始末,近潭端的沟宽且深,至塭末端沟渐小渐浅,有的鱼塭还挖有边...

    1374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一、蟹池建造。蟹池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池底淤泥少、多草、位置较僻静的场所,要求排灌方便、通电、通路。蟹池的大小和形状不限,数百平方米至数十亩均可,一般以5-10亩较适宜,池水深1-1.5米即可。蟹池底要求平整且有一定的坡度,使池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一般还要在出水口前挖一圆形或方形的集蟹底槽,槽深20-30厘米,...

    106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螃蟹饵料主要是什么?
    螃蟹饵料主要是什么?

    螃蟹是一种杂食性的水生动物。它的饵料有以下几种,但不能用单一的饲料饲喂。(1)天然饵料凡是它喜食的、自然生长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各种生物,均称为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陆生动植物等。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金藻、甲藻、裸藻、绿藻等,是早期幼蟹和浮游动物的饲料。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是它的好饲料...

    227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雨后管理
    河蟹雨后管理

    1.外部雨成酸性和亚硝酸盐高,对河蟹有一定刺激,雨水过后,要解毒,建议各位老板可以用解毒灵解毒。2.雨水会把田面上清塘残留的药物带到池塘中,造成河蟹上岸,撑爪等现象,建议各位老板可以用解毒灵解毒,然后用应激宁增强体质。3.温度降低,河蟹活动和摄食减少,最近几天投喂可以适当减少,或者隔天投喂。4.下雨过后,很多池塘会突然...

    175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鱼塘注水增氧应注意的问题
    鱼塘注水增氧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向鱼塘注水很有讲究,如能改进常规注水的老办法,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控制鱼病发生,均有显著效果。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夜晚11时以后至次日凌晨3~4时,是最佳注水时间。在这期间注水较之白天,能大大提高塘水溶氧量,改良水质,控制缺氧浮头。改吸注深层水为浅层水农村常用机械抽水向池塘加注,如果吸水管插入水源下面1米甚至更深,...

    52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方法

    病蟹体表,尤其是伤口部位,生长着棉絮状菌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防治方法:①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②用孔雀绿0.25ppm,全池泼洒,隔5天后再施1次。③用食盐水3%~5%,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碘酒5%,涂抹患...

    296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春夏交替常见病之鲫鳃细菌性出血症
    春夏交替常见病之鲫鳃细菌性出血症

    春夏交替常见病之鲫鳃细菌性出血症1、疾病简介:该病在22℃以上高温季节时呈暴发状态,超过30℃时病害有所缓解。底质淤泥过多,水体缺氧,水体环境恶化,氨氮、亚销酸盐、硫化氢等指标过高,都会诱发该病发生。2、常见症状:发病初期鲫鱼鳃下部和颌部出现红点,并随着病情加重向腹部蔓延(如图1)。当鱼体表面有血丝溢出时鲫鱼开始死亡。...

    670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常见病红脖子病防治技术
    甲鱼养殖常见病红脖子病防治技术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2、症状:病甲鱼不摄食,运动迟缓,应激能力差,喜欢钻入泥中,颈部出血,口、鼻、舌尖发红,有的眼睛失明,从口鼻流出血水,爬上岸死亡。解剖观察,食道、胃、肠充血、出血;肝肿胀、质脆易碎;脾脏肿大。3、流行:3~6月为发病季节,此时的甲鱼刚渡过休眠期,体弱,池水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乘机侵入...

    93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虹鳟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症状及病原分析
    虹鳟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症状及病原分析

    1、症状本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虹鳟鱼苗往往在开食后2周左右开始发病,较大的鱼苗先受到感染。初期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食欲减退,摄食不良,各鳍条充血或受损伤,游动迟缓,多数鱼苗肛门处有一条黏液状粪便。初期症状出现后,病程来势凶猛,很快出现大批死亡。鱼苗中大的个体开始死亡,继而濒死鱼旋转狂奔,上下窜动,也很快死...

    779 淡水养殖 虹鳟鱼 虹鳟鱼养殖 虹鳟鱼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方法
  • 河蟹池塘轮叶黑藻卷叶虫虫害处理方法
    河蟹池塘轮叶黑藻卷叶虫虫害处理方法

    孙火年杀卷叶螟案例养殖户姓名:孙火年时间:2014.07.15技术员:蒋龙强联系地址:湖北汉川市韩集镇池塘条件:(亩数水深、增氧设备的功率和数量、水草种类、池塘的形状)放养河蟹,养殖面积50亩,种植轮叶黑藻近期防治用药:速解宝、底康1号、阿斯曼、促长硬壳宝、精品浓缩芽孢疾病流行情况、水质及鱼体检测(按日期记录)及处理方...

    144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鳜鱼仔鱼消化器官发育与摄食习性介绍
    鳜鱼仔鱼消化器官发育与摄食习性介绍

    1.鳜鱼仔鱼消化器官的发育按照出膜后仔鱼消化器官的形态发育与营养来源,可分为三个阶段:(1)内源性营养阶段鳜仔鱼出膜至开食以前。出膜鳜鱼为仔鱼前期,全长3.8mm~4.2mm。卵黄囊占鱼体重50%左右,呈卵圆形,前端有油球,直径0.4mm。仔鱼前期消化器官较原始,不能摄食,靠自身营养物(卵黄和油球)发育,但发育迅速,机...

    548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鱼类混养可有效预防鱼病
    鱼类混养可有效预防鱼病

    经试验证明,通过鱼虾混养可防控病害,那么如何在草鱼和罗非鱼的养殖中进行运用呢?我们对此有专门研究。简单来说,首先虾放苗密度应不超过10万尾/亩(普通苗3-4万尾/亩,一代苗2.0-2.5万尾/亩)。对于高位池养殖模式,小于2亩的池塘,普通苗小于10万尾/亩,一代苗小于7.5万尾/亩;5亩左右池塘,普通苗约7.5万尾/亩...

    47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