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弹状病毒(HRV)。
2.主要症状与诊断:病鱼鳍发红,生殖腺淤血,腹部膨胀,积水,肌肉及内脏器官出血,鳃苍白色,造血组织固缩、坏死。
3.流行:水温10℃时,牙鲆的死亡率达60%以上,人工感染对真鲷、黑鲷有强的致病性。
4.防治方法:
①以预防为主,水温升至16℃以上可使此病自然消失;
②用500毫克/升聚维酮碘(有效碘量约为50毫克/升)处理鱼卵20分钟;
③育苗用水经紫外线消毒可预防此病。
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1.病原:弹状病毒(HRV)。
2.主要症状与诊断:病鱼鳍发红,生殖腺淤血,腹部膨胀,积水,肌肉及内脏器官出血,鳃苍白色,造血组织固缩、坏死。
3.流行:水温10℃时,牙鲆的死亡率达60%以上,人工感染对真鲷、黑鲷有强的致病性。
4.防治方法:
①以预防为主,水温升至16℃以上可使此病自然消失;
②用500毫克/升聚维酮碘(有效碘量约为50毫克/升)处理鱼卵20分钟;
③育苗用水经紫外线消毒可预防此病。
一、底部过剩蛋白质的处理上膜之后,很多池塘水体都出现了发黑、发暗、发臭、粘稠、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主要是因为过剩的蛋白质在底部进行无氧发酵,上膜后水温升高,发酵过程加快,造成水中藻菌的应激性死亡,通俗讲败藻;败藻后,经过底部的持续发酵,造成“返底”,水变浓,底部长时间积累的蛋白质就一次性的返上来,连同有害菌等有毒...
2383 海水养殖 海水 海水养殖技术 海水养殖方法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