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症状及防治技术

时间 : 03-19 投稿人 : Maximo 点击 :

套肠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斑点叉尾鮰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intussusceptionofchannelcatfish,IICC)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在水生动物疾病中是罕见的。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症状及防治技术 | 养殖病虫害防治

1.流行情况该病最早发现于2004年3月下旬,在四川省成都市郊的龙泉湖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发生了一种新型暴发性传染病,该病来势凶猛,具有发病突然,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出现症状后的1—2d即发生大规模死亡,死亡率一般在90%以上,有的网箱几乎达100%死亡率。我们通过病理剖解和观察发现了一种在鱼类非常罕见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即“肠套叠”,而且这种肠套叠的出现率很高,可达60%~95%,病鱼一旦出现肠套叠后即不吃食,并很快死亡。相隔一周左右,四川的三台县鲁班湖、中江县继光水库、仁寿县黑龙滩水库和简阳县三岔湖以及大邑、崇州、新津、眉山等县市的网箱和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相继发生该病。2005年至2006年,该病又连续发生并继续蔓延扩散,不但四川许多养殖斑点叉尾鮰的地区纷纷发生该病,重庆、贵州、云南和湖北等省市也出现该病流行,而且病情更加严重,发病范围进一步扩大,有些地区甚至整池、整箱死亡,以至斑点叉尾鮰养殖遭受毁灭性打击。估计这几年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在5000万元以上。

该病在自然情况下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和成鱼均可感染,其他鲴科鱼类也可感染,但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的有鳞鱼未见感染(如鲤鱼、鲫、草鱼、鲢、鳙、鲈和武昌鱼等)。发病季节主要在春夏,3—9月是其发病的时期,但以3~5月高发,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一般发病率在90%以上,病程在2—5d,死亡率90%以上,首次发生的疫区往往为100%。人工感染试验的斑点叉尾纲在接种感染后8h即出现症状,12h后开始发生死亡,在接种后36h内死亡率达100%。

2.病原该病的病原初步认为是斑点叉尾鲴源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由Hugh等于1960年发现,该菌属于非发酵型、专性需氧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源、土壤和植物根系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可使山羊和猪等陆生动物以及一些水生动物感染致病,Ben等(2002)报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欧洲和美国金枪鱼的一种严重的病原菌,可感染致病引起死亡;同时该菌还可感染鳄鱼、黄缘闭壳龟、卵型鲳和中华绒毛蟹等水产养殖动物而致病。我们于2004年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湖、三台县鲁班湖、仁寿县黑龙滩水库和简阳县三岔湖等地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病鱼的体内(肝、肾)分离到一株生理生化特性相同的G—短杆菌(CCFB0024),通过人工接种试验,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及病理变化,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菌株CCFB0024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多鞭毛,无荚膜,无芽孢,鞭毛数≥2(图1,2)。在普通营养琼脂呈灰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半透明菌落;在TSA平板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0.8—1.2mm的透明的无色菌落;在兔血平板上出现明显的p溶血环。为非发酵型,严格需氧,生长温度范围为15—41℃,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T,在含盐量5%以下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生长的pH范围为5.0—9.0,最适pH为6.0—7.0,对除麦芽糖和甘露糖以外的多种糖类不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DNA酶、蛋白酶、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VP阴性,H:S阴性,冻化牛奶,液化明胶。根据该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确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ltophilia),再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准确的鉴定,该菌的16SrDNA序列与16SrDNA的同源性最高,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其他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株聚在一簇,其同源性在99.4%—99.6%之间,从而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确切鉴定该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该菌胞外产物具有溶血活性、Vero细胞毒性、肠毒性、蛋白酶活性、脂酶活性、DNA酶活性和动物致死性,其对小白鼠的LDs0为4.70mg/ks,对斑点叉尾鮰的LDso为3.21mg/kg。该菌胞外产物接种健康斑点叉尾鲴后,也出现体表的褪色斑、腹水、肠炎、肠套叠和肝、脾、肾肿大等病变,这与该活菌感染发病的病变相似,表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在其致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菌的外毒素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076D的多肽,该毒素对多种动物红细胞具有溶血活性,能使兔回肠结扎产生积液反应,致Vero细胞形态学改变,表明其具有溶血活性、肠毒性和细胞毒性,对Vero细胞的CDso为0.126ug。该外毒素对斑点叉尾鲴具有明显的致病性,LDso为1.85ms/kg,接种鱼出现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相似症状与病变,全身多种组织和器官都具有明显的损伤,病鱼RBC和Hb含量显著减少,WBC增加,红细胞脆性增加,血清AST、ALT、LDH、CPK活性显著升高,血清Cr、BUN含量明显升高,血糖浓度降低和IgM含量降低。

3.症状自然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并很快发展为各鳍条边缘发白,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出血。随病程的发展病鱼腹部膨大,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图3),大的退色斑块直径3cm,以后在退色斑的基础上发生溃疡。小的溃疡灶直径0.3~0.5mm,大的溃疡灶直径达3sm,并很快着生水霉;部分鱼垂死时出现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于水体中的特殊姿势,最后病鱼沉入水底死亡,当提拉网箱检查时才发现箱底沉有大量的死鱼。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80%以上。人工感染试验的斑点叉尾鮰在接种感染后8h出现游动无力,呼吸缓慢,并逐步出现头向上,尾向下悬垂于水体中的特殊姿势,12h后开始发生死亡,在接种后36h内死亡率达100%。

4.病理变化病鱼主要表现为体表(特别是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和褪色斑,肛门红肿,外突,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图4)。鳃丝肿胀发白,粘附大量粘液。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或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图5),胃肠道粘膜充血、出血,胃肠道内没有食物,胃底部和幽门部粘膜充血、出血。肠道发生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壁充血,出血,变薄,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或含血的粘液(图6),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个肠套叠,套叠的长度为0.5—2.5cia(图7、8),发生套叠和脱肛的肠道明显充血、出血和坏死,部分鱼还见前肠回缩进入胃内的现象。肝肿大,颜色变淡发白或呈土黄色,部分鱼可见出血斑,质地变脆(图9),胆囊扩张,胆汁充盈;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部分病鱼可见鳔和脂肪充血和出血。

病理学组织上,全身多组织器官水肿,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特别是肝、肾、胃肠道和骨骼肌的损伤较为严重,为其损伤的靶器官。鳃小片水肿,呼吸上皮与毛细血管分离,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脱落,充滞于鳃小片间隙内及鳃丝间,同时有多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图10)。心肌纤维颗粒变性,肌间隙增宽,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肝水肿,狄氏间隙增宽,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甚至发生溶解坏死(图11),胰腺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图12)。肾脏表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肿大,肾小囊内有多少不等的红染的炎性渗出液和炎症细胞,肾小管和集合管广泛性地变性、坏死;肾间质水肿,造血组织坏死,拟淋巴组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胃肠道表现为卡他性—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胃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裸露,固有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低倍镜下可见肠道肠管环的套叠现象(图13),肠上皮变性、坏死,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和粘液及大量中性白细胞和红细胞充斥于肠腔内,病变严重的病例可见固有膜、粘膜下层坏死,甚至整个肠壁都发生坏死。脾被膜水肿,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脾髓内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红髓淤血,脾窦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巨噬细胞和一定量的中性白细胞。脑水肿,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脑基质水肿,疏松多孔,呈海绵状,神经细胞肿胀,体积增大,胞核淡染,靠边,有的发生固缩。骨骼肌纤维肿胀变性,横纹模糊,消失,肌浆发生不均匀溶解,严重者肌细胞发生坏死,断裂,崩解,肌间隙有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图14)。

超微病理学上,病鱼肝肾脾肠等器官的细胞均有较为严重的损伤,细胞肿胀,超微结构破坏,特别是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损伤很明显。线粒体表现为肿胀,嵴断裂,断裂或溶解消失,呈空囊状;细胞核变形、染色质溶解或发生浓缩、裂解边移,甚至形成类似凋亡小体的结构。

5.诊断对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的确诊需从病变组织内分离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并结合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诊断。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更具有准确性,16SrRNA是核糖体RNA的一种,所含的遗传信息丰富,在结构上分为保守区(Conserveddomain)和可变区(Var·iabledomain),保守区能反映生物物种的亲缘关系,可变区则能揭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被认为是最适于细菌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的指标。目前,16SrRNA或16SrDNA序列分析已广泛用于水产动物病原菌的鉴定。研究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用病鱼肾的组织或其他脏器组织的涂片进行荧光抗体技术或通过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进行快速诊断。

6.防治(1)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突然,传染快,流行广,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后很难控制等特点,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应根据发病特点及病原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体环境条件,科学饲喂,尤其是水质、气候突变的时候要注意防病,尽量减少低溶氧和恶劣的水环境等应激因子的刺激。由于本病在开春后,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

相关文章

  • 低温天气水产养殖户用药的药效会影响吗?
    低温天气水产养殖户用药的药效会影响吗?

    近来时常听到有养殖朋友和服务人员反应,本来用的好好的药品,近段时间不是效果差就是没效果,再不就直接死鱼死虾,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呢?其实,有时候不一定是药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忽视了低温对水产养殖用药效果的影响。水产养殖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用药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常用的全池泼洒、浸泡药浴、拌饵投喂等,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群体...

    2049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渔药 水产养殖用药 水产养殖药物
  •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三代虫病防治方法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三代虫病防治方法

    张超睿1★杨兰松2龚珞军2王勋伟2(1.武汉兴旺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水温20℃左右是三代虫病易发阶段,它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严重时能引起鱼类大批死亡。目前,正值春投春放的关键时期,做好三代虫病的防治,对灾后恢复渔业生产十分重要。现将三代虫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病原:三代虫常见的病原体...

    825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严重威胁黑鱼加州鲈养殖的诺卡氏菌,到底是什么致病机制
    严重威胁黑鱼加州鲈养殖的诺卡氏菌,到底是什么致病机制

    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水中,以腐生为主,一些菌株是人和动物的机会致病菌。水产养殖中首例诺卡氏菌病发生在阿根廷养殖的虹彩脂鱼,它曾是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近10年来诺卡氏菌病对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省的水产养殖业影响也很大,先后在大口鲈、七...

    624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鱼类脂肪肝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鱼类脂肪肝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将近几年危害鱼类养殖最严重的鱼类脂肪肝病及其诊治方法做一粗浅的探讨,供养殖者参考,期望对这类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脂肪肝病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类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仅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饵料等不易察觉的现象,死亡很少。病理解剖见肝脏表面有脂肪组织块积累,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组织空泡化,细胞核偏...

    2014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鱼病知识 创伤弧菌
    鱼病知识 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最早在1976年由Hollis描述,因其生理特性类似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但发酵乳糖,所以又称为乳糖阳性弧菌,至1979年Farmer等才正式命名其为创伤弧菌。该菌属弧菌科(Vibrionaceae)、弧菌属(Vibrio),为革兰氏阴性弧状菌,无芽孢,具有荚膜、鞭毛。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嗜盐,最适...

    1289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鲫鱼腐皮病防治案例
    鲫鱼腐皮病防治案例

    鲫鱼腐皮病近几年来并不多见,而腐皮病难以治愈更不常见。去年五月我接到上海海丰农场严某一个求救电话,称其养殖鲫鱼50亩鱼塘,得了腐皮病,鲫鱼个体重八两,每天鱼死亡150条左右,连续用药一个月仍未见效,当时鱼价也可以。由于鱼有病,无法出售,加上季节因素,如再不卖出,势必影响下年鱼的放养,当事人非常着急。当时我详细询问了用药...

    1628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羊食管阻塞的病因及治疗药物
    羊食管阻塞的病因及治疗药物

    羊食管阻塞是养羊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遇到别紧张,只要及时对病羊进行对症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当然,在治疗前,我们需要找到病因,在治疗的同时应排除该因素,加强病羊的饲养管理,将利于羊的快速恢复。本病的治疗重点,就是将卡在病羊食管里的阻塞物取出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羊食管阻塞发生的几种原因及治疗措施:羊食管阻塞是什么原...

    451 动物病害防治 养殖常识 养殖教程
  • 仔猪便秘症状有哪些?用什么药物治疗
    仔猪便秘症状有哪些?用什么药物治疗

    仔猪由于刚出生,还比较幼小,所以对环境适应能力弱,如果饲养管理稍有不注意,很容易引起便秘。便秘仔猪**明显的症状是排便困难或粪便干硬,治疗可用中药和西药两种方案治疗。一、仔猪便秘的原因1 给猪换料一定要有过度期,由于过度时间短,猪采食量大也是诱因。2 粉料里麸皮含量比较高,而颗粒料估计麸皮,粗纤维含量少,而造成肠蠕动减...

    363 养殖教程 养殖疾病防控 养殖常见疾病
  • 鲤鱼鲫鱼鲤蠢病防治参考处方
    鲤鱼鲫鱼鲤蠢病防治参考处方

    防治参考处方病名鲤蠢病病原鲤蠢症状虫体不分节,寄生在鱼的肠中。寄生数量少时,鱼没有明显症状。寄生多时可见肠道被虫体堵塞,并引起发炎和贫血,以至死亡。危害对象主要寄生鲤鱼、鲫鱼,大量寄生病例不多。流行情况流行于4—8月内服药物肠得治或渔肠宁外用药物鱼族安...

    1319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鸡亚利桑那菌病的病原是什么?用什么药好?
    鸡亚利桑那菌病的病原是什么?用什么药好?

    鸡亚利桑那菌病是由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引起的,**容易被感染此病的是火鸡。该病属于细菌性传染疾病,一旦爆发对鸡群的危害很大。所以,我们应在平时注意做好防控,若养鸡场内一旦有发生,要选择对应药物及时控制疫病。鸡亚利桑那菌病的病原是什么?本病的病原是亚利桑那沙门氏菌。亚利桑那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孢,有鞭毛,能运动...

    1880 养殖疾病防治 养殖疾病症状 养殖疾病防控
  • “益藻源”----低温肥水效果案例
    “益藻源”----低温肥水效果案例

    一、背景介绍常德大北农罐头嘴客户刘国玉老板,小池12亩,主养小草鱼。4月2-7日连续下雨,之后池塘水质变得很清瘦,略带浑浊,透明度约1000px。4月9日,投料时鱼不拢来,0.1-0.3斤/尾的小草鱼死亡近200尾。二、原因分析刘老板的池塘之前未肥过水,藻类丰度低,遇上突变天气(3月底,水温达20℃;4月初连续下雨,水...

    1886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大黄鱼车轮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大黄鱼车轮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病原为车轮虫属纤毛虫类,主要寄生在鳃上,体表偶有发现。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当环境不良,水质较肥,放养密度高,连续阴雨天气时易暴发此病。防治(1)用1.0×10-5的硫酸铜淡水浸泡15分钟,连续3天。(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使...

    2978 水产病害 海水鱼病 水海养殖病害 海水鱼养殖病害
  • 应用药食合剂治猪食盐中毒
    应用药食合剂治猪食盐中毒

    1药食合剂60g,食醋100ml,鸡蛋4枚,白糖60g(猪体重30kg用量),用量可依据患猪体重大小加减。2用法(加水量使“合剂”浓度以能够通过胃管为宜),再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应用。症轻尚有食欲者,将“合剂”置食具内让其自食;症重者可使用胃管灌服,每隔12h一次,一般服用2次痊愈。3病例1城关镇南街村吴体信一体...

    24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家禽饮水给药的注意事项
    家禽饮水给药的注意事项

    1.水量控制是全天饮水量的1/4~1/3(以一天用药一次计)。水量太少,易引起少数饮水过多的禽只中毒;水量太多,一时饮不完,达不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提前断水为使家禽在规定时间内能顺利将药液喝完,在用药前,必须对其先行断水。断水时间视舍温情况而定,舍温在28℃以上,控制在1.5小时~2小时;舍温在28℃以下,控制在2....

    240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鸭感染沙门氏菌怎么办?解决办法
    鸭感染沙门氏菌怎么办?解决办法

    发现有鸭子疑似鸭感染沙门氏菌,先要对其进行诊断,确诊后若实为此病,应及时对病鸭进行隔离治疗。对无治疗价值的鸭子,或病死鸭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在此同时,还应注意做好预防,避免疫情蔓延。1、对病鸭进行确诊(1)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可依据本病的流行特点,2周龄感染雏鸭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如雏鸭拉稀,肛门周围有粪便沾污;病理...

    607 动物养殖饲料 养殖教程 养殖疾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