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天,很多市民就出去踏青,看到郊外的野菜,长得喜人,会忍不住采摘一点。诚然,有些野菜属于纯天然的绿色蔬菜,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益处,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一般人可放心食用,但它们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食用。甚至有些野菜富含营养素的同时也含有致病物质。所以:野菜可口 谨慎采摘 谨慎食用,具体来了解一下:
蕨 菜
又称拳头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嫩叶芽,经烹饪后口感香滑爽口,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成干菜或腌菜,广受大众喜爱。蕨菜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及钾、钙、镁等矿物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清肠、排毒、止泻、利尿等药用价值。但是,近两年来,“蕨菜致癌”这一消息打破了许多人对于蕨菜的美好幻想,对于多年喜食蕨菜的人群来说甚至成为了恶梦。
那么蕨菜究竟是不是致癌物呢?首先要强调,蕨菜的确有致癌性。研究发现,蕨菜与胃癌、大肠癌、膀胱癌、乳腺癌等有关,其关键致癌物是一种叫“原蕨苷”的蕨类提取物,越是幼嫩的部分致癌性越强。不过,癌症的发生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累积的结果,除了致癌物质的接触剂量,往往还与个人健康、生活环境、居住条件等密切相关。再者,从国际致癌评级来看,蕨菜归属于2B级,而同样归属于2B级的还有咖啡、泡菜、手机辐射、汽油等等,连炸薯条的致癌等级都比蕨菜高。所以,科学地看待“蕨菜致癌”这一说法,只要吃得适量,蕨菜并非不可食用。
荠 菜
又名护生草、地菜等。荠菜的种子、叶和根都可以食用。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其叶子富含钙、铁、维生素C及大量粗纤维,种子还可制成食用油。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味道鲜美,可作凉拌或煮、炒食,也可作调料,或制成茶。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常用于治疗出血,包括咯血、尿血、眼底出血及胃溃疡出血等,还可辅助降压、止泻、消水肿等。不过,制成干药草后其药用价值将逐渐消失,放置期也不宜超过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或哺乳中的妇女应避免食用,因其可促进子宫收缩,孕妇食用后,可能不利于安胎,也可能引起出血,甚至流产。荠菜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镇静、瞳孔扩张及呼吸抑制,所以高血压、甲状腺、心脏病患者应慎用。
车前草
车前草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它又名车轮菜子、猪耳朵棵子、五更草等,常见于山野、路旁、菜园、河边湿地。车前草具有抗炎、利尿、止咳、祛痰、止泻等功效,有助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少尿、腹泻等。还有研究证明,车前草有一定的抗肝癌活性。但是,车前草可能干扰其他药物的药效。因此,在食用车前草的前后4小时尽量避免服用其他药物。还应注意的是,一次性食用过多可引起胃肠不适。另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食用。
上个星期,乘着天气好,家住三三一的赵女士在早上就出门去挖野菜。在她看来,纯天然是最好的。赵女士将蒲公英、野茼蒿等野菜采摘回来后,当晚一家人就烧汤吃了。却不想,到了第二天早上,赵女士的一家人都感觉到腹痛难耐,同时伴随腹泻的出现。赵女士的妈妈病情比较严重被送往了医院。
医生介绍,春天野菜虽好,但是,千万不要乱吃。乱吃之后,会有大麻烦。要是像赵女士这样乱摘野菜食用,往往就是对身体不负责。可以说,很多野菜或多或少有一点毒性,这些毒性要是不能控制好,是很容易引起中毒的。一些注意事项,就需要大家多留意。
医生提醒:对不认识的蘑菇 不要轻易采摘
春季野菜种类繁多,有马齿笕、蕨菜、蒲公英、紫背菜、车前草、雷公根、野茼蒿等等,市民在采摘食用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医生介绍,采摘野菜最好是在有经验的人直接指导下采摘。在垃圾堆或被污染的河道附近、废水边生长的野菜常含有毒素,均不宜食用。烹饪野菜前,最好用热水焯一到两分钟,再用清水浸泡两小时以上。不认识、不常见的野菜,不要轻易采摘。特别是对识别不清的蘑菇,不要采摘食用,以免引起中毒。
医生提醒,过敏体质的市民不宜食用野菜;很多野菜,食用前必须用开水烫,再用清水漂洗几次,沥去苦水,方可烧煮食用。万一不小心吃了有毒野菜之后,赶紧催吐,经过简单处理以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