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生宝 (黑龙江省讷河市九井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161300)
1 种类
预防用药。根据鸡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抗生素、抗球虫类药物,有利于抑制体内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的繁殖,达到防病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雏鸡的抵抗力较弱,抗菌药常作为1~2周龄雏鸡的预防用药。
抗应激用药。应激是动物机体对任何不良条件的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生理对抗反应。当鸡群处于应激状态时,机体即动用他体内一切能力进行对抗。这样机体某些营养成分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大。此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易于诱发疾病。现代大型鸡场的规模化程度很高,发生各种应激的因素相应较多。因此,要尽量防止和减少应激状态的发生。当预防接种、气候突变、饲料变换等引起应激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一般添加高于饲料标准1~2倍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抗菌药物,以使鸡群尽快适应,减轻应激反应。
治疗用药。一旦疾病发生时,需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除了必要的隔离、消毒、淘汰外,还应针对病因,选择抗生素类、磺胺类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等进行治疗,以促进鸡只恢复健康。
2 危害
药物的毒副作用。一些违禁药物本身对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毒性作用,若一次摄入残留物的量过大,会出现急性中毒反应。一些抗菌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使部分人群发生变态反应。变态反应症状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荨麻疹、发热、关节肿痛及蜂窝组织炎等,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药物及环境中的化学药品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当人们长期食用含有“三致”作用药物残留的鸡蛋时,这些残留物便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人的正常机体内寄生着大量菌群,如果长期与动物性食品中低剂量的抗菌药物残留接触,就会抑制或杀灭敏感菌,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使机体易发感染性疾病,而且由于细菌耐药而难以治疗。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一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使人也长期与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性的增加。
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给临床诊治疾病带来困难。长期接触某种抗生素,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致引发各种病变,引起疑难病症,或用药时产生不明原因的毒副作用,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养殖利润下降。在蛋鸡养殖中,发生感染性疾病时,必须不断加大治疗用药剂量才有效。不但增加了饲养成本,更由于病程延长,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使养殖利润下降,甚至血本无归。
3 使用注意事项
正确地选择药物。可根据使用效果,(www.nczfj.com)有效剂量,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毒性,药物的联用,药物的价格。
使用合适的给药途径,包括混水给药,混饲给药,气雾给药,口服高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嗉囊注射。
注意鸡体的性别、年龄、体重和体质状况的差异。一般来说,母鸡比公鸡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强,幼龄鸡比成年鸡对药物的敏感性高,用药时应酌情减少用量。体重大的鸡只比体重小对药物的耐受性强,可根据体重给药,体质状况强比体质弱的对药物的耐受性强,对体重弱的鸡只应适当减少用药量。
科学用药。即适时应用无休药期的药物,改变终身用药的方法为阶段适时用药,选用与人类用药无交叉抗药性的禽类专用药物,不随意加大药物用量。
切实执行休药期标准。休药期随药物的种类、制剂的形式、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途径等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约为几小时、几天到几星期,这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或残留量有关。
研制和推广使用抗生素替代品,减少抗生素和合成药的使用。目前已开发和广泛使用抗生素替代品为微生态制剂、低聚糖、酶制剂、酸化剂和中草药添加剂。
严禁使用禁用药物。严格执法,加强兽药、饲料的监管力度。加大对有关禁用药物的生产、销售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真正有效地控制兽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