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梅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农牧局 056500)
1 分类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寄生虫种类繁多,根据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和机会致病寄生虫。
专性寄生虫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需要营寄生生活。疟原虫的各个发育阶段都需要在人体和蚊体内进行,否则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钩虫,其幼虫虽可在自然界营自由生活,但发育到某一阶段后需要侵入人体内营寄生生活,才能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兼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进行寄生生活。粪类圆线虫一般主要在土壤内过自由生活,但也可侵入人体,寄生于肠道营寄生生活。体内寄生虫,指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如寄生在宿主消化道、肝脏、肺脏和膀胱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体外寄生虫,主要指一些昆虫,如蚊、白蛉、虱、蚤、蜱等。当这些昆虫刺吸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血后便离开。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2 诊断
寄生虫病的诊断是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诊断检查,解剖检查,发现虫卵或成虫,方可确诊。但有时即使生前诊断或尸体解剖检查到病原体,也无法确定该疾病是否由寄生虫感染引起。因此,在判定某种疾病是否内寄生虫感染引起时,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虫卵、幼虫或虫体计数结果等情况综合判断。
临床症状观察,如猪寄生虫病,除少数病例呈现典型症状外,多数病例在临床上仅表现为消化功能障碍、消瘦、贫血和发育不良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虽然特征不明显,但可作为早期发现疾病的参考。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发病情况、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情况,为确立诊断提供参考。治行性诊断,在初步怀疑的基础上,选用特效药物进行驱虫试验,观察疾病是否好转,然后再做出诊断。尸体剖解,可分为全身性剖解、个别系统剖解及个别器官剖解等。尸体剖解可以查明动物所有器官组织中的寄生虫,包括生前诊断所不能查出的虫体,并可做到寄生虫的计数与种类鉴别。因此,尸体剖解是寄生虫确诊的重要依据,也是常用的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疗效考核的重要方法。通过尸体剖检,观察病理变化,查找病原体,判定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病和死广原因,从而达到确诊的目的。实验室诊断,在各种病料中查找病原体,这是诊断寄生虫病的最主要手段,(www.nczfj.com)包括采取粪便、尿液、血液、鼻液等病料,查找病原体和进行免疫学诊断。
3 防治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有计划地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是控制并消灭传染源的重要方法。即按照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在计划的时间内用药物驱除或杀灭寄生虫。这种方法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杀灭或驱除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虫,从而使宿主免遭寄生虫的危害。另一方面是杀灭寄生虫,就是减少了宿主向自然界散步病原体,对健康动物起到预防作用。
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包括虫卵、幼虫、成虫等,防止外界环境被病原体污染。同时,杀灭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和无经济价值的中间宿主传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是粪便堆积发酵和沼气池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随粪便排出的寄生虫虫卵、幼虫、绦虫节片和卵囊等,防止病原随粪便散播。每天打扫圈舍,清除粪便,减少宿主与寄生虫卵、幼虫、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的接触机会。保持动物圈舍空气流通,光照充足。用杀虫约喷洒动物圈舍、活动场地及用具等,杀灭各发育阶段的虫体、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等。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对于经肉传播的寄土虫病,特别是肉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猪囊虫病等。应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对检出的寄生虫病肉,要严格按照规定处理,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保护易感动物,提高动物抵抗力的措施。科学饲养,饲喂全价、优质饲料,增强动物体质,人工免疫接种等。减少动物遭受寄生虫侵袭的措施有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饮水、用具等被病原体污染。在动物体上喷洒杀虫剂,防止吸血昆虫叮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