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阳 (辽宁省抚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3006)
口蹄疫、猪瘟等动物疫病一旦发生和流行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当前防控这类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多数动物接种疫苗后反应良好,达到免疫目的,但也有少数动物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或孕畜流产的情况。
在此笔者结合本地区情况就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1 原因分析
1.1 疫苗品质
疫苗适用性。在日常工作中,接收和发放疫苗时都要做登记,其中就包括疫苗的厂家和批号这两项内容。在防疫实践中确实会出现同类疫苗因厂家不同或者一个厂家不同批号的疫苗在给动物免疫注射后动物所产生的反应不同。这类反应的特点是区域相对集中,短时间出现反应(死亡)数量猛增,症状基本相同,停苗或换苗后情况得到好转。
疫苗贮存和运输。每类疫苗都有规定的存放温度,比如灭活疫苗通常要求温度环境为2~8℃。所以疫苗无论是贮存状态下,还是运输状态下都应该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如果温度长时间过高或过低对疫苗质量会有很大影响。
1.2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疫苗的应用环节,也是副反应发生最直接的方面。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准备接受免疫的动物健康情况的检查;疫苗使用前对疫苗状况的检查;注射器具消毒,针头及时更换;注射部位选择与消毒,进针深浅与剂量控制;注射后对动物反应的观察。
1.3 免疫后的看护
根据近几年免疫副反应死亡情况统计,有的动物免疫后死亡发生在夜里,畜主第二天早晨喂食时才发现;有的畜主在免疫后有事离开,回来时发现有死亡出现。所以动物防疫人员走后的一段时间里,畜主对自家免疫动物的细心看护也是十分重要的。
2 应对措施
2.1 疫苗选择
同一种疫苗往往有很多生产厂家,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应使用适合本地区的疫苗,而且疫苗在使用前要做小群实验,证明安全后再大范围应用。
2.2 贮存和运输
动物防疫单位要逐步改善疫苗贮存条件,提高自身贮存能力,(www.nczfj.com)建立冷链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机制和预警处置方案,坚持日巡视和温度记录制度。同时各级动物防疫单位如果有条件应配备兽用疫苗运输专用车辆,以确保运输环节的温度环境相对稳定。
2.3 免疫操作
免疫操作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免疫前认真检查动物健康状况,除特殊要求外,对于健康状况不好,比如病弱畜、孕畜、仔畜、长途运输疲惫的牲畜等不宜立即开展免疫,待动物身体状况恢复后再进行免疫。
疫苗使用前,防疫人员要对疫苗状况进行仔细检查,发现疫苗性状与说明书中描述情况不符的需慎重对待,要及时咨询厂家或相关部门,不可盲目使用。疫苗启封后要在规定时间用完,防止变质。
要对注射器材和注射部位严格消毒,按要求及时更换针头。在接触免疫动物时,动作不要过大,避免动物过度应激。
进针深浅、剂量大小要符合说明书或有关要求,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免疫后不要马上离开,要仔细观察一段时间,每名防疫人员都要配备急救药品,发现有反应剧烈的动物,要及时给予救治,待动物恢复稳定后再离开。
畜主在这一期间应加强对免疫动物的看护工作,发现异常,及时联系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