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据统计我国成年2015年发病率已达到11.6%,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同时给我们国家的医疗费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糖尿病的管理十分重要。正确地监测血糖可以更好地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大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對血糖水平偏高的患者,医院首先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第二天要到医院做抽血检测,需要晚上8点之后禁食、禁水。糖尿病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要根据病情决定。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
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
1.初发糖尿病者一般需要连续测1~3天的“七个点”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的血糖,画出血糖变化曲线,为制定降糖方案提供依据。如果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则需凌晨2~3时再加测一次。
2.血糖未达标时,常采用两种办法:三餐前加睡前或早餐前加三餐后2小时血糖。还可以根据血糖的波动定点每日监测,一天监测2~3次血糖。
3.随机监测血糖。尤其在外出赴宴、运动前后、开车前、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等情况时可随时监测。
在家中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方法,可购买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血糖仪,用温水洗手或消毒后必须等待水分完全干后测试,具体操作要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平时要做好血糖监测日记,内容主要包括:血糖测定时间,血糖值,进餐时间及进餐量,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用药量及时间以及一些特殊事件的记录。写血糖日记可以更好地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诊断、合理用药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一、为什么进行血糖监测?
很多患者自从确诊糖尿病后一直坚持服药,但几年下来心、脑、眼、肾、下肢、神经等并发症照常出现。原因是在治疗过程中很少做或不愿做必要的检查和监测,认为那是多余的,是花冤枉钱。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系统、长期、综合、个体化治疗的非常复杂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各个阶段的血糖是必不可少,它们各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在临床血糖监测中,还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仅仅重视空腹血糖的监测。
二、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1、血糖稳定的患者每周自测一天共5—7次,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每天自测5~7次。七次监测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午晚餐前及睡前。五次监测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有时需要监测随机或凌晨3血糖。
2、监测时不能停用降糖药,因为监测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3、血糖监测不能随便找时间。监测的目的是查看用药、饮食、运动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
4、血糖自我监测需要用血糖仪测手指末梢的血。手指不同部位采血对血糖的结果是有影响的。那么应该扎手指的那个部位。提倡扎五指手指肚的两侧,特别提倡扎中指、无名指及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