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伟 (黑龙江省龙江县奶业发展中心 161100)
喘鸣症主要是家畜返神经麻痹,声带迟缓,喉舒张肌萎缩,喉腔狭窄所致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和伴发异常呼吸音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常见于家畜左侧勺状软骨和声带持久性不全麻痹或麻痹,右侧或两侧性麻痹比较少见。本病主要发生于马属动物,例如马和骡,各种品系均可发病,但体型较大的品种和同一品种中,母马及体格较大的马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段的马均能发病,但以3~7岁的马较为多见。
1 病因分析
本病属末梢神经轴索病或先天性神经远端轴索变性,发病诱因尚不清楚,很可能与遗传有关。本病主要侵害家畜喉返神经,并有可能侵害背侧神经和中枢神经长纤维,引起喉神经末梢部分有髓鞘的粗纤维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喉头肌肉神经性萎缩,内收肌尤其是外侧环勺软骨肌先受到侵害,然后波及外展肌而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由于左侧返神经发生于胸腔中心脏水平线上的迷走神经,在接近支气管淋巴结,尾随大动脉起始处,向头部方向沿颈动脉行至喉部,而右侧返神经起始部位偏向前方,使左侧返神经较长,更易受到侵害,而且分布于外侧环勺软骨肌的神经纤维较粗,常最先发病。
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的直接损伤也可发病,常见于如下情况。血管周围以外注入某些刺激性物质,特别是颈静脉注射时,药液漏入血管周围,导致家畜神经损伤,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支气管淋巴结产生大量毒素而损伤神经。某些植物和化学物质中毒。返神经被新生物、炎性渗出物等物质压迫。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典型症状是家畜在吸气时发生喉狭窄音。发病初期,病畜在安静时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当患畜剧烈运动,挤压喉部,将头抬起或低头稍偏向右侧时,则出现异常的呼吸杂音,表现为运动乏力。当头部恢复正常姿势或重役及运动休息后,其喘鸣音可暂时消失。随着家畜病情加重,即使在轻度使役或运动时也可发生喘鸣音,有时病畜在数十米之外工作人员也能听到喘鸣音,并表现出显著的吸气性呼吸困难,鼻孔开张,吸气时肋间凹陷,腹部收缩。
触诊病畜左侧喉软骨凹陷,压迫右侧勺状软骨,即可出现剧烈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由于喉裂不能紧闭,人工诱咳很难引起咳嗽,即使诱咳成功,患畜发出嘶哑或破碎声音。通过内窥镜进行检查,发现勺状软骨和声带活动异常,如喉偏瘫时,勺状软骨和声带位于喉腔中间且静止不动,不完全外展或完全外展后过早内收是喉轻度偏瘫的特征。
3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结合喘鸣音和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特征性临床症状即可初步诊断。通过内窥镜检查勺状软骨和声带的活动范围及静止时的状态,可为确诊提供可靠依据。另外,对患畜进行喉头触诊、勺状软骨压迫试验等均有助于诊断。
本病应与喉炎和勺状软骨病相鉴别。喉炎特别是纤维蛋白性喉炎(www.nczfj.com),主要表现喉头敏感,剧烈咳嗽,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及喉狭窄音。勺状软骨病,用内窥镜检查发现软骨横向增厚,外展和内收受到限制,在患病一侧的腭咽边缘明显。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勺状软骨中轴表面变形,肉芽组织从黏膜中突起,对侧勺状软骨可能出现病变。当勺状软骨稍微增厚或两侧病变程度相似时,则不易鉴别。如果右侧软骨运动性降低,即可诊断为勺状软骨病。
4 防治措施
首先,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外源性毒物中毒,根治引起喘鸣症的原发病。其次,对有喘鸣症的病畜,不能作为种畜用来繁殖后代,以防本病遗传。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对不从事剧烈运动的病畜通过手术将喉室切开,有一定疗效。赛马一般进行喉修复成形术,可有效减轻呼吸气流阻力,但术后可出现咳嗽等并发症。有人切开喉头,切除麻痹的声带和勺状软骨,也有较好的效果。因周围淋巴结肿大和炎性渗出物压迫所致,病畜可内服碘化钾5克,每天2次。也可在喉部周围涂擦汞软膏或斑蝥软膏,以及注射藜芦素0.5毫升和70%酒精5毫升。也可第一天注射藜芦素和酒精,隔天注射士的宁。
应用电针治疗也有良好的效果。从家畜下颌骨和臂头肌的前缘引一水平线,连线的中点处为一穴,向喉方向斜刺3厘米。该穴下方1厘米为另一穴,向斜上方气管斜刺7~10厘米,针尖抵气管环,但不刺伤气管。按要求进针后,连接电疗机两极,应由低到高,由慢到快调节电压和频率,以病畜能忍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