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灰霉病是近年棚(室)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为局部发病,发病初期多从植株有结露的心叶,或下部有伤口处的叶片、叶柄或枯黄衰弱外叶侵入,初为水浸状,后病部软化、腐烂或萎蔫,同时可从整株腐烂。此病一般多发生在12月至第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多湿条件下。防治方法:
一、加强棚(室)通风变温管理
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室)温度迅速升高,当棚温温度升至33℃时,再开始放风,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棚温下午保持在20-25℃;当棚温降至20℃时关闭通风顶,以减缓棚(室)温度迅速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二、浇水宜在上午进行
一般发病初期应适当节制浇水,浇小水。浇后加强管理,以防结露。
三、采用药剂进行防治
用15%腐霉利烟剂每亩200克,或特克多烟剂每100立方米50克,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熏1夜,隔7-8天再熏1次。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腐霉剂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亩用5%灭霉粉尘1千克、或50%得益可湿粉剂600倍液,或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隔7-10天喷1次,共喷3-4次。
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轮换或交替或混合施用药剂。如对上述各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除治,隔14天左右再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但在采收前3天必须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