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果蔬生产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当我们跨入2000年的时候,已经发现面对我们的不仅仅是新的世纪,我国的农业已经发生了不同于过去数千年的根本性变化。丰收给人们带来的已不光是喜悦,无论是粮食、果菜、畜产品都普遍出现了所谓的"卖难"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TO,农业还面临新的国际竞争,能还成为国际竞争的强者,如何对付这一严峻的形势,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政府及时提出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从转化积压的粮食和提高人们食物质量角度人们提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的设想;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提出了发展花草业、果蔬业的思路;还有"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等。"一亩草胜过8亩粮"的新闻已不稀罕。
在这些新思路中,发展果蔬具有特别特殊的意义。种粮效益不高已是事实,即使畜禽的发展也有一定限度。从营养学看,人类并非食肉动物,"五谷为养"这一古训,已经得到甚至包括发达国家营养学者的确认,我国事实上畜产品也已经连续数年出现"卖难问题"。在所有食物中,粮食和畜产作为商品弹性较少,即人们不会因为便宜而多吃多买,也不会因为贵而不吃。而相对之下,蔬菜、水果因为其90%左右为水分,所以消费弹性较大。尤其是我国如果加入WTO,所有大宗农产品中最有希望在国际市场与外国产品竞争的就是蔬菜,其次是水果。因为果品蔬菜生产属劳动力密集型,外国价格很贵。这些年我国水果蔬菜的种植飞速发展,各地也把发展果蔬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的确,这些年许多地方靠发展果蔬致了富,在粮食积压、畜产饱和情况下,果蔬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把发展大枣、苹果等作为重要战略,改良田为果林。建蔬菜大棚、上现代温室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果蔬生产的第一大国。
二、果蔬发展要健康可持续发展
看我国果蔬的发展,不能不考虑我国农业的现状、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能力,以及由人们营养需要、饮食习惯所决定的市场容量。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蔬菜消费已达到超常水平。据统计97年我国人均消费蔬菜达250kg,99年超过270kg/人·年,北京竟达400kg/人·年,而世界第二、三位的意大利、日本分别只有140kg/人·年、125kg/人·年,美国和俄罗斯分别为100kg/人·年、45kg/人·年。我国农村许多地方仍把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作为致富的唯一途径,大上快上,这些值得深思。
无论是从投资、能耗、运输、浪费、营养、环境、市场等那一方面衡量,过分发展蔬菜都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从经济、资源和营养角度分析,一些"细菜"其生产成本往往是粮食的数倍,由于含水率高达90%以上,为人们提供的营养却是粮食的十分之一以下。例如:100g小麦、土豆可提供的热量分别是100g芹菜的29倍和6倍;即使Vc含量,土豆也是芹菜的3.8倍。尤其是,各地还在大力发展所谓的珍稀菜、名贵菜。这些菜一般讲营养浓度并不大,生产成本高,贮存保鲜困难。
从摄取营养来说蔬菜毕竟是副食,适当摄取无疑是必要的,然而也并非多多益善,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对蔬菜的合理摄取量作了推荐,认为150~180kg/人·年比较合理。蔬菜过量和不恰当的烹调也会给健康带来危害,尤其是一些绿菜、细菜。只不过发达国家目前主要问题是蔬菜摄取不足,因此没有关注这方面的问题。食物引起癌症主要原因是肠内产生毒素,如:强致癌性的亚硝胺。即使正常饮食,蔬菜中尤其是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等都含有较多硝酸盐,而食物中蛋肉质分解产生的氨能促进硝酸盐向亚硝酸盐转变,氨基酸和脂质转变也能生成胺,胺与亚硝酸盐作用,则可在肠中合成具有强致癌物亚硝胺类,因此脂肪酸被称为癌的引发剂。高蛋白、高脂肪的烹调蔬菜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麻烦。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不少菜农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蔬菜所含硝酸盐过量,农药残留也令人担忧。
对蔬菜栽培消费的品种,无论是从节约能源资源角度,还是从营养角度,我国都有不少误区。许多产量高、贮运方便、营养价值高的蔬菜,如:西红柿、南瓜、洋葱、胡萝卜、甘蓝、土豆等在国外被称为六大主菜,却难上我国餐桌。相反,越是种植成本高、难贮存、产量小的所谓"细菜",这些年发展很快。其实六大主菜不仅产量大、易贮藏运输,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全面,还有许多生理功能性成分。例如,西红柿除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大量番茄红素,对肺癌及前列腺癌有很好抑制作用。据现代科学家分析,洋葱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还有二烯丙基硫化物,含硫氨基酸、微量元素硒和桷皮素等。其蒜辣素具有降血糖作用,效果与降血糖药物D860相近,洋葱汁还能增强动物体内血浆胰岛素的活性,对Ⅱ型糖尿病有疗效。土豆更是欧美等国居民的上品之食。
造成我国蔬菜发展偏颇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居民普遍缺乏营养学知识,盲目追求新奇的结果。当然,也与长期"瓜代菜"给人们造成的对土豆、南瓜、萝卜的偏见有关。要改变这种局面还有一个长期的宣传认识过程,但无论从营养角度、农业资源利用角度,还是从解决果蔬保鲜加工角度,引导蔬菜生产向高效率、高营养、易流通方向发展是必要的。
水果也有类似问题。南方的荔枝、柑橘、芒果、北方的桃、梨、苹果、枣虽然发展很快,但也面临流通、销售的危机。
三、果蔬发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了引导我国果蔬健康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支柱和农民致富的途径,必须及时着手以下问题。
1.建立健全的现代果蔬流通市场系统。建立农民协作组织,以这些组织为主导,结合其它个体企业或商业组织,对果蔬的生产、销售、流通、贮存进行有计划、有效率的运营。改变目前生产盲目、销售环节不合理、流通保鲜难、浪费严重的问题。
2.果蔬生产也要产业化经营。对我国果蔬生产来说,产业化生产首先要解决的是果蔬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所谓规格就是要建立产地品牌意识,每一种果蔬都应有自己的品牌、等级、档次,按质论价。所谓标准化就是产品要有一定品质保证,有可以检验的标准,从卫生、数量、形状、色泽、成分等方面保证流通中交易的公正和消费者的利益。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我国果蔬出口,而且也能促进我国消费市场。
3.建立完善的流通保鲜系统。由于果蔬生产淡旺季差异较差大,因此贮藏保鲜设施对大量果蔬的大范围流通十分必要。流通保鲜系统包括预冷、冷藏、分级、清洗、包装、冷藏运输、集散交易市场等等。在出口业务的带动下,已有一些地方建立了以上系统,但无论从产地需要,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我国建立完善的流通保鲜系统,靠引进技术还有相当困难。主要是我国农村经济基础和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和设施。在我国北方,利用自然冷源的果蔬保鲜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很好的尝试。除了科学技术攻关外,使广大农民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为艰巨。
4.发展果蔬加工要积极慎重。许多地区在出现果蔬生产过剩后,自然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果蔬加工的思路。果蔬菜加工固然是解决果蔬大量生产所产生的出路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必须看到它的局限性。首先,果蔬加工原料必须是适合加工的品种,且要大规模栽培,有一定品质和数量保证。我国许多产地距这些条件相差尚远。其次果蔬加工品,无论是风味,还是价格,在我国被接受还有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方面我国失败的教训很多,盲目上马风险很大。当前首先需要积极培育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开发消费者可以接受和欢迎的产品。
5.高附加值产品形成方法。果蔬生产为了提高效益必须要打品牌、上档次。名特优产品并非一定是山珍海味,也不需要稀奇古怪,农产品要在市场占品牌优势,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品种优势;②收获方法优势;③产地优势;④季节优势;⑤栽培方法先进;⑥规格、等级优势;⑦品牌优势。事实证明,做到这几点,南瓜、红薯同样可以创出品牌,名扬天下。
总之,我国果蔬生产、对农业、农民、农村的影响十分巨大,冷静分析果蔬发展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引导果蔬业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制定我国果蔬业发展战略,一定要紧密联系农村经济、农业环境和消费市场,使得果菜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