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的种植模式难以实现棉田的高产高效。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植棉效益,近年来出现了多种立体种植模式,现将在长江流域棉区的立体多熟的7种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一、大蒜-豌豆-棉花
种植方式:秋播时,留畦宽4米。大蒜种3幅,每幅宽53厘米;豌豆种4幅,边幅宽40厘米,内幅宽80厘米;大蒜与豌豆隔幅播种。春播时,豌豆埋青,棉花宽窄行种植,宽行距93厘米,窄行距40厘米,株距23厘米。
二、大蒜-榨菜-棉花
种植方式:畦宽4米,1.33米一个组合。每组合秋播4行大蒜,1行榨菜,春播2行棉花。9月20日棉花大行种植大蒜,小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榨菜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上、中旬在棉花小行移栽。翌年5月中旬收获榨菜移栽两行棉花。
三、洋葱-棉花
种植方式:畦宽4米,前茬棉花1.33米一个组合,秋播时,在棉花大行中栽3行洋葱。小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洋葱距棉根17厘米;棉花小行中种植1行蔬菜或绿肥,5月上旬前收获完蔬菜或翻埋绿肥,中旬移栽棉花,棉花大行93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23厘米。
四、冬菜-马铃薯-棉花
种植方式:畦宽3米,1.5米宽为一个组合。每个组合秋播时一半(春播马铃薯)种植2月中旬前陆续收获的蔬菜,春播时,2月中旬在早收冬菜行播种马铃薯,5月中下旬在迟收冬菜行移栽棉花,棉花小行距40厘米,株距23厘米。秋播冬菜,选用2月中旬前至5月底前收获的蔬菜,如青菜、菠菜、萝卜、芹菜等。春播马铃薯选用株型紧凑,结薯集中的品种。
五、冬菜-绿肥-辣根-棉花
种植方式:畦宽2.4米。秋播时,在规划的棉行上种一行经济绿肥白豌豆,其余整幅种2月底前收获的冬菜。春播翌年3月中旬栽种辣根3行,行距53厘米,株距27厘米;5月中旬翻埋绿肥移栽一排双行棉花,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
六、小麦-西瓜-棉花
种植方式:畦宽3.6米,1.8米为一个组合。秋播时,10月中下旬播早熟、矮秆、高产大麦,大麦幅宽90厘米。翌年选用早熟西瓜,营养钵育苗,移栽空行中间。株距60厘米,每亩栽650株。5月中旬在西瓜行两侧移栽一行棉花,棉花行距47厘米,株距17厘米。
七、麦-绿肥-西瓜-棉花-绿豆
种植方式:4-4.5米宽为一个种植组合。一个组合为一畦,墒宽30厘米,畦宽3.7-4米。秋播在畦中播1.5米宽幅麦,畦两边各条播1行绿肥。春播翻埋绿肥,在畦两侧距墒沟为20厘米各移1行西瓜(每亩栽600株)。西瓜内侧,距西瓜30厘米移栽单行或双行棉花,每亩栽1500-2500株。棉花行间宽幅2.4米。麦收后,西瓜藤蔓穿过棉花行在畦中生长,西瓜收获后,在畦边各播一行绿豆,畦中播3-4行绿豆,行距33-40厘米,边行绿豆距棉根50厘米左右。绿豆每亩密度为400穴。
此外,还有棉麦套种、棉葵间作、棉花与绿豆间作等形式。
立体高效栽培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益,但也存在管理费工,农药残留、病虫增加、几种作物间争水肥而相互影响等不利因素。因此,各地可因地制宜种植。
(来源:《安徽农业》200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