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蓝为十字花科甘蓝作物,以植株腋芽中所形成的鲜嫩小叶球供食用,是欧洲、北美洲国家的重要蔬菜之一,也是近年国内引进生产的一个时新特色蔬菜。抱子甘蓝667平方米(1亩)产量1500公斤以上,种植效益特高,是当前特菜种植的理想品种。
抱子甘蓝分高、矮两种:高生种茎高100厘米以上;矮生种茎高约50厘米,节间较短。茎直立生长,主茎上每一叶腋的腋芽均能膨大发育成小叶球。以小叶球的大小分为大抱子甘蓝和小抱子甘蓝,以小抱子甘蓝的品质最好。抱子甘蓝为长日照植物,对光照要求不甚严格,但芽球形成期不可有过高温度和强光,否则不利于芽球的形成。对土壤的要求以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为宜。适合早春及秋冬保护地种植。其栽培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育适龄壮苗。采用穴盘或营养钵育苗,苗期温度控制在20-25℃,齐苗后注意通风。夏季育苗要严防高温。苗期三叶一心后,结合喷水进行1-2次叶面喷肥,保持穴盘基质持水量在60%-65%之间,苗龄一般40天左右,幼苗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大田。
二、施足基肥,合理定植。种植抱子甘蓝的地块要提前早耕、深耕,大量施用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禽畜粪3000-4000公斤,再辅以复合肥50公斤,耕耘整平后做畦。早熟品种做畦宽1.2米双行种植,株距50-60厘米;高生种每畦种一行,667平方米定植1200-1500株,定植后立即浇定根水,以利根系向周围发展。
三、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⑴幼苗定植后要经常浇水,以保证小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在浇水的同时,要随水带肥,以促苗快长。在抱子甘蓝的小芽球形成期、膨大期及小芽球始收期,应各追肥1次,每次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公斤或腐熟的农家稀肥。小叶球形成时、土壤应保持充足水分,每次灌水施肥后,都要松土、除草,并进行植株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⑵摘除植株下部老叶及打顶。当抱子甘蓝茎的中部已经形成小芽球时,应将植株底部的老叶、黄叶打去,以利于植株通风透光,促进小叶球发育。当下部的小叶球逐渐膨大时,各芽球旁边的子叶要用小刀从叶柄基部切去,防止叶柄挤压芽球、使芽球变形变扁,形状不够均匀,造成商品性差。在气温较高时,植株下部不能形成叶球的腋芽及下部已疏松的小叶球应摘除,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高生品种到一定时候,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摘去顶芽,使下部芽球生长结实。
四、适时采收。早熟品种定植后90-110天始收,晚熟品种需120-150天始收。成熟的小叶球包裹紧实,外观发亮,在直径2-3厘米、叶球紧实时逐次分批采摘,每株可收40-100多个小叶球。采收的小叶球按每袋0.5-1公斤重量包装,就近上市或装入纸箱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