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源和类型
原名"通2266"。系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于1988年以通83-952与徐184杂交选育,1995年育成。属中熟抗枯萎病陆地棉品种。
二、试验结果和适宜范围
1996至1997两个年度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品种区域试验。两年亩产籽棉分别为243.52和246.69公斤,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2.83%和13.90%,居第一位和第二位;亩产皮棉分别为101.40公斤和101.97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1.93%(极显著)和10.99%(极显著),居第一位和第二位。两年平均亩产籽棉245.11公斤,亩产皮棉101.69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3.36%和11.47%。
1998年至1999年参加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两年亩产籽棉分别为230.00公斤和214.17公斤,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0.79%和16.02%;亩产皮棉分别为92.49公斤和90.77公斤,分别比对照减产2.47%和增产15.38%。两年平均亩产籽棉213.98公斤,亩产皮棉91.63公斤,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3.68%和5.61%。
江苏省第二十六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
三、特征特性
该品种出苗较好,长势稳健:植株中等,茎秆较硬,株型呈塔形;叶中等大小,叶色淡绿;结铃性强,铃中等大小,长卵圆形。吐絮畅。省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37.0天,株高104.15厘米,果枝数16.30台,单株成铃18.58个,单铃重5.32克,大样衣分41.56%,籽指9.50克,衣指7.47克,僵瓣率7.15%,霜前花率90.65%。病圃鉴定结果:枯萎病指2.66,黄萎病指42.92,高抗枯萎病,不抗黄萎病。品质检测结果:2.5%跨长28.78mm,比强度19.93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96,整齐度49.04%,气纱品质1741.7(中国农科院棉花所1996-1997年两年检测平均结果)。
四、栽培要点
(一)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育苗移栽田块,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晒种,并进行种衣剂处理。提高播种质量,精心搞好苗床管理,争早苗、育壮苗。
(二)适时移栽,合理密度。适时移栽,因地适调密度,一般每亩密度2800-3000株。
(三)合理施肥。适当增加肥料投入,N、P、K肥合理配置,以保证在有效开花结铃期内有充足的肥料供应,增加结铃数、提高铃重。一般基肥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磷肥50-60公斤左右,钾肥10-15公斤。7月中下旬分两次追施花铃肥,亩施尿素20-30公斤。8月上旬施盖顶肥,亩施尿素5-10公斤。
(四)实行全程化控,塑造理想株型。一般第一次在初花期前后每亩喷施25%助壮素5-10ml,第二次在有效蕾终止期每亩喷施25%助壮素10-15ml。通过合理化控塑造理想株型,提高光能利用率。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西七里塘樊洼路8号电话:0551-5572807
(来源:《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