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杨聚宝博士研究选育的两系稻新组合,是国家"863"计划两系稻项目的重要成果。200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1年在三元区示范种植229.2亩,稻作类型有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等,均有良好的表现。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的优质杂交稻品种。
1、产量表现。2001年在莘口镇曹源村(海拔180米)做双季晚稻栽培,平均产量539公斤/亩,比汕优63平均增产62公斤/亩,增产13%。中村乡杜水村(海拔530米)做中稻栽培,平均产量568公斤/亩,比汕优63平均增产71公斤/亩,增产14.3%。全区最高单产615公斤/亩。1999年在湖北襄樊做中稻栽培,产量高达697公斤/亩。
2、主要特征特性。⑴米质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分析,碱消值、胶稠度、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10项指标达国家一级米标准,仅垩白率、垩白度为二级。⑵生育期适宜:两优2186生育期比汕优63略短3-5天,在海拔530米做中稻栽培全生育期为145天,比汕优63短3天;在海拔180米做双季稻栽培全生育期为134天,比汕优63早熟2天。因此,适合我区不同海拔高度做一季稻栽培和中低海拔做瓜菜后稻、烟后稻或双季晚稻栽培,也适宜全国各汕优63栽培区推广。⑶主要农艺性状:株高105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偏弱,株型适中,剑叶较宽长,每穗150粒左右,结实率90%,千粒重29克左右,产量高,适应性广。
3、高产栽培技术。⑴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两优2186生育期比汕优63略短,因此,可种植的稻作类型多,播种期从3月上旬至6月15日均可。育秧方式采用软盘育秧、旱育秧或湿润育秧等方法,做到稀播种,促多蘖,育壮秧,适时移栽。秧龄20-25天为宜。⑵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一是实行畦栽,有利科学管水。促进根系生长;二是插足基本苗,每亩抛栽1.5-1.7万穴,手插规格为27厘米×13厘米,基本苗4.7万苗;三是科学施肥,一般产量530-600公斤/亩,需施用纯氮9.3-10.7公斤,N:P2O52K2O为1:0.5:0.8,按基肥70%,分蘖肥20%、粒肥10%左右的比例分配。⑶科学用水,适时烤田:浅水促蘖,适进烤田,在田间最高茎蘖数达16-18万/亩时进行烤田,中后期保持干湿交替湿润状态,后期不可过早断水。⑷防治病虫害:抓好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预防穗瘟的发生。虫害要抓好稻瘿蚊、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依据虫情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来源:《农技服务》200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