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用质量好的农药。乳油要求药液均匀半透明,无絮状物、无分层、无沉淀,加入水中能自行分散,水面无浮油;粉剂要求不结块;可湿性粉剂要求加入水中能在水中均匀分散。
2、注意农药的合理混用。很多农药之间混用后可产生药害或失效,如有机磷杀虫剂与碱性药剂,浮油与某些水剂,波尔多液与石硫合剂等,应禁止它们混用。
3、配药浓度要适当。施药浓度过大是导致作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配药时要严格按照标签或说明书中标明的使用剂量准确计算和称量(抽取),尤其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更应注意。
4、药液要现配现用。药液配好后不能久放,否则有效成分易分解或沉淀,使用后不仅防效低,而且很容易产生药害。
5、施药次数要适当。施药次数过度频繁极易引起药害,农药的施药次数要严格按照标签规定的次数进行,并要有合适的间隔时间,决不能随意增加用药次数,以防超过作物耐受力。
6、避免在作物的敏感期施药。一般作物成熟组织的耐药性强,幼嫩组织对药剂较为敏感,另外大部分作物在花期对农药都较为敏感,故应慎重施药。
7、选择合适的天气施药。在过高的温度(约上午11点至下午3点钟)、或在空气湿度过大(作物表面有露水或雨水)、风速过大(超过三级)的情况下施药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容易产生药害,尤其以毒性高、挥发性大、碱性强的农药表现最为明显。
8、施药时要注意作物的生长情况。凡生长衰弱或受旱涝、风等灾害的作用,耐药性都比较差,对这样的作物要根据情况适当降低施药浓度,减少施药次数。
9、施药方法要科学。喷药要求均匀一致,不能把喷头太靠近作物,不能在作物的某个部位喷药太多。要针对不同的农药品种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如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等。还要根据药剂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施药方法,如涂茎、灌根、熏蒸、制毒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