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梨园由于多年栽培,土壤肥力消耗大,主要元素虽可从肥料中得到补充,但由于果园土壤成土母质和土壤结构差异,常导致某些元素缺乏,如不及时补充,也可造成梨树各种不良症状,影响梨树长势,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严重者影响多年产量甚至树体死亡,故应引起重视,下面就老梨园中常见的几种缺素症状及自矫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缺铁症:铁影响着叶绿素的形成和功能,并与呼吸作用有关。铁在植株中流动性小,因此缺铁症表现在上部叶上,首先见于新梢幼嫩叶,初期叶色失绿,叶脉两侧仍保持绿色,叶片稍小于正常叶,严重者叶面全呈黄白色,叶缘产生褐色焦枯,枝条细弱,树势衰弱,常发于低洼积水的粘重土壤和碱性土壤。
矫治:增施人畜粪,绿肥等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结合秋季施基肥株施1-2千克硫酸亚铁。春季发芽后,可喷0.5%的硫酸亚铁溶液1-2次。
二、缺硼症:硼能促进花粉管的萌发与伸长,促进糖分在体内的运输,硼还和核酸的代谢有关系。缺硼时,坐果率较低,果面显褐色凹陷斑,维管束组织坏死,形成木栓,而显缩果,食之味苦,可在个别支条上表现症状。山地果园,河滩沙地果园土壤中的硼易流失,石灰质较多时,土壤中的硼也易被固定,钾、氮元素过多时对硼拮抗,都可产生缺硼症。
矫治: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合施基肥,可株施0.3-0.5千克硼砂,花期可喷2-3次0.3%-0.5%硼砂溶液。另外,花前大量施肥,灌水,也可减轻缩果现象。
三、缺锌症:锌影响氮元素的代谢,影响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缺锌导致生长素减少,新梢叶片狭小,叶缘向上不伸展,叶色淡绿,节间缩短,形成簇生小叶,常称之为"小叶病",且花芽减少,不易坐果,即使坐果,果小,发育不良。严重时,早春芽不能萌发或萌发后死亡,或从新梢基部向上落叶,而致新梢光腿现象。
土壤呈碱性,土壤有效锌减少,易表现缺锌症,而大量施用磷肥,可诱发缺锌症。
矫治: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平衡土壤养分,花后2-3周喷0.2%-0.3%硫酸锌加0.3%尿素再加0.2%石灰混喷,或结合施基肥株施0.2-0.5千克硫酸锌。
缺钙症:钙是组成细胞壁泡间层的重要元素。缺钙时新梢嫩叶上形成褪绿叶,叶尖及叶缘向下弯曲,几天后褪绿部分变成暗褐色,并形成枯斑,这种症状可逐渐向下部叶发展。果实缺钙易形成顶端黑腐。土壤酸度较高时,可使钙很快流失,导致缺钙。如果土壤中氮、钾、镁较多,也容易发生缺钙。
矫治:在砂质土地上施石膏,硝酸钙和氧化钙,亩施15-20千克即可,注意一定要和土拌匀或洒匀。叶面喷施小于5‰的氯化钙液,但因易产生药害和因氯离子过多可能导致果品味苦,故宜少用、慎用。
缺镁症: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还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梨树缺镁是先从枝上的基部叶开始,失绿叶表现为叶脉间变为淡绿色或淡黄色,呈肋骨状失绿,枝条上部叶呈深棕色,叶片上叶脉间可产生枯死斑。严重时枝条基部开始落叶,酸性土壤和砂质土壤中易发生缺镁。
矫治:红黄壤土酸性高可伴施石灰降低酸度,增加肥效。成年树可株施0.25-0.5千克硫酸镁,或于新梢封顶后叶面喷施1%-3%的硫酸镁溶液2-3次。
(来源:《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3.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