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鳖的越冬管理是养鳖生产上很重要的一环,要保证稚鳖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越冬前强化培育。稚鳖一般在每年7-8月份才出壳,到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由于温度的下降而进入冬眠。
当年的培育一般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更短。因而个体的增长很有限。到越冬时,稚鳖体重一般只有5-15克,其越冬耐寒能力很差,远不如幼鳖和成鳖。生产实践表明,稚鳖越冬成活率不仅与鳖的个体大小有关,而且与鳖的肥瘦状况关系密切。为了保证稚鳖安全越冬,在其出壳后应立即采取强化培育,一方面要求培育池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池子大小适中,排灌自如,各种条件适宜;另一方面要狠抓投喂管理,每天都要投喂足够数量的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饵料。要求饵料的粗蛋白含量在50%左右,促使稚鳖多摄食,快生长,储积较多的脂肪,以供越冬所需。
二、适时并池越冬
一般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当室外水温下降到18℃左右,应将在稚鳖培育池中饲养的稚鳖并入越冬池中越冬。有条件的,最好修建室内越冬池。如果是室外越冬池或是在培育池中越冬,最好搭盖塑料保温棚,或者用大块的塑料纺织布在越冬池迎风的一端盖上一半池面,起挡风保温的作用。并池前,对越冬池亩用150千克生石灰彻底消毒杀灭病原,消毒后洗净池子,再铺垫粒径0.6毫米左右的细泥沙30厘米厚。并池时,用"鳖净"按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的用量全池泼洒。对患病带伤或体质瘦弱的稚鳖,作适当处理后另池越冬。越冬密度以每立方米水体100-150只为宜。池水深度保持在1.5米以上。
三、注重日常管理
稚鳖并入越冬池后,每天要定时巡池检查,注意观察稚鳖的动静及池水变化等情况。初冬时节温度较高时,稚鳖仍会外出觅食,应当投喂营养丰富且适口性好的饵料,残剩的饵料要及时清除。越冬池要求水质清爽呈浅绿色或褐色,透明度保持在40-50厘米,PH值保持在7-8之间。如果池水太肥,透明度低于30厘米时,要更换部分池水;PH值低于7时,可泼洒适量生石灰浆进行调节。越冬期间一般换水3-5次,每次更换1/3左右的池水。换水时要求加入的新水与池中老水温度基本一致,温差以不超过4度为宜。池水深度始终保持在1.5米以上。越冬期间要保持安静,禁止大的震动。尽量不到池中走动,以防惊扰稚鳖。若发现越冬的稚鳖患病或者有寄生虫时,要及时诊断,对症治疗,尽量减少死亡,减轻损失。
(来源:《安徽农业》2003.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