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士测算全国共需种苗400亿株
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展开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为种苗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地方的种苗都不能满足植树造林的需要,投资建立苗圃基地,培育优质种苗有望获得丰厚回报。
在未来十年规划时间里,我国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坡度在25度以上,总面积达7000万亩的农田,将逐步退耕还林,而且每退耕一亩地还要在区域内的荒山上造林2~3亩,总面积约2亿亩,国家投入达400亿元左右。最近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通知,今年将在13个省的174个县开展试点示范,退耕还林515万亩,相应安排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164万亩。与此同时政府还给予退耕补助粮食,为农民退耕还林创造了条件。
"退耕还林,种苗先行"。在一些常规造林项目进行之际,退耕还林工程将大大增加种苗的需求量。按每亩植树造林需要种苗200株计算,十年内将需种苗400亿株,使退耕还林区种苗需求量增加了一倍左右。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种苗供应短缺,部分退耕还林地区已出现种苗价格上涨和假苗泛滥的现象。
除种苗数量不足外,目前整个退耕还林区种苗的结构、质量也远不能适应需要。据各地林业部门反映,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因各地气候、地质条件不同,十分需要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林木品种;二是需要市场前景看好的树种不多,能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树种将大受欢迎。
据了解,国内已有不少种苗企业瞅上了这个空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这一巨大商机。以培育年长近6米、五年可成材的"和氏968速生杨"闻名全国的河南大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600亩的大型速生杨苗圃,每年可向大西北供应220万株优质"和氏968速生杨"苗木。但200万棵树苗对于整个退耕还林规划的苗木需求量,无疑是杯水车薪。
我国的林业专家认为,种苗企业可在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直接将种苗销往退耕还林区;二是在退耕还林区建设不同规格、层次的苗圃,河南大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决定向这个方向发展。也希望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和个人,瞅准时机,抓住机遇,共同开发退耕还林这一数百亿的大市场。
——农村农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