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养殖泥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时间 : 05-10 投稿人 : 超超 点击 :

自1995年开始,浙江省台州市养殖泥螺出现零星死亡的现象,1996年死亡面积扩大,平均亩产量下降,到1997年病害达到高峰,个别滩涂甚至颗粒无收。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泥螺养殖生产出现严重萎缩。笔者根据我地几年来泥螺养殖的现状,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初步探讨养殖泥螺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参考。

养殖泥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养殖技术大全

(一)养殖泥螺发生死亡的阶段及症状:

1.泥螺苗种放养半个月内发现死亡放苗后或不见苗种,是因为苗种不能钻潜泥中而被潮水冲走,有些滩涂苗种放养3~4批,效果仍不理想。

2.清明多雨季节(4~5月份)出现死亡。连续大量降雨或大雾天气后,滩面上泥螺表现出软体部翻转、足部朝上,活力差,不能爬行等症状,有些个体在软体周边出现粉红色或白色的斑点或条斑,触动后可见轻微收缩,呈假死状态,但最终必会死亡或被潮水冲走。涂泥中的泥螺受淡水刺激,竭力往下钻,以后往往不能再爬出滩面而闷死其中,其个体表现为收缩、变硬、发黑,死亡后周围涂泥变黑、发臭。

3.起捕季节(5月底至6月份)出现死亡。由于海况变化、风向转向等因子影响,5月份以后大批滩涂油泥渐少,底质发硬、变干,滩面出现坑坑洼洼,极不平整。此时滩面温度已较高,尤其是滩面上的盆子水,水温尤高,泥螺受烫后活力极差,爬行缓慢或不爬行,足部朝上呈假死状,软体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收缩。

(二)引起泥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1.泥螺苗种质量差。

苗种放养后出现死亡或存活率低,往往都发生于苗种购自外地的野生苗。泥螺放苗季节一般在早春农历十二月至翌年二月间,因泥螺苗小,在气温低、阴雨天气,野生苗种一般不会爬出滩面,采捕野生苗的商贩就采用一些药物喷洒滩涂表面。使幼泥螺不堪忍受而纷纷爬出滩面,这样,方便了苗种采捕,但这些泥螺苗虽暂不会死亡,其活力、体质已受到很大影响,放养后不易钻潜、极易被潮水冲走或出现死亡,且生长缓慢。

极个别的卖主,将刮来的泥螺苗用淡水浸泡,以求苗种吸水后增重而增加收益。泡淡水后的苗种,表面上看起来光滑、干净、杂质淤泥少、个体大,但经淡水泡后的幼泥螺活力极差,一周内就很容易死亡,钻潜滩涂后则不易再爬出来,死亡后导致涂面变黑、变臭,往往造成这片涂面的继发性病害发生,使随后几批放养的苗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苗种的运输方法、运输时间、运输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也普通存在,也是导致泥螺苗种活力下降、质量变差的原因。

2.养殖过程中技术含量低。

用药量过大是造成养殖泥螺死亡的直接原因。许多地方虽已明令禁止在滩涂上使用三唑磷(对鱼、虾、蟹毒性尤强,破坏滩涂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但个别地方仍在继续使用,且使用浓度日益增高。据室内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宁波大学,1.5ppm三唑磷已使成体泥螺出现麻痹、足部异形(畸形)、爬行能力差、足的吸附力弱等症状,而在养殖场地,喷洒三唑磷远远不止这个浓度。

片面盲目追求高密度放养也是造成泥螺死亡的原因。在养殖后期表现更为突出。随着泥螺生长,摄食量增加,滩涂上油泥日益减少。因为食物缺乏,部分泥螺生长受抑制,表现为生长缓慢或不生长,至起捕季节,有些个体仍很小,体重相差一倍以上。而采捕季节的死亡泥螺往往是小个体泥螺,这与饵料缺乏、营养差、体质弱有一定关系。

养殖底质环境老化,腐殖质逐年积累,超过了海区滩涂的自净能力,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几年前泥螺养殖根本无大规模的死亡现象发生,且生长良好生长速度快、体质健壮,泥螺养殖连续3~4年后,则极易出现死亡。目前的泥螺养殖,放苗前清涂、翻耕不彻底,长期养殖势必导致底质老化,使泥螺体质变差、抗病能力减弱、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变差,而易出现死亡。

3.环境污染。

局部水体、滩面富营养化及赤潮的频繁出现,使大片滩涂养殖贝类出现死亡。死贝再次污染滩面,继发性病原细菌大量发生、传播疾病,带来恶性循环,导致滩涂养殖条件更加恶劣,引起更大面积的死亡现象。

(三)解决养殖泥螺的死亡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泥螺养殖前(放苗前7~10天),必须彻底做好翻涂、晒涂、清涂工作;

2.切实把好苗种质量关,要求苗种健壮、活力好、钻潜力强,不喷药,不泡水,并注意苗种产地与养殖场的海水盐度差异。运输过程中,避免淋雨,避免暴晒。亦可采用在养殖场附近用土池育苗的方法来提供苗种,以保证苗种质量;

3.降低放苗密度。依据养殖滩面涂质、养殖措施,科学合理放苗,一般中等营养条件的滩涂,每亩放苗2.5~4Kg,规格为每公斤8000至20000粒;

4.实施轮养、混养技术,在滩面上与缢蛏、彩虹明樱蛤等滩涂种类轮养或混养;

5.开展科研工作,深入研究泥螺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及时通报泥螺养殖情况,总结交流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尽量少用药、不用药。

(来源:中国水产网)

相关文章

  • 养鸽应防电解多维中毒
    养鸽应防电解多维中毒

    电解多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养性添加剂,其作用为预防维生素缺乏,提高饲料报酬,增强抗病力,提高畜禽成活率。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和喜爱。有的养殖户把电解多维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常用药物经常使用,尤其是雏鸽、雏鸡,只要进雏就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

    119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百子蜜糕
    百子蜜糕

    百子蜜蛋营养丰富,香甜滑爽,入口即融。在节假喜庆之日或招待亲朋之时摆上它,以象征百子临门。1、配料。糯米粉、砂糖各5公斤,瓜子仁250克,葡萄干350克,胡桃肉、青梅肉、青梅干各50克,温水2000毫升,麻油适量(表面涂光用)。2、制作。在蒸笼的格层上衬好白布,布上撒些白糖,防止粘结。将糯米粉用温水调成糊状,放入笼内摊...

    65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一号
    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一号

    "晋西葫芦一号"(长青王一号)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而成,已于2001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并由山西省科委列为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一、特征特性长势强,植株矮生,节间短,叶片深绿色,雌花多,瓜码密,一株可同时坐瓜3-4个。早熟性好,播种后40天可收获嫩瓜。瓜长棒形,皮绿色,有细密白色斑点,光泽度...

    200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三招防治梨介壳虫病
    三招防治梨介壳虫病

    加强果园管理梨介壳虫常以若虫和成虫附着在枝干、果实和叶片上,吸取汁液,果树深受其害。由于梨介壳虫有一个共同点,即虫体会产生蜡质层,常规药物难以触及虫体,防治难度大。因此,要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结合修剪,剪除虫枝、虫叶、枯枝,以便于喷药。药剂防治梨介壳虫幼虫是无蜡质保护的,所以梨介壳虫的防治应抓住两个关...

    173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正确区分番茄叶霉病和缺镁症
    正确区分番茄叶霉病和缺镁症

    番茄叶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发病后在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症状,但是常见的是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褪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褪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叶霉病多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温度在9℃-34℃之间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发病最适温度是20℃-25℃。在最...

    33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如何提高农家肥肥效
    如何提高农家肥肥效

    冬季,果树及设施作物施肥对农家肥需求量较大。但是农家肥又因为肥效较迟缓,养分不均衡等原因对作物生长不利,可以采取科学方法提高农家肥肥效。在人粪尿中加过磷酸钙每100公斤人粪尿中加入5公斤过磷酸钙,搅拌均匀,存放5天~10天。经化学反应,能使人粪尿中易发挥的碳酸铵转化成性质稳定的磷酸铵,从而防止氮素的挥发流失,增加人粪尿...

    67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邮购种苗要多长几个心眼
    邮购种苗要多长几个心眼

    农民朋友在邮购种苗时,应多长几个心眼,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不要轻信邮购广告上的一面之辞,要请专家对广告上的产量、效益作一个科学的分析,以及该品种是否适宜本地区种植,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贸然汇款。二、要对供种单位的资信进行调查。具体可向供种单位所在地的农业权威部门(如农业局等)进行咨询,核对有关事实,尽量向正规科研推广...

    154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幼蟹培育的后期管理
    幼蟹培育的后期管理

    今年幼蟹培育成本总体上比往年低,且目前规格及成活率还较为理想,这为今年幼蟹培育户获得好收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幼蟹必须顺利销售才能获得效益。为促进幼蟹销售,希望广大养殖户抓好幼蟹培育的后期管理,生产高质量的幼蟹,确保购苗户满意,并愿意购买。一、加强水位及水质管理。高温期已结束,建议养殖户适时换水,加大换水量,使高温期...

    38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除治白粉虱不花一分钱
    除治白粉虱不花一分钱

    温室白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害虫可为害黄瓜、菜豆、豇豆、茄子、白菜、莴苣等多种蔬菜、花卉及农作物。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由于该虫繁殖速度快、繁殖力强,在18-21℃的情况下,约一个月就可繁殖一代,在北方一年可繁殖十余代,故一旦发生种群庞大,并群聚为害,还能分泌出大量蜜露,严重污染果实和叶...

    262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棚室除湿防病省力
    棚室除湿防病省力

    棚室内的高湿是诱发多种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棚室在夜晚密闭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并在蔬菜叶面形成水膜或水滴,在这种高湿的环境下,对多种病原菌的萌发、侵染极为有利。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将极为迅速,常引起病害的大流行,严重的造成生产上的绝收。为了达到防病的目的,在生产上常采用以下除湿的措施:1、选用无滴膜...

    133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低温时节巧施除草剂
    低温时节巧施除草剂

    冬季使用除草剂,在短期内看不出明显效果。在低温条件下,除草剂药效释放会变慢、变差。因此,低温时使用除草剂,在技术上还应掌握以下几点:看准天气用药。冬季低温期,应抓住晴天温度相对高的时段施药。此时,杂草的生理代谢比较旺盛,有利于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运转,代谢分解困难,容易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施药应周到均匀。在冬季高温时段使...

    205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番茄冬季重管理 品质提高获高产
    番茄冬季重管理 品质提高获高产

    冬季,正处大棚番茄果实膨大和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若棚内温度调控不当,肥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果实转色不均匀,出现裂果,商品性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院教授杨忠安提醒农户要注意冬季管理,确保大棚番茄收益。果实转色不正番茄转色指果实由绿变红,逐渐成熟的过程。在这阶段管理十分重要,如果操作不当,就容易出现转色不正常,如果肩...

    25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设施栽培长瓜新组合---浙蒲2号
    设施栽培长瓜新组合---浙蒲2号

    近日,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和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在嵊州举行设施栽培长瓜新组合——“浙蒲2号”栽培现场考察会。在示范大棚内,笔者看到“浙蒲2号”坐果累累,已进入采收期,而对照品种“全化蒲瓜”刚刚开始挂果。据介绍,“浙蒲2号”性状表现优异,是设施栽培专用长瓜杂交新组合。该组合表现早熟,耐低温、耐弱光照,分枝性强,叶色绿,以侧蔓...

    69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粘蝇纸的制作方法
    粘蝇纸的制作方法

    1、原料。松香、桐油、蓖麻油、阿拉伯胶、蜂蜜、水。2、配方。以重量计:松香6,桐油3,蓖麻油1.5,蜂蜜1.0,阿拉伯胶3,水45。3、操作。⑴制备胶带纸:将阿拉伯胶放入容器中,加入配方中1/3的水量,使之全部溶解,然后将牛皮纸裁成条状,将胶水刷在甲乙两条牛皮纸上,阴干。⑵制粘蝇胶:将松香放在瓷盆中,加入剩余的2/3的...

    242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除草剂药害的主要症状及补救措施
    除草剂药害的主要症状及补救措施

    一、除草剂药害的主要症状1、急性型。具有发生快、症状明显的特点,施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就可出现药害症状。典型症状为:⑴叶片受害:叶片出现斑点、穿孔、焦灼、卷曲、畸形、枯萎、黄化、失绿或白化等。如玉米喷施2,4-D丁酯,药液飘浮到邻近棉田,棉花受害叶片焦灼、卷曲、枯萎等。⑵根部受害:表现为根部短粗肥大,根毛稀少,根皮变黄、...

    176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