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合豆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经有性杂交并通过系谱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是我省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该品种属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80厘米,有效分枝2-3个,全生育期100天左右。叶片椭圆形,淡绿色,中等大小,主茎17节,直立,茎秆粗壮坚韧,而肥抗倒。紫花、灰茸毛、多花、多荚而集中。单株有效荚数43.8个,单株粒数92.1个,平均荚粒数2.1个,百粒重17克。籽粒椭圆形,黄色,脐色浅褐。成熟时荚色棕黄,落叶完全,成熟时不裂荚,适于机械化收割,是黄淮地区较理想的夏大豆品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倒伏性好。平均亩产260千克左右。适于在安徽沿淮及淮北、河南南部和东部、江苏淮北及山东西南部等黄淮大部分地区作早中熟夏大豆种植。
1、播种期。在黄淮中南部地区以夏收后抢茬尽早播种为好,最适播期6月上中旬,播种时用种衣剂拌种,足墒下种,尽量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播全部。
2、合理稀植。该品种抗逆性好,耐肥水,增产潜力大,在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6月中上旬播种,每亩密度可在12000-15000株,如在低产田块或迟于6月25日以后播种的,密度则要增加到20000-22000株,一般亩播量在4-6千克。
3、科学施肥。在中低产田块,要在施足积肥的情况下,增施氮磷肥,可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一般亩施4-5千克尿素、12-15千克过磷酸钙作底肥,可满足亩产150-200千克的需肥要求,最好亩施磷酸二铵10-20千克。适量喷施硼、钼或磷酸二氢钾等微肥可防治大豆黄化花叶,提高荚粒数和百粒重。
4、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做好移苗补缺,适时防治病虫草害,初花期和结荚鼓粒期适时灌水,确保个体健壮和群体协调。在叶片全落,植株黄熟时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摘自《安徽农业》200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