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田蚓建造
一般在稻田中央,建长10~30米,宽1~2米,深0.2~0.25米,占黄鳝稻田养殖总面积的10%~15%(养殖黄鳝的稻田面积最好在1亩以内)。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玉米秸秆(需切碎)或其他疏松剂,用量为每平方米2~3公斤,随即铺上一层污泥,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公斤左右,接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厚度3~5厘米的污泥。另外在泥表面上薄撒一层经发酵处理的饲料(由麸皮、米糠、玉米粉或面粉各按1/3混合而成)。每平方米撒150~200克,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这时可引进水蚯蚓种。2、引种与接种
水蚯蚓的种来源于野外采集。在城镇近郊的排水沟、港湾码头、禽畜饲养场、屠宰场的废水坑凼及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都有,可就近采集。采种时可用每寸24目的密眼聚乙烯手抄网采捕,也可连同污泥、废渣一起运回,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蚓卵,接种比较简单,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稻田的培养基面上,引种密度以每平方米培养面积500~750克蚓种为宜。3、饲养管理
1.投饲。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粮食饲料,畜禽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发酵,否则它们会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而"烧死"蚓卵与幼蚓。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凼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前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加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拌好后铲拢成堆,拍打结实,盖上塑料布即可。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公斤干饲料加1片左右,在头天下午3~4时拌料。第二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酸酒香味即可投喂。2.控制水深。稻田中央蚓池水深控制在3~5厘米比较适宜。过深过浅都会影响水蚯蚓生长。
尤其是盛夏高温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少光辐照,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作物遮荫。池水不能太深,过深会使水底屋溶氧减少,不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使投喂的饵料和肥料不易分解和转化。并且在缺氧情况下,水蚯蚓会增大身体表面积和加剧身体尾部的颤动促使水流更新来加大呼吸量,因此消耗大量能量,严重的成团浮起窒息而死。另外,每亩养殖池以每秒种0.005~0.01立方米的流量为宜。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要严禁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