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柿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绍兴县的王坛、稽江、平水。当地年平均气温16.5℃,年极端最低气温-10.2℃,≥10℃积温5189℃,日照百分率45%,无霜期235天,年降水量1446.5毫米。据考证,朱红柿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目前50年生以上的大树有近万株,历史最高年产量曾达1000吨。近年由于树龄偏大,树势衰弱,年产量降至150吨,但仍有株产150公斤以上的树株。
朱红柿果型小,单果重50--80克,长贸圆形。成熟时果皮呈鲜艳朱红色,果肉橙红色,因而被称为"朱红柿"。该品种最宜鲜食,完全成熟时果实柔软多汁,甘甜可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7%,无涩味,可食率90%,品质优良。
朱红柿树形呈高圆头形。成年树高达6--7米。树势旺盛,枝条生长强健,对土地要求不严,坐果率较高。但在土壤瘠薄又常积水的地区,生产量明显减小,且落花落果严重。
朱红柿在绍兴地区3月中下旬萌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花期15-20天,单花开放期约半天,早晨开放,午后即萎缩。雌雄同花,能自花结实,喷施赤霉素后能单性结实,形成无核果,但果型变小,果色变淡。6月上旬落花后不久即开始生理落果,盛花后约3周左右落果最多,出现落果高峰。8月上旬至9月上旬果实自然成熟,11月中旬落叶。
朱红柿以野柿为砧木。嫁接苗生长速度快,嫁接当年苗高可达1.3米,干粗2厘米。3年生树高可达2.7米,粗度5厘米。嫁接第2年即形成花芽。3年生嫁接树平均株产6公斤,15年生树株产达25公斤,早实、丰产性能良好。
朱红柿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病虫害少,产地很少进行整形修剪,也很少施肥和灌溉,却能获得较高产量。1998年产地售价4元/公斤,且供不应求,单株收入一般300--400元,经济效益很高,很有开发前途。现已发现有些大果型单株,可望开发利用的价值更大。
摘自《农村百事通》200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