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提早扣棚升温。定植前15~20天大棚要扣棚、日光温室要覆盖薄膜,结合翻地,充分晒土,提高地温。
第二、适时早定植。在大棚或日光温室10cm地温稳定在10~14℃时应及时定植。春季气温不稳定,应选择寒流刚结束、气温开始回升的"冷尾暖头"的晴朗天气定植。定植要在晴天9~14时进行,栽后立即盖小棚,然后灌水。如用井水灌溉,可进行大水定植,但为了不降低地温,最好采用小水灌溉或点水定植。定植时,在90~100cm宽的畦两边各留20cm,每畦2行,行距50~60cm,穴距30~35cm,每穴双苗,666.7m26000~9000株。
第三,加强温湿度管理。青椒定植后,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缓苗。通常的作法是定植后5~7天内密闭大棚,日光温室不通风,使棚(室)内温度保持在25~35℃。夜间棚外四周要增设草帘、地裙覆盖保温。日光温室南窗塑料薄膜上也要加盖草帘,避免幼苗受冻。缓苗后,要保持棚(室)内温度20~30℃,相对空气湿度50%~60%,土壤相对湿度80%左右。调节大棚、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的有效措施是通风管理,通风管理的原则是:早揭膜,时间以棚(室)温达到25℃左右时开始通风,下午气温降至15℃左右时盖膜,夜间棚内温度可回升到15~20℃。通风的方法是:由小到大,逐渐通风,并经常调换通风位置,使植株生长一致,严禁高温突然通风。大风天气,要压好薄膜,以防大风揭膜。
进入结果期,棚(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50%~60%。此时外界气温逐渐升高,应逐渐加大通风量和延长通风时间。通风适宜,则植株生长矮壮、节间短、坐果多、单株产量高。生产中常发现大棚两侧或通风口比中部的植株坐果率高,就是因两侧或通风口通风条件较好。因此,青椒一旦开始坐果,就要做到早揭、晚盖、撩起棚边,揭开日光温室南窗塑料薄膜,进行大通风。若外界温度最低在15℃左右时,可昼夜大通风。阴雨天,也要适当通风排湿降温,以防植株徒长。进入炎夏高温季节,当外界气温稳定在20℃左右时,可将塑料薄膜第四、增施二氧化碳,保证青椒正常的光合作用,提高青椒产量。
目前,生产上常采用碳酸氢铵和浓硫酸反应来产生二氧化碳。其使用量,因青椒不同生育期及大棚、日光温室的大小不同而有差异。青椒幼苗期,碳酸氢铵的使用量可控制在3.5~3.9g/m3,96%的浓硫酸2.3~2.5g/m3;定植缓苗后至坐果期,碳酸氢铵用量为5.0~6.5g/m3,96%浓硫酸为3.2~4.1g/m3;盛果期,碳酸氢铵用量为8.5~11.0g/m3,96%浓硫酸为5.5~7.3g/m3。二氧化碳施肥可在晴天上午进行,苗期在日出后1.5h开始使用,定植后日出0.5h,当棚内温度在12~15℃以上,光照达2000lx时即可使用。使用后,待棚(室)温升至25~28℃时通风。具体使用方法是:先将称好的96%的浓硫酸倒入3倍的自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其冷至常温再用。将称好的碳酸氢铵分装到塑料袋中密封,防止挥发。反应时先把硫酸分倒入反应桶中,再将装有碳酸氢铵的塑料袋底部刺若干小孔,放入反应桶即可。反应桶在大棚、日光温室内的分布要均匀,以40m2的面积摆放一个反应桶为宜。
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必须注意安全:①浓硫酸为强酸,操作时必须配戴手套,以免造成人身烧伤;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倒入水中进行稀释,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会引起浓硫酸飞溅,引起人身烧伤;③二氧化碳施肥期间,大棚、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禁止操作人员在室内久留,否则容易使人产生窒息。
大棚、日光温室青椒生产的其他技术可参考中小棚覆盖青椒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