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脐腐病又名蒂腐病、黑膏病,是困扰当前蕃茄生产的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近年来,在日光温室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易发病期长、可控性差,且发病后,食用品质下降,完全失去商品价值,且对产量及经济效益构成严重影响。
病状。病斑发生于果脐部,先发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果实底部逐渐凹陷呈扁平状,很快被真菌侵染,病斑上生长出墨绿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在空气干燥情况下,病斑表皮革质化)。
防治要点:
1、培育壮苗。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对水、肥的吸收能力,增强抗病能力。
2、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的相对稳定,减少土壤中钙质营养的淋失。
3、保护地及时通风。保持合理温差,避免短时间内温差过大。
4、及时、适量灌水。结果期应做到水分的均衡供应,避免过干过湿;灌水应在早晨9:00后进行,可使温室内温度均衡上升,避免温度骤然上升,同时,还可避免因浇水造成的湿度过大引发其它病害。
5、降低土壤中碳酸氢铵等氨态氮肥的使用量。我省为北方石灰性土壤,土壤中钙源大部分为固定态不可利用,而采用撒施或追肥等方法施入的过磷酸钙等速效钙肥,钙离子也极易被土壤固定;施入的碳酸氢铵,氨离子被吸收后,剩余的碳酸根离子将土壤中的可利用钙离子固定,降低有效钙离子量。办法是增加土壤中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的用量,最好是过磷酸钙集中施于根际或与有机肥混合作用,减少固定。避免以花生、菠菜等喜钙作物为前茬。
6、根外追肥进行补钙。蕃茄座果后一个月内为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单纯靠土壤很难及时供应。此期可从初果期开始,一星期喷洒一次钙肥,有绿芬威3号,1%过磷酸钙,0.5%氯化钙,0.1%硝酸钙等钙肥品种,最好与含有复硝酚钠为主要成份的叶面肥配合使用,可起明显的增效作用。钙肥的均衡供应,还可提高果实的抗病能力,增强果皮的韧性,提高耐储运能力。
摘自《新农民》200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