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用肥结构,实行科学施肥
大积大造优质农家肥,增加单位面积施肥量。农家肥是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以及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故称为农作物所需要养分的仓库。据农业部门估算:我国农田投入的养分约有35%的氮素、50%的磷素、90%的钾素及大部分微量元素靠有机肥料的投入。因此说有机肥料是恢复和提高地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措施,它有许多化学肥料所不具备的特性。
实践证明,有机肥料有许多独特的作用:一是有机肥料肥效持久而稳定,可为作物提供各种有机养分,特别是微量元素。这种肥料施入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能够形成一种腐殖质,它与土粒凝聚生成一种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可使粘性土变得疏松,砂性土变成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增强土壤的渗水性与通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保地温的性能。同时,腐殖质还有吸附土壤溶液中多种离子的能力,可以避免或减少速效养分的流失,延长土壤的适耕期,还能避免局部土壤中化肥高浓度对作物的危害;二是有机肥料是作物矿物质营养的直接来源。有机肥料施入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可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各种养分供给作物吸收利用,除了提供各种矿物质养分外,还能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改善作物的碳素营养,促进农作物增产;三是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质。土壤中微生物需要有机物质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能量。因此,只有不断地向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料,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肥料时,可分泌出腐植酸、酶和生长素等各种生物物质,这对土壤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四是有机肥料还有提高难溶性磷酸盐有效性的作用。有机肥料施入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所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和碳酸,可加速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转化,变为作物可吸收的养分,提高磷的有效性,发挥土壤潜在肥力的作用。鉴于农家肥具有这些独特的作用,方大农户都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广辟肥源,大积大造优质农家肥,增加单位面积施肥量,每年每公顷耕地保证施入农家肥30--50立方米。为了保证积肥任务的完成,各地都应建立积肥养地基金制,确立耕地升级补偿和降级赔偿标准,奖惩分明,保证兑现,取信于民。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建立农家肥交易市场,以质论价,调剂余缺,这样可以扩大施肥面积,有利于提高地力。
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只有做到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种、口、底、追肥结合施,才能培肥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保证作物的高产稳产。
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二者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这样既能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又能防止土壤肥力的减退。这是因为:有机肥料含有机质多,有显著的改土作用,而化学肥料只能供给作物的矿物质养分,一般没有改土作用;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但养分含量低,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但养分种类比较单一;有机肥料供肥时间长,肥效缓慢,而化学肥料肥效快,供应数量较多,但肥效不能持久;有机肥料既能促进作物生长,又能保水保肥,而化学肥料养分浓度大,容易挥发、淋失或发生强烈的固定,可降低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在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要合理地施用化肥,使有机肥与化肥混施的比例保持在25:1或30:1。在施用化肥时,要做到氮、磷、钾元素肥料配合施,其比例应为1.00:0.40:0.30,并要结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防止施肥单一化。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开展土壤诊断施肥和科学地进行追肥,就是要根据土壤的特点、农作物的种类、作物需肥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各种化肥的性质和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因肥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样才能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摘自《农村科技开发》200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