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旱灾、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今年大姜生产注定丰收,但目前市场价格呈下跌趋势,姜农忧心忡忡,据对山东省安丘市盛产大姜的安丘、白芬子、凌河、红沙沟、大盛等六处乡镇的调查表明,进入10月上旬以来,大姜价格呈持续下跌趋势,鲜姜由原来的每公斤的1.8元降至1元,老姜由原来的每公斤1.4元降至0.6元,黄姜由原来的每公斤5.2元降至3.2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2%、58.4%和43.3%,虽然进入11月份后价格下降趋势有缓和,但回升幅度不大。
造成大姜价格下跌的原因:一是种植模式、结构老化。近几年来,虽然大姜价格持续走在低谷状态,但农民的种植热情一再升温,种植面积有增无减。据统计,仅安丘市今年种植大姜20多万亩,比去年增长了34%以上,增加种姜户2万多户,种姜农户占全市农户的80%以上,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市场暴满,供大于求。再加上种植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老套套,大姜的质量和品质很难过关,以致造成售难和烂在地头。二是批发市场规模偏小,知名度小,外地销售难。对安丘市的鲜姜市场调查表明,较大的批发市场仅有白芬子姜蒜批发市场一处,另有10多处批发市场不成规模且区域分散,多数姜贩担心贩运亏本,使大批鲜姜运不出去,增加了姜农销售困难。三是信息不灵,市场闭塞。姜农只管生产,不注重捕捉信息,有限的外地姜商只到几处大的批发市场限量收购,销路狭窄。四是储存量大农民存有惜售心理。近几年来大姜价格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农民虽然种了,但在销售上存在分歧,他们觉得当年生产出的鲜姜接着卖,每公斤只能卖1元左右,而把它存起来,等到明年成了黄姜则能卖每公斤3.6元以上,这样只存不卖,所以造成大多数姜农存有观望、惜售心理,储存量增加,造成积压。
大姜价格的下跌,势必挫伤姜农的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按照因地治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大姜批发市场规划与建设,发挥基地连农户、农户促基地的作用,并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二是依据市场行情,合理引导农民生产经营,避免一哄而起。三是大力发展大姜初加工和深加工,就地转化产品。四是指导成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服务公司,组织业户有组织地生产、统一销售,并摸准当地市场与国内外大市场的行情,搞好信息咨询服务及预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