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水芹是享誉海内外的很有特色的地方水芹,其品质优良,栽培特别,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现将其无公害栽培介绍如下:
一、产地选择。水芹喜冷凉,较耐寒,短日照生长。一般选择低洼田,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pH值6.5-7。产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生产灌溉用水,必须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二、栽培管理技术
1、品种。桐城水芹是个地方品种(已有几百余年的历史了),种子发芽率低,生产上不用种子繁殖,而用老熟茎繁殖。
2、选苗。一般在3-4月份种植前到苗地进行拔苗选苗,在留种田选无病、茎粗,中等高度的植株。8月份植株老熟后即可用来繁殖。10平方米留种田可供定植1亩水芹秧苗所需的母茎。
3、栽培方式。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份栽培,一年可收获6次,亩年产量为15000-20000千克。另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如割青老,在3月份栽植;捺白老,在9-12月份栽培;若与稻轮作,在收获中稻后栽培。
田块要求经过二犁二耙,做到田平泥烂,利于生根。
4、栽植密度。春栽发棵小,株行距为12厘米×15厘米,秋栽株行距为30厘米×36厘米,每穴栽3-4株,栽植深度以不浮苗不歪苗为宜,切不可深栽。软化栽培即在苗高30厘米时拔苗重栽,栽深18厘米左右,以软化茎叶。
5、合理施肥。水芹生长旺盛,植株茂密,亩施基肥以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定植后畦面保持湿润,追肥2-3次,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每次亩施尿素10-20千克加喷叶面肥0.3%-0.5%磷酸二氢钾,促其生长。
6、科学管水。根据水芹的不同生长期确定灌水深浅。水芹栽植后灌水,使母茎半露水面,半个月后晒田,促茎叶及根系发育,暴雨时及时排水,天旱时晚灌早排,追肥时保持浅水3-5厘米,霜降后停止追肥并逐渐增加水层深度,水深以在叶柄分杈下6-9厘米为宜,最高不能超过此分杈。结冻前灌水防寒,水深最高不超过叶尖。
7、中耕除草。从栽植到封行前,一般进行1-2次除草,分别在栽后半个月和封行前进行,以疏松土壤,消除杂草。特殊环境下,不用中耕、除草、施肥、喷药。如桐城泗水桥水芹,生长在活地下泉水灌溉区河流冲击土的土壤上。
8、病虫害防治。水芹病虫害发生较少,常见的有蚜虫和腐烂病,偶尔也有斜纹夜蛾的幼虫危害。防治蚜虫,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10克;斜纹夜蛾,可用90%杜邦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防治;腐烂病,用杜邦福星8000-10000倍液喷防。
9、适时采收。水芹分一次性采收和多次采收。一次性采收是连根采收,如青苗和捺白老;多次采收是根据不同季节,苗长至30厘米左右高时象割韭菜一样适时采收。
(来源:《安徽农业》2003.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