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新修田的目的是提高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使低产田变高产田,充分发挥现有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新修田要动用大量土石方,势必打乱土层,破坏耕层结构,造成减产。为了尽快恢复地力,培肥土壤,现提出以下几项综合措施供参考。
1、逐年深耕。新修田多为水平式,田面回土不完全,地表易出现心土。这层心土结构紧实,土温低,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低下,不利作物生长。因此,要通过逐年加深耕层,改善土体结构,促进耕层土壤熟化。在深耕过程中注意,不能一次深耕过深,否则会使土壤凉上加凉。
2、增施热性农家肥。在新修田上要增施热性农家肥,如鸡粪、羊粪、草木灰和秸秆肥等,特别是施用酵素菌发酵积制的秸秆肥效果更佳。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长久,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缓冲性能,提高地温和化学肥料的利用率。
3、新修田初期种植低产作物。在新修田的头两年最好种植些低产作物,如大豆、谷子、杂粮等。低产作物地力消耗少,特别是大豆根系长有根瘤,有固氮作用,而且落叶较多,培肥地力作用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搞粮草间作或轮作,培肥地力效果更好。
4、秸秆直接还田。结合秋翻熟化土壤,可以在作物籽实收获后把剩余秸秆直接还田(粉碎更好)翻入地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