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子的问题?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雏鸡开食方法:
1日龄雏鸡的第1次饮水称为初饮,第1次采食饲料称为开食。初饮和开食是雏鸡饲养的开始,是育雏的重要环节。其方法得当与否,不仅影响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育雏的成败。因此,重视雏鸡的初饮和开食是十分必要的。
1初饮
初生雏鸡腹内还残留着部分未被吸收的卵黄,饮水能加速卵黄的吸收和利用,对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饮水还能增进雏鸡的食欲,利于开食和消化。初生雏鸡体内含水约60%~70%,由于孵化室和育雏室的温度较高,雏鸡呼吸和排粪时会散失大量的水分,需要饮水进行补充;如果饮水不足,尤其当体内水分损失8%~10%时,就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无食欲,羽毛无光泽,脚爪干瘪,体重减轻,最后衰竭死亡。因此,必须及时供给雏鸡充足并清洁的饮水。
1.1初饮的时间雏鸡最好在出壳后24h内饮到水,长途运输的雏鸡,初饮时间不宜晚于36h。
1.2初饮的方法在雏鸡到达育雏室前2h,应将备好的凉开水加入饮水器内预温,使水温与室温接近(16~20℃)。雏鸡到达育雏室并安放好后,休息片刻,以适应育雏室或育雏笼的温度环境,如果温度适宜,0.5~1.0h后就可以供水。为消毒饮水、清洗胃肠和促进雏鸡胎粪排除,应先饮0.1%的高锰酸钾水;经长途运输的雏鸡可在饮水中加入5%~8%的葡萄糖或蔗糖,以增加能量,帮助恢复体力;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或防白痢、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广谱抗生素。初饮时,捉住几只雏鸡将其喙放入水中进行调教,以带动其他雏鸡饮水。此时要仔细观察雏鸡的饮水情况,对个别不饮水和打湿羽毛的雏鸡应挑出单独饲养,精心照料,并逐只调教,保证每只鸡初饮时都能饮到水。
1.3初饮的设备初饮时可使用1.5L的真空饮水器,1个饮水器可供40只雏鸡使用,3~4h换水1次;以后更换为水槽等其他饮水器。将饮水器均匀地放置在育雏器周围,其高度应高于鸡背2cm左右。
1.4注意事项①雏鸡初饮后,无论何时都不能断水。如果每次加水后很快发现饮水器中已没有水,说明饮水器数量不足,要适当增加饮水器或及时加水。②在每次注水前,应首先彻底清洗饮水器,保持其清洁卫生。③雏鸡的饮用水要符合卫生标准,宜采用自来水或深井水,禁止使用河水、沟水、塘水及污染的水,以防感染疾病。
2开食
2.1开食的时间在雏鸡出壳后12~24h,饮水2~3h之后,当60%~70%的雏鸡具有求食行为时即可开食。开食过早或过晚都不好。开食过早,不利于雏鸡腹内卵黄的吸收和雏鸡的休息;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的体力,导致其失水和虚弱;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胎粪的排除,有利于满足雏鸡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促进其生长发育。
2.2开食的饲料开食的饲料应营养丰富,便于啄食,容易消化,适口性强。农户养鸡可采用小米或碎玉米等谷粒饲料。开食前,可用水或鱼汤浸泡,也可蒸至八分熟,取出空干后再拌入少量的麦麸以免粘喙,影响采食。大规模养鸡多采用雏鸡配合饲料。但由于初生雏鸡消化机能还不健全,消化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需要逐渐加强,因此可暂时不加动物性饲料和豆饼,以防止消化不良。可用新鲜的玉米粉,加入蛋氨酸、赖氨酸、矿物质添加剂、多种维生素等混合均匀后作为开食料。使用配合料开食,可以干喂也可以拌湿喂给,湿喂可以增大采食量,但要现拌现喂。
2.3开食的方法初生雏鸡视力很弱,在开食时应给予较强的光照,保证育雏室内光线明亮,以刺激食欲,便于采食。平面育雏开食,可把饲料均匀地撒在铺设地面上的深色塑料布或牛皮纸上,也可把饲料放在开食料盘内,再将雏鸡从保温设备中缓缓赶出,雏鸡见到饲料就能引起一些鸡啄食,其他雏鸡纷纷模仿。笼育雏鸡开食,可在笼底铺1层牛皮纸,或用开食料盘投喂开食料。对不会吃食的雏鸡,需要耐心调教,可在饮水后轻轻敲击垫纸、料盘或笼底,使饲料跳动,诱导雏鸡学习采食;对少数不吃料的可用手喂。经过2~3次训练后,于当天就能学会采食。
2.4注意事项在开食过程中,除了保持供给清洁饮水之外,还应注意:①开食料要不间断地供给,但要少喂勤添,让鸡自由采食,使所有的鸡都有机会吃到饲料。②雏鸡开食时只要求会吃料,并不要求立刻吃饱。经长途运输的雏鸡,体质较虚弱,如果吃得过饱或采食过多的高蛋白质饲料,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一般喂八分饱即可,以用手触摸嗉囊时感到充满但不发硬为宜。③刚开食的雏鸡常常边吃料边排粪,应注意料盘或塑料布的清洁,每次添料时要清除其上面的粪便,污染严重的要及时更换或彻底清洗。
春季适宜许多病毒和细菌的生存、传播,加之农户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鸡群常处于缺氧、低温、高湿、高氨、高二氧化碳的恶劣环境之中,抗病能力降低,易患各种传染性疾病。
一、产蛋下降综合症
多发于产蛋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的鸡群,常见于气温突降等自然条件下。鸡群产蛋量下降幅度为2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40%。其症状与呼吸道综合症相似,病因与病毒感染、饲料或饲喂不当、应激因素、药物毒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防治措施除采用产蛋下降综合症疫苗免疫、加强综合保健外,其他与呼吸道综合症防治相似。
二、肉鸡腹水综合症
多见于4-5周龄的鸡,发病率一般为3%-5%,是冬春季肉鸡最严重的疾病。病鸡腹部膨大,头面部发紫,呼吸困难,逐渐衰竭死亡。剖检病死鸡,可见腹部充满淡黄色液体,心包积液,右心扩张,肺淤血、水肿,肝及胃肠萎缩、淤血。
该病属多因疾病,其中舍内慢性缺氧、寒冷、氨气浓度过高、饲喂高能饲料、生长速度过快、营养因素(如缺乏硒、维生素C、磷)、中毒(如食盐、药物)及遗传因素等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防治措施:1.改善饲养环境。要注意保暖,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通风。
2.合理搭配饲料。饲料的能量不要太高,食盐不能过量,钙磷要平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C)及碳酸氢钠(0.2%)。
3.早期限饲。肉鸡在2-3周可进行适当限饲,喂给90%的正常日粮。
4.减少应激反应,防止中毒。尤其要防止投喂对肾脏、肝脏毒性较大的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其他抗生素也不能用量过大;防止饲料霉败变质。
5.腹水综合症常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10克/100公斤水)、环丙沙星类(5-10克/100公斤水)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三、肿头综合症
肿头综合症是由禽肺炎病毒引起并继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的一种多因素传染性疾病。肉仔鸡、肉种鸡、商品蛋鸡均可发生,以肉鸡常见。病鸡眼周围、头面部、甚至下颌及肉垂肿胀,并表现一定的摇头、斜颈等神经症状,剖检头面部皮下,可见黄色胶冻样或脓性水肿。
防治措施:
1.改善饲养环境。可参照肉鸡腹水综合症中的改善措施。
2.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选用磺胺间甲氧嘧啶(0.03%)、环丙沙星或氨苄青霉素治疗,可适当配合抗病毒药物。
3.免疫。可选用弱毒苗(1日龄喷雾)或灭活苗免疫。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