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一片一片的死怎么办?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具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全草入药,辛、凉、有小毒,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民间用以冶肺脓疡、乳腺炎、中耳炎等。近年来,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面积的野生变为家种,由于长期连作等原因,病害发生严重。鱼腥草喜阴湿的环境,茎的下部伏地蔓生,上部直立,极易发生根腐病、菌核病、白绢病、软腐病。由于病害多发生于茎基和根基部所以药农朋友统称为根腐病。据调查,般发病地块发病株率10一25%,严重的可达60%以上,造成减产、毁种,使商品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了鱼腥草的生产及药农的经济效益,严重影响鱼腥草生产的发展。
一、症状
鱼腥草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茎基和根基。受害植株叶片黄化萎蔫,茎基及根茎出现黄褐色至褐色软腐,有明显白色绢状菌丝,同时产生很多油菜籽状棕褐色菌核,有时还可见到菌丝层和菌核蔓延到病株周围土面。
二、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1.种子带菌:种子带菌是造成鱼腥草根腐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鱼腥草
种植一般采用根茎无性繁殖,如在已发病地块选用的根茎种植,根茎带菌率高,而未发病地块则带菌率低。
2.连年种植:一次种植连年采收,没有进行轮作,造成土壤带菌量增大,因而重茬地发病严重。
3.不良的气候条件:鱼腥草根腐病的发生与不良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酸性土壤、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暴晴、暴雨有利于此病流行,促使病原菌菌丝生长快。
4.粗放的栽培管理:粗放的栽培管理也是造成鱼腥草根腐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户一般收割后没进行整地、松地,由于采收时脚踏畦面,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壤供氧不足,易造成根腐病。在栽培过程中有机肥不足,偏施无机化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失衡,苗期田间管理不及时和田间灌排水不畅,经常采用漫灌等粗放的管理措施,都易造成鱼腥草根腐病的发生。
5.前茬为旱作地、重茬地土壤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防治措施
根据鱼腥草根腐病的发生特点,我们总结防治根腐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种苗处理、水旱轮作、合理施肥、精细管理等有效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鱼腥草根腐病的发生和为害。
1.水旱轮作:水旱轮作是一项预防根腐的病有效措施。
2.种苗处理:引种时选择健壮无病的种苗。如种苗带菌(指从已发生根腐病病区引的种),则应用药剂消毒处理,药剂可选用好润的500倍液(浸种5—10分钟),禾甲安500倍液浸种5一l0分钟。这样可有效地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
3.合理施肥,精细管理: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是减轻鱼腥草根腐病为害的重要措施。要增施有机肥,有机肥的施用量达全程施肥量的60%以上,同时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加强苗期的田间管理,疏松土层表面,锄去杂草,促进土壤通风透气,促使苗期个体发育健壮,提高抗病能力;田间排灌畅通,不浸灌、不串灌,畦面保持湿润状态。满足鱼腥草对水分的需求,从而达到优质、稳产、高产的目的。
4.播前每亩用好润600ml或者禾甲安600ml,稀释1000倍喷到土壤里,结合机耙进行土壤消毒。
5.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株及地上杂物清除烧毁或深埋,同时用好润或者禾甲安的500-1000倍液,边耕地边喷雾进行土壤彻底消毒。从而消灭越冬菌源。
6.药剂防治:只能选用用低毒、低残留的符合检测标准要求的农药进行防冶,达到既能较好的防治病害,又不影响药材质量。在根腐病发病初期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在发病的土面及周围的植株喷洒好润或者禾甲安的500-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以防病害的蔓延。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