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淋巴外渗,炎性肿胀的治疗?
XX先生: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羔羊淋巴外渗的诊治:
一、临床症状病羊下颔部肿胀,有明显界限,手摸有波动感,用针管穿刺其中,有2只羊可抽出无色或浅黄色稍透明液体,另一只羊发病较早,肿胀处皮肤稍松弛,且抽液困难,手摸感觉内部液体变浓,但还未形成明显硬块。几只羔羊炎症较轻微,精神和食欲上基本看不出异常。
二、诊断羔羊的发病是在转圈后1周左右,且3只病羊都是体质较好、平日好斗的公羊;翻阅病历,在近期内未曾有发病记录,也未进行任何预防性用药。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淋巴外渗”。
三、防治⑴在圈舍内用木板做保护层,将钢管间缝堵住。⑵将注射器刺入肿胀处抽取淋巴液,然后注入95%酒精,停留约1分钟,再迅速抽出,其中1只抽液较困难的羔羊,结合先锋霉素肌注,3~5天肿胀全部消失。
羊肿头病俗称大头病(bighead),是青年公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头部发生炎性水肿,发展迅速,病程短。通常发生在角斗的有角品种中。其发病率不高,但可能引起名贵公羊死亡,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症状
患肿头病的公羊体温上升到40~41.5℃。患羊离群躺卧。头、胸与颈部皮下和肌内组织水肿发展迅速,肿胀的皮肤渗出液体。肿胀的眼睑关闭。鼻孔与鼻道部分关闭,可能引起有杂音的呼吸困难。患羊拒食,身体虚弱,在48~72h死亡。发病率通常为公羊群的2%~4%,但可能高达15%。大多数患羊死亡。
剖检
在尸检时,突出的变化是在头颈的软组织中。角周围的皮肤可能有裂伤,面、胸和颈部的皮下与肌间隔通常含有大量清亮的水肿液。混合感染时,含有水肿液血红蛋白与不透明的渗出物。胸腔与心包囊中和肺内可能有积液。心内膜下与心外膜下有点状出血。病理组织切片上,水肿液明显;在裂伤和接种部位的周围可发现细菌和白细胞。
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与病变可初诊为肿头病。公羊面、胸、颈部迅速发展的水肿,成为有力的诊断指征,而肿胀组织和裂伤中的清亮水肿液可进一步支持诊断。从裂伤附近组织中可能分离到诺维氏梭状芽胞杆菌与有关细菌,例如梭状芽胞杆菌与产气荚膜杆菌。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光致敏作用、黑腿病、恶性水肿与能分泌毒液的动物咬伤。光致敏作用造成的头部肿胀,发生在所有性别和无色素皮肤的个体中。黑腿病发生在两性于剪毛、预防接种、断尾、去势与分娩所致的创伤之后,有特征性的肌内病变,液体常为血红蛋白所着色。恶性水肿是创伤周围的一种急性局灶性感染,含有气体、血色液体与坏死组织,可能分离到气肿疽梭状芽胞杆菌和腐败梭状芽胞杆菌。动物毒性咬伤通常见于个别绵羊,公母两性都可发生。
预防
应用诺维氏梭状芽胞杆菌疫苗,可显著降低此病的发生率。为了取得最好的预防效果,疫苗应在角斗季节开始前6周使用;在预期疾病爆发期间,将年轻公羊从怀疑被诺维氏梭状芽胞杆菌污染的羊栏中赶出。
治疗
对受感染的公羊必须及早治疗。每天注射抗生素,并将病羊隔离到黑暗安静的羊舍,供给优质饲料与充足的饮水。
更多问题建议您直接与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系咨询,联系电话:0551-5147439。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