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病害防治?
XX同志:
你好!
你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1、立枯病:又叫烂茎瘟,是白术苗期的主要病害。病原为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寄主残体内越冬,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遇适当寄主即可侵入为害。在病部又可产生菌丝,很快蔓延扩展危害邻近植株。该病为低温高湿病害,早春播种后如遇低温阴雨天气,术苗生长缓慢,组织尚未木栓化,抗病力弱,极易感染。未出土幼芽、小苗及移栽苗均能受害,出现烂芽、烂种。幼苗出土后,在近地表的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并很快延伸绕茎,茎部坏死收缩成线状"铁丝茎",病部常粘附着小土粒状的褐色菌核,地上部萎蔫,幼苗倒伏死亡。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导致毁种。贴近地面的潮湿叶片也可受害,边缘产生水渍状深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叶。
2、根腐病:又称干腐病,是白术的重要病害之一。土壤带菌和种栽带菌是病害的侵染来源。种栽在贮藏过程中,受热使幼苗抗病力下降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土壤淹水、土质粘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以及有线虫和地下害虫危害等原因造成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或产生伤口等情况下,极易遭受病菌浸染发病。病菌要求高温,常在植株生长中后期,气温升高连续阴雨后转晴时病害突然发生。该病一般自4月下旬开始发生,6-8月盛发,病株率20%左右,重病田可达60%以上。8月后期逐渐减轻,并趋于稳定。其发病症状为根茎细根变褐腐烂。后蔓延到上部肉质根茎及茎杆,呈黑褐色下陷烂斑,地上部开始萎蔫。根茎和茎切面可见维管束呈明显变色圈,后期根茎全部变为海绵状黑色干腐,植株枯死,易从土中拔起。新、老产区均发生普遍,造成干腐、茎腐和湿腐,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3、白术花叶病:症状被害植株的心叶和嫩叶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疱斑。重病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分枝增多,叶片细小而皱缩。导致根状茎细小,品质变劣。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病原为一种病毒,尚缺乏系统研究。种栽带毒是田间发病的来源。白术长管蚜是该病主要自然传播媒介,若春季蚜虫大量发生,病害发生也较重。夏季高温时有隐症现象;9月以后又出现花叶症状。花叶病是白术产区常见的病害。发病严重时田间病株率高达90%。
防治方法①建立无病种子田;选栽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与浇水,促进发根。③春季蚜虫迁飞至白术田为害时,选用40%乐果1500倍液等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800~10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5000~8000倍液等1~2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