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鳞斜颌鲴的养殖技术如何?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细鳞斜颌鲴,又名黄尾刁、沙姑子、黄鲦,原为野生种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其肉味鲜美,起捕容易,是沿江沿湖群众常年主要食用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和水质污染,自然水体中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人工繁殖和人工饲养。1.形态与特性细鳞斜颌鲴头小而尖,体侧扁而腹部稍圆,从肛门前至腹鳍基部有明显的腹棱,鳞片比较小且排列紧密。尾鳍桔黄色,臀鳍淡黄色,背部灰黑色,背鳍条灰色。细鳞斜颌鲴为中下层鱼类,有集群摄食、活动的习性。在天然水体中以刮食着生藻类和摄食高等植物碎屑为主。人工饲养时,不与其他混养对象争食。因此,在不增加饲料与劳动力的情况下,能增加水体产量。2.繁殖习性在自然条件下,细鳞斜颌鲴的性成熟年龄为2周年,初次性成熟的亲鱼体重一般在400~1000克之间,性成熟的同龄鱼,雄鱼比雌鱼个体稍小。人工饲养的成鱼或专塘培育的亲鱼,其个体稍大于自然水体中生长的同龄鱼。细鳞斜颌鲴产粘性卵,但卵的粘性较鲤鱼卵的粘性弱。在我省长江流域,从4月下旬或5月初水温达到18℃以上时开始产卵,历时约2个月。其产卵习性与鲤、鲫、鲂等鱼也有所不同,成熟亲鱼不是有意识地寻找相对固定的附着物产卵,而是随意产出。其卵随水流大小而浮沉,遇到可粘附的附着物即粘附其上,否则即沉入水底。人工繁殖时,为获取一定批量鱼苗,通常采用注射催情剂和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经脱粘后放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进行流水孵化。3.苗种培育刚孵出的细鳞斜颌鲴鱼苗十分娇嫩,鱼苗发塘除和家鱼发塘一样,先行彻底清塘外,在鱼苗下塘前一天,要用晶体敌百虫按每立方米水体0.05克全池泼洒,以杀死较大型的蚤类。育成夏花分塘时,鱼体仍很娇嫩,拉网操作和运输都需带水进行,小心细致。细鳞斜颌鲴鱼种培育,可单养也可混养。目前较多采用在家鱼鱼种塘混养,每亩套养夏花1000尾,不必增加饲料投喂量,出塘时鱼种成活率和出塘规格均高于单养鱼种塘。4.成鱼养殖主要有池塘混养和大水面放养2种。成鱼塘在不减少其他鱼种投放量的情况下,每亩增放10厘米以上的细鳞斜颌鲴成鱼种200尾左右,不另增加饲料投喂量,也不需增加管理人工,经6~8个月饲养,每亩可增收细鳞斜颌鲴鱼50~60千克。大水面放流的鱼种规格以15厘米以上为好,投放密度视水面大小和鱼种来源而定,一般千亩以下的水库、湖泊,亩投放50~100尾,千亩以上的大水面适当减少单位面积投放量。连续投放2年并进行保护性捕捞,便可以形成自然群体。以后年份只要确定合理的捕捞量和捕捞时间,便可年年有鱼了。
有关鱼类养殖技术方面的更多内容,请您关注我网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等栏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