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对稻子会不会造成影响?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水稻缺锌,引起的形态症状称“红苗病”、“火烧苗”。缺锌水稻新叶中脉及其两侧叶片基部首先褪绿、黄化,有的连叶鞘脊部也黄化,以后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条斑,有的出现大量紫褐色小斑,遍布全叶,植株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矮缩,严重时叶枕距平位或错位,老叶叶鞘甚至高于新叶叶鞘,称为“倒缩苗”或“缩苗”。幼叶发病基部褪绿,使叶片展开不完全,出现前端展开而中后部折合,出叶角度增大的特殊形态。如症状持续到成熟期,植株极端矮化、色深、叶小而短似竹叶,叶鞘比叶片长,拔节困难,分蘖松散呈草丛状,成熟延迟,虽能抽出纤细稻穗,大多不实。
缺锌田块管理措施如下:
1、插秧前耙地同时作底肥施入。底肥施锌能改善缺锌。每公顷一般施量15-25公斤,砂质土壤亩施(667平方米)1000-1200克,粘质土壤亩施800-1000克。底肥施一次,可使2-3茬作物不会缺锌。据有关资料记载:亩施1公斤锌作底肥,能增加单位产量8.8%,且能大大提高稻米品质。
2、磷锌配施。磷锌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吸收能力,提高秧苗的抗逆性,预防早稻田气温低等原因发生的僵苗现象。一般在水稻插后活蔸7-8天,亩施锌磷(1:10比例)混合肥18公斤左右,能大大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抗高温能力,改善米质。
3、苗床施锌。移栽前一天每平方米苗床喷施40克硫酸锌,用大眼壶喷施,然后用清水洗苗。据试验表明,用此方法可使每亩增产79公斤,增产率22.4%。
4、在移栽时蘸秧根肥。每亩大田用硫酸锌0.5公斤,加10-20倍过筛干猪粪粉,以水调成糊状,随蘸随插秧。
5、作面肥。水稻整地移栽时,可将硫酸锌撒施田间作面肥,亩施1公斤。
6、插秧后缓过苗时追肥。每公顷施肥量15-20公斤。
7、叶面喷肥。可用0.2%-0.3%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亩用药液50-60公斤。一般可喷施两次,间隔4-6天。喷肥宜在无风、晴天上午8-10时和下午4时后进行。此法每亩增产达32公斤,增产率达9.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