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辣椒是什么病?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辣椒炭疽病、黑斑病、脐腐病都有此相似症状,根据图片我们暂时难以确定是哪种类型病害,现将这三种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辣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茎枝。被害椒果轻则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的褐色果斑,斑面出现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湿度大时转呈朱红色小点,均为本病病征(病菌分孢盘及分生孢子);重则引致果腐,致果实呈褐色、黑褐色腐烂,腐烂部密生小黑点或朱红色小点(病征),不能食用。病果在田间或在贮运期间皆可发生,后者有时产生的危害更为严重,常引起更大损失。茎枝染病,枝段变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密生小黑点病征,病枝段上部的叶片枯萎。叶斑圆形至不定形,边缘褐色,稍隆起,中部灰褐至灰白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病叶易脱落。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选用和选育抗耐病高产良种。(2)选无病果留种,并厉行种子消毒(55℃温水浸种10分钟,转冷水冷却,催芽播种;或先在清水中浸6~15小时,再用1%硫酸铜液浸5分钟,拌草木灰中和酸性后再行播种)。(3)管好肥水,合理密植,适时采收,注意田间卫生。(4)及时喷药保果。用药参照番茄炭疽病的防治方法。(5)抓好贮运期的防病工作。
黑斑病主要为害果实。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10~20毫米甚至更大,初时呈淡褐色,稍凹馅。后朗病部密生黑色霉层。发病重时,一个果实上生有几个病斑,或病斑连片愈合成更大的病斑。
发病原因: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为害果实引起发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多由伤口侵入,果实受日烧伤的伤口是重要侵入场所。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23~26℃,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发病。果实日烧伤后最易发病。
防治要点:
①地膜覆盖栽培,注意密度要适宜。②做好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③防治其他病虫害,防止日烧果产生。④发生病果后及时摘除病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翻土壤。⑤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80%大生800倍液,或60%百菌通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40%克菌灵400倍液。
辣椒脐腐病也称蒂腐病、顶腐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水分供应失调引起的。
1.辣椒脐腐病的症状:发病初期,在辣椒果实顶端(残花部分)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由于发展速度很快,病斑很快扩大到2—3厘米,甚至扩展到果实的一半以上。病斑组织皱缩、凹陷。病斑由于弱寄生菌的侵染,变成黑褐色,内部果肉也变黑,但仍较坚实。如遇辣椒软腐病菌侵入,也可以引起辣椒的软腐病。·
2.发病原因与规律:辣椒脐腐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容易发生。前期土壤水分充足,但在辣椒进入旺盛生长时,土壤水分突然不足,由于干旱,供应果实发育的水分被叶片强大的蒸腾作用夺走,因此造成辣椒果实大量失水,弓1起细胞组织坏死,形成脐腐病。当土壤中缺少钙素,也会引起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也能引起脐腐病。在土壤中含钙量低于0。2%以下容易发生脐腐病。
3.防治方法:①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避免土壤水分变化激烈,减少土壤中钙质的淋失。②结果期要保证水分供应,适时灌水,灌水时间要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不要在中午高温时浇水。③使用叶面追肥技术,在辣椒进入结果期时,喷洒1%过磷酸钙溶液,或0.1%氯化钙溶液,或0.1%硝酸钙等,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续2—3次。
在本网“农业科技”的“辣椒”专栏中有许多相关信息,建议您登录查阅,或者在“农业科技”右上角关键字搜索栏中输入“辣椒”关键字进行查询,即可得到相关的信息。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