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死了?
XX同志:
您好!
你所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很抱歉,根据你的描述我们暂时难以判断是何种原因引起的,下面向你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症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建议直接与当地水产技术人员联系,请他们诊断后救治。
1.赤皮病
〔病原〕病原体为萤光极毛杆菌。
[症状]鱼体体表局部出血、鱼鳞脱落,特别是腹部两侧,有蛀鳍观象,鱼体行动缓慢,病鱼常漂浮于水面,体弱无力。常常继发水霉病;直至死亡。
2.水霉病
[症状〕发生在黑鱼生长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鱼种越冬阶段更容易发生,感染后的早期不易观察到,当水温回升到18℃左右大量暴发;早期无明显症状(潜伏期),随着病原体在体内的蔓延,体表出现点状小血斑,食欲减退,鱼体逐渐消瘦。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出现灰白色区域;鱼体表失去光泽。离群独游,有时停滞在水面、水草丛中、食台旁,相继长出絮状的菌丝体,肌肉变成浊白色,组织坏死直至死亡。
3.出血性败血症
〔症状]病鱼的鳍条基部、下颌至肛门的腹部发红,特别是胸鳍基部和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个别病例尚有眼眶充血和肌肉充血现象,严重时腹部肿胀,肝脏有淤血,肠道中空充血,体腔内具有无色腹水。病鱼鳞片松散,容易脱落。此病亦有急性变化,从发现充血症状之后,经过3~4天出现大批暴死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放养密度高,投饵过量,残饵没有及时清除。网箱养殖期间网孔被堵,水中有机物腐败污染水质,导致病原菌大量孽生,毒性增强;感染率提高而致病。
该病常暴发在每年的6~9月,特别是7月中旬~8月下旬的高温季节;此病可以发生在黑鱼养殖的各个阶段。
4.腐皮病
[症状〕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一种亚种。症状似家鱼的打印病、烂尾病等,发病部位不定,病灶红肿、溃疡、化脓。部位不定,多发生在尾部、身体两侧、口腔、头的后额等,发病1周后逐步死亡,传染率高,死亡率高。在水泥池中养殖常有发生,是鱼种、成鱼养殖阶段的主要疾病,发病季节主要在越冬后,往往继发水霉病,平时在梅雨季节和9~10月为高峰期。
5.红线虫病
[症状〕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黑鱼的背鳍、臂鳍和尾鳍的鳍条之间。雄虫害生在鱼鳔、肾内。发病季节在3月中旬去5月中旬,4月最多,夏季以后不再发现有成虫。发病率高,一般可达90%左右,感染强度大,影响商品鱼价值,从而造成不少经济损失。
6.碘泡虫病
〔症状〕在幼鱼、成鱼中均有发现,严重的发生在成鱼体内;病鱼有在水面打转现象,体色发黑无光泽,腹部肿胀。解剖时有淡黄色腹水,幼鱼肾脏中有少量的泡囊,白色或淡黄色,圆形或椭圆形;在成鱼肾脏的前肾至后肾全部长满孢囊,成了孢囊群,肾脏成了直径为2厘米左右的圆柱体,肾脏被捣毁,而导致腹水积聚,直至死亡。感染率在90%以上,流行于5~8月。
7.鱼鲺病
〔症状]该病较常见。鱼鲺寄生后,鱼鲺的口刺激鱼体;分泌毒素,造成鱼体极度不安,产生狂游、窜跳现象。体表黏液增加,容易并发腐皮病、水霉病,对鱼种危害较大,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5~9月较为多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