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如何记录一天的气温?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寄松 点击 :

如何记录一天的气温?

XX同志:

如何记录一天的气温? | 养殖问题解答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测点和确定观测项目。观测点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测点应能反映当地的一般实际情况,观测点分为基本测点、辅助测点和对比测点等。基本测点是进行小气候观测的主要测点,通过基本测点取得农田小气候的特征资料。基本测点要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段上,观测项目比较全,如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辅助测点是为了补充基本测点资料的不足,为了更加完善地了解基本测点的小气候特征,满足小气候分析需要。辅助测点按照需要,可以设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观测项目和基本测点相同,或少于基本测点,但观测时间应当一致。对比测点是根据对比观测需要而设置的,如了解灌溉农田的小气候效应时,还应在非灌溉农田设对比测点,这样才能正确地判断灌溉引起的实际差异。农田小气候观测,根据不同目的、仪器和人力情况,观测考查的项目可以是多项的、全面的,也可以是单项的、简易的。

第二,观测仪器和观测高度。总的来说,个测点上使用的仪器、安装的方法和观测的方法等,均应相同。对于平坦的裸露地或植株不高的农田,一般设5、20、50、150厘米等4个观测高度。如仪器少,需减少高度时,可保留20和150厘米两个高度。作物田的观测高度,还应随作物生长增设作物枝叶茂密的活动面高度,一般为植株高度的2/3处,此高度一般温、湿度等要素变化较大,所以活动面高度的观测更为重要。例如,在播种前可进行地面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地中温度表、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的观测;作物全苗后则增加剃度观测,即幼苗高度和150厘米处的温、湿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观测;当苗高超过20厘米时,再增加株高2/3处观测。同时,记载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田间作业情况,以便分析使用。

第三,观测时间和次数。农田小气候观测,不象气象台站的专业气象观测需要逐日进行,而是结合作物发育期,选择各种有代表性的天气类型,如晴天、阴天等进行观测,找出小气候差异。在一天当中,观测的具体时间和次数,也是根据观测的目的确定的。一般有三种:一是需要取平均值或近似平均值时,一日之中可在8、14、20时进行3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二是表示农田小气候的垂直分布时,一般可在13时或夜间0时至1时进行。三是若表示出观测项目的日变程时,可每日24或12次连续观测为好。如取最高和最低温度值等,也可以使用自计仪器,自动记录下某项观测要素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