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时间 : 03-28 投稿人 : Antwan 点击 :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正常的鱼鳃)

鱼的疾病,犹以烂鳃病最为多见,烂鳃病几乎在所有的养殖品种且不同规格的鱼类均可爆发。烂鳃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故称为"老三病"。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如果没能及时有效治疗将造成重大的损失,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除了赤皮病、水霉病、败血症外,烂鳃病属危害最为严重的病种之一。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该病主要的流行季节为4-11月,其中6-9月为发病高峰期,水温越高越容易爆发,发病水温常为20-35℃,15℃以上即可发病,冬春低温时节也有发生,鱼类中草鱼最易患发烂鳃病。

"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败血症等等鱼病中都有"烂鳃"不同程度的伴随发生,凡鱼类患鳃病均以"烂鳃"为主要症状表现,虽是常见病但又是最不容易治好的鱼病之一,虽是常见病但又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鱼病病种。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一、鱼类烂鳃病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原因

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犹如人的气管和肺脏,是吸收氧气的惟一渠道,不能吸收氧气或吸氧不足都会造成机体失调,和人体相类比,鱼的烂鳃病也可以称为鱼类(支)气管炎病或者鱼类肺炎病。

二是鱼体整个体部都有保护层(鱼鳞和体表液,口部也算有咽部保护),惟有鱼鳃体部中鳃丝充满微细血管又嫩脆,毫无保护类物质防护,直接和水以及水体中所有物体(质)接触,故而最易遭受侵扰。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综上所述可知:

烂鳃病是"常见病"是因鱼鳃无保护层又和水以及水体中所有物体(质)接触之因。

烂鳃病"最易造成死亡"是因鱼鳃是吸收氧气的惟一渠道,是鱼生命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故。

所以,鱼类烂鳃病是"不易治好并且最容易造成死亡"的鱼病,烂鳃病死鱼大多数是因呼吸不畅至缺氧窒息而死亡。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标准的烂鳃症状)

二、烂鳃病病原体和类型

带菌鱼是细菌性烂鳃病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开天窗)

一般认为烂鳃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或产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粘液球菌、车轮虫、指环虫、粘饱子虫、鳃隐鞭虫等引起的。因此,烂鳃病也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鳃霉)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水质恶化性烂鳃病,病毒性烂鳃病等几种。

目前,烂鳃病多以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为主,病毒性烂鳃病和其它病种的烂鳃病少有报道。本文仅以细菌性烂鳃病,真菌(鳃霉)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为主要内容作一叙述。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三、简单区别鱼类烂鳃病的方法

烂鳃病,病因不同,病种也不同,用药当然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用肉眼感观可以简单区别不同的鳃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一看病灶部位

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也不同。

细菌性引起的烂鳃病,多在鳃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

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蛆体。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开天窗)

二看鳃丝颜色

细菌性引起的烂鳃病,鳃线、鳃丝大多呈黄白色。

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大多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

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有时呈红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大多呈白色。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三看发病时间

细菌性引起的烂鳃病流行时间最早和最晚在4月到10月。

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集中在7、8、9月。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多在6月到10月。

判别了烂鳃病,用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四,烂鳃病症状

烂鳃病病鱼鱼体和鱼头多见发黑,故称“乌头瘟”,常独自水面慢游或漂浮,反应迟缓,鳃盖骨被腐蚀,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开天窗),呈透明窗口状,鳃丝末端腐烂,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发白或残缺,鳃丝粘附污泥等症状。最后因呼吸不畅,逐步减少摄食直到停止吃食。病情严重时,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鳃丝大部分腐烂,可见外露的鳃骨,病鱼陆续死亡。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鳃盖充血)

五、烂鳃病防治原则  

无论什么因素引起的烂鳃病,以预防为重,治疗效果欠佳。根据烂鳃病的特殊性,治疗原则是:因特殊的"直接和水以及水体中所有物体(质)接触"之故,水质改善是重中之重,平时多换水,多用调水制剂或生石灰。另因鳃丝受损导致呼吸不畅供氧不足,因此增加溶氧也是当务之急,多开增氧机的鱼塘会减少烂鳃病的发生甚至不会生病。寄生虫与细菌大多同时滋生,应虫菌双杀为宜。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鳃霉病)

预防

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每月调节水质一次,控制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用生石灰、调水改底剂等。烂鳃病往往是因水质恶化与塘泥腐臭的原因引起鱼儿鳃丝输氧功能衰退,这种恶劣水环境又特别容易引发细菌性烂鳃病,同时也会发生由指环虫、车轮虫、中华鳋等寄生虫性烂鳃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在鱼儿特别是草鱼在运输与分塘时,做好前期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防止鱼病的发生才有可能,特别是3两及以下规格的小草鱼特别容易得患烂鳃病,发现吃料情况异常时,比如:炸群,发现草鱼打转、一群一群的、不上浮而沉底吃料,就得引起高度注意,应立即抓鱼诊断,采取用药措施预防,以防患于未然。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鳃丝边缘发白)

治疗

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烂鳃病,结合水质情况和外观病状来综合诊断和分类施治。

是细菌性烂鳃的,可施用灭菌药物,比如:聚维酮碘500毫升/2亩-500毫升/4亩,隔1天用二氧化氯150克/亩-250克/亩,再内服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药饵。

是寄生虫性烂鳃的,杀虫则看鳃丝黏液多少,黏液多则可用阿维菌素+硫酸亚铁等杀虫药物处理即可,最好用显微镜检查后确认。

在烂鳃病病情严重且危急时,可以使用暴血停等止血因子类特殊药物。

六、烂鳃病的分类防治 

1.细菌性烂鳃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因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鱼病,在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

细菌性烂鳃病,目前仍以嗜水气单胞菌或产气单胞菌、鱼害黏球菌等为主要病源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喜酸怕碱,细菌性烂鳃病多发生于偏酸的水体中;嗜水气单胞等菌种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常在存在以下问题的池塘发生:

一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底泥深厚及不良,池水及水源水质不洁。

二是苗种带病、带伤入池,或者鱼群体质差,抵抗病害能力弱。

三是施用未腐熟的粪肥污染水体,残饵过多造成水环境恶化。

四是放养密度过高或池塘载鱼量过大。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鳃丝软骨外露)

细菌性烂鳃病防治

1.鱼池确需投肥的,必须施用已发酵的粪肥。

2.用2%~5%的食盐水浸洗苗种10~20分钟后放养。利用烂鳃细菌在0.7%食盐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点,用盐水浸浴鱼体可以较好地预防烂鳃病。

3.每月用二氧化氯0.2克/立方米水体以及其它灭菌药物全池泼洒。

4.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同)0.3~0.4克或用漂白粉1~1.5克或用戊二醛150-200毫升/亩全池泼洒。

5.每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用2~4克的五倍子或大黄液药液。

6.用生石灰20-50斤/亩化水泼洒。因为烂鳃致病细菌有"喜酸怕碱"的特性,使用生石灰化水泼洒略微搞高水体PH值对灭绝烂鳃致病细菌有效果,同时又对水质进行了调节。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备注:

对于使用生石灰在现实中有些误解存在,一是认为生石灰是强碱物质,连人都受不了更何谈鱼儿;二是鱼有伤口时用了生石灰会加剧伤口受刺激而鱼类更会不安,等等。

其实,生石灰在干粉状或高浓度溶液下才显现出强碱性,清塘浓度在120斤/亩以上时,水的PH值才会升至11或以上。而鱼的适宜PH值是6.5-8.5,极限PH值是10以下。

但在防治鱼病时,生石灰使用仅为20-60斤/亩于水体,早就有人测试过此时PH值均在10以下,但一般均在9.0左右,刚好是偏弱碱性,也就是说,PH值在9.0左右时,刚好是清洗鱼伤口的程度,就犹如用双氧水清洗人的伤口一样。

因此,生石灰在高PH值和蓝藻暴发时禁用以外,生石灰在水溶液状态下应该比其它化学渔药的毒性小得多,当然,施用生石灰"中和水质"才是核心,其次才是鱼病防治。

7.用10%的聚维酮碘200-300毫升/亩。还可内服鱼用聚维酮碘,每100公斤鱼每天用量为25克,拌饲料投喂,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

8.烟叶或香烟:烟叶浸汁防治鱼病,既可灭菌又能杀虫。一般亩用量0.25~0.5公斤,加水煮2小时后取汁或开水浸泡半天后全池泼洒。水瘦少用,水肥多用。

9.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0.6克/的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或0.2克-0.5克的立方米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全池泼洒,连用3天-4天,或用挂袋治疗。

10.内服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药饵(如大蒜素、三黄散等)。又如:穿心莲内服,每100公斤鱼重用干穿心莲0.5公斤,水煮2小时拌饲料投喂3—5天。

11.使用其它常规的杀菌剂和市售的专治细菌性烂鳃病的药物。比如:各种氯制剂(二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溴制剂(苯扎溴铵)、碘制剂等药品,用量和用法遵照使用说明结合池塘状况灵活掌握。

2.鳃霉性烂鳃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鳃丝肿大,粘液多)

鳃霉性烂鳃也就是鳃霉病,是因一种鳃霉真菌感染引起的鱼病,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鳃丝内有黑色丝状,严重时鳃丝内有枯树状物质。该病会影响鱼鳃丝的正常功能,当水质恶化、天气突变引起水中氧气降低时,鱼易浮头。鳃霉菌丝可在病灶处引起出血及肌纤维坏死,从而导致鱼体死亡。此病常使鱼儿暴发性地死亡,镜检可发现鳃霉菌丝。

鱼类鳃霉病肉眼观察发病鱼的体表没有明显异常,但会有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局部充血发深红或贫血发白的症状。感染初期,病鱼鳃丝上出现黑色菌丝;感染后期,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

鳃霉病病鱼呼吸困难,无食欲,鳃上黏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缺血斑块,俗称“花斑鳃”。严重时整个鳃呈青灰色。

鳃霉病主要发生在水质恶化,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多的污浊水质的池塘,发臭的鱼塘最易发生此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真菌引起的烂鳃病治疗方法

1,使用氯制剂药品。比如漂白粉1-1.5克/立方米水体全池遍洒。

2,发病鱼池立即加注新水。平时经常加水,可减少发病机会。

3,使用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的药品。例如:苯扎溴铵+戊二醛。

4,使用市售的专门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用于水霉病的硫醚沙星、水杨酸(水霉净)等药物均可施用。

3.寄生虫性烂鳃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中华鳋,鳃蛆病,鳃丝上白虫体即为中华鲺)

从鳃上可以目视和显微镜观察到寄生虫类型引起鳃部损伤的鱼病,常见的寄生虫中华鳋(鳃蛆病)可以通过眼睛判断,但是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鳃隐鞭虫等要用显微镜确诊。

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会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也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1)车轮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当车轮虫寄生在鳃上,病鱼除体表发黑、消瘦、离群独游外,并无明显病症。当车轮虫在鳃表面大量发生时,能刺激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以致阻塞水流的畅通,干扰了鳃丝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功能,造成呼吸困难,停止进食,使鱼缺氧,最终窒息死亡。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车轮虫流行的高峰季节是5-8月,在鱼苗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中最易发生。在连续绵雨的情况下,最易造成此病的流行。

(2)粘孢子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粘孢子虫寄生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当患粘(黏)孢子虫的病鱼有从鱼身上落入水中的孢子时,被其它鱼吃到或接触而粘附在鱼体表或鳃上后,受到刺激放出极丝壳片裂开,里面的孢质成为变形虫状体,侵入组织细胞内定居下来,开始生长发育。孢子体受刺激改变形成孢子囊,孢囊一般肉眼可以看到。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的黏孢子虫,其孢囊最后被成熟的孢子挤破,孢子直接散布到水中,重新侵入其他鱼体,开始重复它的生活史。由鱼苗至成鱼皆可感染。黏孢子虫寄生到鱼体鳃上后,包囊逐渐增多,破坏鳃组织,鳃盖闭合不全,导致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最终引起大批死亡。

黏孢子虫肉眼容易看到,也可刺破包囊,镜检可见大量黏孢子虫。一般夏初发病,鲤鱼最易生发此病。

(3)指环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指环虫寄生引起的鳃病,特征是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指环虫用其钩器刺入鳃丝毛细血管并撕裂细胞,导致鳃丝上皮溃烂和微量出血、鳃丝融合、增生和坏死。指环虫多寄生在第二、三鳃丝上。

少量指环虫虫体感染时病鱼鳃部充血,摄食及其他活动正常;中度感染时病鱼食欲减退、鳃部黏液分泌增加、鳃瓣充血、鳃盖起伏异常、游动缓慢衰弱无力;严重感染时病鱼不摄食、呼吸加快或单鳃呼吸、鳃部严重充血、鳃丝缺损、胸鳍充血发红。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鳃部显著浮肿)

检查病鱼鳃片时发现其布满红色黏液、鳃丝淤血、充血肥厚、增生、呼吸能力大大减弱而导致呼吸困难、病鱼在水面独游或乱窜狂游而引起死亡或大量死亡。刚患病的鱼,常常出现阵发性狂游于水面,或急速侧游于池底。

有些病鱼体体色发黑,全身粘液增多,尤其鳃盖处粘液较多,鳃丝明显浮肿(鳃盖合盖不实),打开鳃盖,鳃丝呈现黑红色或淡红色,鳃组织被粘液覆盖,鳃盖张开,鳃丝失血或花鳃,鱼体反应迟钝,严重时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

镜检即可观察到虫体蠕动,肉眼细看有时也可见粘液下有由许多指环虫聚集而成的‘小白点’。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病,蔓延较快。

(4)中华鳋寄生引起的鳃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中华鳋寄生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中华鳋寄生在鱼的鳃上,除了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营养以外,它还可以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使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甚至发烂,影响鱼的呼吸。寄生处的伤口,引起细菌侵入,造成鳃丝局部发炎,使鱼死亡。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鳃上粘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鳃上挂有蛆状虫体,故又称“鳃蛆病”。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为流行盛期。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斜管虫)

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除以上几种外,还有斜管虫、鳃隐鞭虫等等寄生虫病种,大同小异,不一一例举。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指环虫)

寄生虫性烂鳃病治疗方法

寄生虫性烂鳃病治疗,最好重复用药一次,防止复发。

1,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1克/立方米水体。

2,用30毫升/立方米水体的甲醛溶液浸浴15-20分钟,有明显疗效。

3,用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药浴20分钟,可杀死鱼种寄生幼虫。

4,全池遍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达1-2克/立方米水体的浓度。敌百虫最低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克方有效,最高不能超过4克。

5,用1%-3%的盐水浸泡20分钟可以驱虫。

6,使用市售的杀虫药物(比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连用二天,一般即可治愈。

4.水质不良引起的烂鳃病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水质不良引起的烂鳃病,往往是水质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使水体败坏,大多因天气突变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的中毒性烂鳃病。一般症状是,鱼在天气变化当天有浮头现状,第二天吃食减退、没激情,第三天出现靠边,烂鳃,死鱼的现象。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超标容易引起烂鳃病,能引起鱼类中毒的氮有两种形式是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季节交换水质不稳定时节容易发生。

分子氨超标时(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浓度为0.025毫克/升),干扰鳃部渗透压调节系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鱼类因泌氨作用受影响,分子氨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时,鱼血液中的PH值相应升高,从而影响鱼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发生氨中毒,最终导致鱼体死亡。

亚硝酸盐超标时,亚硝酸盐因结合鱼体血液中载氧蛋白,导致鱼体载氧效率降低,出现生理性缺氧,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鱼类的一号杀手: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烂鳃病

水质不良引起烂鳃病的治疗方法

1.有条件的,首先加注新水。

2.增加溶氧是当务之急,加开增氧机,尽速采取措施比如施用生石灰(高PH值和蓝藻暴发时禁用)、改水剂、藻种培育、底改剂等改良水质。

3.可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促进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降低有机质含量,减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以及硫化氢含量。

4.水质不良引起的烂鳃病同样会发生但不仅限于上列几种类型(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等),要目检,仪测,镜检确认病种,因症不同而分别采用上述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海参十大疾病防治技术
    海参十大疾病防治技术

    一:养殖水体偏清、青苔生长过快原因:水体养分不平衡,缺乏微量元素和必须营养元,藻类生长失衡,水体透明度过大,导致海参应激反应。解决方案:培肥水质,降低水体透明度,于晴天上午使用。(1)“三效肥水精”2—3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克/亩米,活化3—5小时后全池泼洒。(2)“三效肥水精”2—3Kg/亩米+尿素1千...

    2738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雏鹅药物中毒的综合防治
    雏鹅药物中毒的综合防治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多用药、滥用药引起药物中毒,造成雏鹅伤亡的重要原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解决。造成雏鹅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现代兽医观念,延用传统兽医观点:从幼雏开食起,就盲目不规范地连续采用诸如硝基呋喃类(痢特灵等)、抗霉形体抗生素类(泰乐菌素等)、抗细菌抗生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

    169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非洲马瘟症状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非洲马瘟症状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最近很多朋友又关注到非洲马瘟疫情,这是怎么一回事?猪瘟还没有彻底离开,马瘟又来了?据了解,三月底以来,泰国农业合作部多次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其呵叻府、巴蜀府、春武里府先后发生非洲马瘟疫情。最近疫点离我国边境直线距离不足800公里。这是我周边国家首次报告发生疫情,疫情传入风险较高。什么是非洲马瘟?有哪些症状...

    352 养殖疾病防治 动物疾病治疗 养殖知识
  • 鲍鱼溃烂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鲍鱼溃烂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病原及病因]皱纹盘鲍溃烂病主要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杂色鲍溃烂病是由亮弧菌引起。水质恶化、细菌繁殖过快是溃烂病的爆发主要原因。[症状]病鲍足部肌肉溃烂,运动缓慢,摄食量降低,吸附力减弱,最终死亡。[流行情况]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期,死亡率较高,危害性较大。[诊断]取病鲍病灶组织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即可确诊。...

    2150 水产病害 海水虾蟹病 虾蟹病 蟹病 虾病
  • 小瓜虫病的病原症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
    小瓜虫病的病原症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一、病原小瓜虫属原生动...

    215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猪得了脑炎怎么治疗与防止传染
    猪得了脑炎怎么治疗与防止传染

    猪脑炎具有传染性,所以一旦发现患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应防止继发感染,做好全群预防。对于有并发症的病猪,要同时对其进行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猪脑炎的解决办法猪脑炎的治疗无特殊有效方法。当猪发病了以后应立即隔离。采取镇静安神,防止继发感染等措施,必要时可补液治疗,同时应做好护理工作。首先,以治疗脑炎为...

    1773 养殖教学 动物病害防治 养殖疾病防控
  • 南美白虾苗期的管理方法 白虾苗怎么培育
    南美白虾苗期的管理方法 白虾苗怎么培育

    南美白对虾在我国的养殖也逐渐成熟,面积也越来越大,养殖南美白对虾有着比较繁琐的流程。例如养殖池建造,选苗放苗,育苗管理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南美白对虾在苗期的管理,因为苗期一般都是在立夏前后,此时的温度已经开始回升,气候变化大,问题由此也会变多。所以苗期的管理和成活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看看南美白虾苗期的管理方法 白虾苗怎...

    735 养殖教学 动物疾病治疗 养殖疾病防控
  • 河鲀寄生河鲀异沟虫,持续死亡
    河鲀寄生河鲀异沟虫,持续死亡

    [病例465]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一口河鲀养殖池塘(图1),面积5亩,水深1.5米,配备两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2018年6月中旬河鲀出现死亡,规格5-8厘米/尾,之后每天死亡几十尾,过塘后出现死亡增加的情况。6月19日,白撞雨天气,死亡800尾;6月20日,塘头观察部分河鲀无力漂浮于水面(图2),在下风口聚集较多(...

    2435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蚂蝗有了水肿病,要怎么治疗呀,用什么药好呀
    蚂蝗有了水肿病,要怎么治疗呀,用什么药好呀

    蚂蝗有了水肿病一般导致原因有两种,肠炎和身体钠钾苯不平衡,需要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和钾。 还有一种也是属于水肿病的一种(肠炎型腹水),主要是由于前期应激过大,采食量和消化不平衡所致,这样容易形成应激性肠炎及腹水。 可以把【蛭肠康】,【蛭激停】,【蛭维爽】,【解毒蛭安】这四种搭配一起使用,预防水肿病的同时补充蚂蝗体内必备...

    315 水蛭 水蛭养殖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饲养
  • 家禽用药推广两法
    家禽用药推广两法

    饮水给药饮水给药即把药物溶于饮水中饲喂,是禽用药物最适宜、最方便的途径,这一方法适用于短期投药和紧急治疗投药,特别有利于发病后采食量下降的禽群。注意药物特性和饮水要求饮水给药要注意药物必须是水溶性的,同时,饮用水要清洁,若是用氯消毒的自来水,应先用容器装好露天放置1-2天,让余氯挥发掉,以免药物效果受到影响。注意调药均...

    215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淡水鱼簇管虫病的防治技术
    淡水鱼簇管虫病的防治技术

    簇管虫病是由簇管虫寄生在多种淡水鱼的鳃上引起的疾病。(一)病原武昌簇管虫属纤毛虫类。虫体扁平,长纺锤形或不规则形,后端延长成弯钩状,称小臂。簇管虫常与东方杯体虫在一起,并以小臂握住东方杯体虫的柄状延长部分。虫体有1-6束吸管,分布在体前和两侧;每束吸管多的可达40条,管的末端稍膨大;大核长棒形,小核球形,一般在大核中部...

    277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春季河蟹池塘水质浑浊,养殖户还需对症下药
    春季河蟹池塘水质浑浊,养殖户还需对症下药

    每年3-5月份,河蟹塘水体浑浊现象总是困扰着不少养殖户,长期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水草的生长,还会使螃蟹一次二次壳出现脱壳不遂、软壳甚至死亡现象。想要搞定这塘浑水,必须先搞清楚你的塘为什么会浑。1、由于轮虫等水体虫大量滋生引起的水浑。春季气温非常适合轮虫生长繁殖,它不仅吸收水体肥度,使池水清瘦而且争夺水中氧气,造成池体缺...

    63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母猪为什么会产死胎?如何避免母猪产死胎?
    母猪为什么会产死胎?如何避免母猪产死胎?

    目前,我国生猪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虽然时而有所波动,但短期内猪价不会大幅度持续下跌会上涨,整体波动幅度有限,养猪利润依然喜人。这时候,尤其是母猪、仔猪可谓是猪场的产钱机器,但是若有出现母猪产死胎,是太让人无奈了,为避免该现象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母猪产死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母猪为什么会产死胎?(一)营养水平1...

    2528 养殖教学 养殖疾病症状 养殖疾病防控
  • 柯尔鸭怎么孵化?柯尔鸭疾病有哪些注意的
    柯尔鸭怎么孵化?柯尔鸭疾病有哪些注意的

    柯尔鸭作为价格很贵的宠物,对于资金有限的人来说,买柯尔鸭蛋孵化柯尔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毕竟会便宜很多,那么柯尔鸭怎么孵化?要知道柯尔鸭的养殖也是非常娇气的,饲养管理有一点不到位就容易生病,它又经常会容易生哪些疾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柯尔鸭怎么孵化?一、孵化前期管理孵化前工作准备,包括柯尔鸭种蛋选择、种蛋消毒及相关设备...

    394 养殖疾病防治 养殖疾病大全 养殖疾病症状
  •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肤孢虫病的防治技术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肤孢虫病的防治技术

    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寄生引起的疾病。(一)病原肤孢虫属孢子虫类。构造较简单,没有极囊和极丝。孢子一般呈圆球形,直径4-14微米;外面包1层透明的胞膜;细胞质里有1个圆形、大的折光体,位于孢子的偏中心位置;在折光体和胞膜之间最宽处有1个圆形胞核;有时还有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寄生在我国淡水鱼类上,现已报道的有3种。野鲤肤孢虫的...

    1272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