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高高兴兴地把羊引回家,但口炎的发生却使他们无所适从。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着急,下面谈谈口炎辨别、治疗以及预防方法。
(一)辨别口炎。羊的口炎是口腔黏膜表层和深层组织的炎症,其病变过程有单纯性局部炎症(即原发性口炎)和继发性全身反应。患单纯性口炎的病羊采食减少或停止,口腔黏膜潮红、肿胀、疼痛、流涎,甚至糜烂、出血、溃疡和口臭,全身变化不大;继发性口炎多见有体温升高的全身反应。而羊患口蹄疫时,除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及烂斑外,趾间及皮肤也有类似病变;患羊痘时,除口腔黏膜有典型的痘疹外,在乳房、眼角、头部、腹下皮肤处也有痘疹。
(二)治疗口炎。对患轻度口炎的羊,主要用收敛消毒剂冲洗口腔,如0.1%雷佛奴耳液、3%硼酸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也可用20%盐水冲洗;发生糜烂及渗出时,用2%明矾液冲洗;有溃疡时,用1∶9碘甘油、5%碘酊、龙胆紫药水、磺胺、四环素软膏或用蜂蜜等涂擦。全身反应明显时,用青霉素40万~8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1次肌肉注射,连用3~5日;中药疗法,可口衔冰硼散或青黛散(青黛9克、黄连6克、薄荷3克、桔梗6克、儿茶6克),研为细末,每日1次,连用2~3日。
(三)预防口炎。原发性口炎多由外伤引起,如采食尖锐的植物枝杈、秸秆,误饮氨水,舔食强酸强碱等。因此,我们在引羊时就应该考虑到引入地与引出地喂给羊粗饲料的区别,如引出地的羊已经习惯于采食湿拌料,到引入地后突然更换干喂粗饲料,由于干粗饲料尖硬很容易伤口腔粘膜,导致口炎;另外,经过长途运输的羊,由于疲劳,易上火,也容易造成口炎。所以我们引入羊后应多给羊饮水,多喂给青绿多汁柔软的饲料。继发性口炎多发生于羊患口疮、口蹄疫、羊痘、霉菌性口炎、过敏性反应和羔羊营养不良,或因齿病、前胃疾病、中毒及维生素A缺乏等引起,这就要求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患羊,及早治疗。
(来源:《农村养殖技术》2003.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