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跑马病的防治技术
(1)病因及症状鱼围绕池边成群狂游,驱赶也不散,呈跑马状,故称“跑马病”,湖南称“车边病”。鱼因大量消耗体力,消瘦、衰竭而死。这病通常发生在鱼苗饲养阶段,天气阴雨连绵,经过10多天的饲养,池中缺乏适口饲料(尤其是草鱼、青鱼);有时池塘漏水,影响水质肥度,鱼长期顶水,体力消耗大,也会引起跑马病。1954年,浙江省萧山白马湖养鱼场的外荡暂养池,由于雨量过多,附近山上的洪水流入暂养池,冲淡池水,鲢、鳙鱼种缺乏食料,群集在流水处顶水,造成鱼种大批死亡。通常鲢、鳙发生跑马病的情况较少见。
(2)防治方法鱼苗的放养不能过密(如密度较大,应增加投饲量),鱼池不能漏水,鱼苗在饲养10天后,应投喂一些飘沙、豆渣等草鱼、青鱼适口的饲料。发生跑马病后,应及时进行镜检,如不是由车轮虫寄生引起的跑马病,用芦席从池边隔断鱼苗群游的路线,并投喂豆渣、豆饼浆、米糠或蚕蛹粉等鱼苗喜吃的饲料,不久即可制止。也可将鱼池中的草鱼、青鱼分养到已培养了大量大型浮游动物的池塘中去饲养。
2.萎瘪病的防治技术
(1)病因及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消瘦,背似刀刃,鱼体两侧肋骨可数,头大体小,病鱼往往在池边缓慢游动,这时鱼已无力摄食,不久即死。检查鱼体没有大量病原体寄生,鳃呈苍白色,严重贫血。此病由于放养过密、缺乏饲料,以致长期挨饿造成,也常发生在越冬池。
(2)防治方法掌握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投放足够的饲料;越冬前更要使鱼吃饱长好,尽量缩短越冬期停止投饲的时间。当发现患萎瘪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营养,在疾病早期可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