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招财鱼诺卡氏菌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时间 : 05-06 投稿人 : 禾苗 点击 :

招财鱼(Osphronemusgoramy),学名长丝鲈,属攀鲈科。鱼体侧面观呈椭圆形,腹鳍为细长的丝鳍,故名之长丝鲈。成鱼全身呈金黄色,鳞片边缘透着淡淡的红色金属光泽,在光线照射下全身散发出金色光芒。招财鱼的名称和色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因此在观赏鱼市场上颇受欢迎,体长20~50cm商品鱼价格在100~1000元/尾不等。

招财鱼诺卡氏菌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 养殖病虫害防治

该鱼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体格强壮,抗逆性强,野生条件下极少生病。但最近几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一种被称为“红斑病”的疾病时有发生,给广大观赏鱼爱好者和养殖者、经营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9年9~12月我市某水族商店经销的招财鱼发生该病,累计死亡近百尾,损失5万余元。该病的外观症状类似草鱼赤皮病和鱼类溃疡综合症,但业者参照草鱼赤皮病和鱼类溃疡综合症的控制方法治疗并无疗效。经过我校水产动物病害教研室解剖检查,病鱼有腹水,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脾脏、生殖腺、肠系膜等有明显的黄白色结节,体表“红斑”是由于皮肤中的结节溃烂所引起的。将结节内含物作涂片镜检,发现大量有分枝的短杆状或细长杆状的革兰氏阳性菌体,初步诊断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结节症。故业者参照草鱼赤皮病和鱼类溃疡综合症的控制方法治疗无效。

诺卡氏菌存在于淡水和土壤中,一般认为诺卡氏菌只感染受伤的鱼体,属于偶发的慢性疾病,群体发病率低,死亡率也不高。目前已知的感染鱼类有虹彩脂鲤(Hyphessobryconinnesi)、虹鳟(Oncorhynchusmykiss)、黄尾鰤(Seriolaquinqueradiata)、红鲑(Oncorhynchusnerka)、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乌鳢(Ophiocealusargus)、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毛足鲈(Trichogastertrichopteru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noides)。天然水体中诺卡氏菌的含量并不高,且在清洁水体中仅能生存几天,但在污染的水体中生存期则延长。王国良等(2005)报告自然情况下网箱养殖大黄鱼感染诺卡氏菌(Noc.Seriolae)是由于网箱养殖的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鱼体容易损伤,体质下降,给病原菌提供了致病机会。Chen(1992)认为诺卡氏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当养殖鱼类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时,通过呼吸或饵料而感染。2006年南阳市鸭河口水库池塘饲养的加州鲈鱼发生诺卡氏菌病,杨治国等(2009)认为是由于滥用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所引起。

综上所述,鱼类感染诺卡氏菌病的机理尚不清楚,这为控制该病带来诸多困难。同时,由于该病病情缓慢,在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病程持续时间长,给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困难,一旦发现生病,损失在所难免,故有必要对淡水鱼类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进行系统性研究。

有关招财鱼诺卡氏菌病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研究,目前没有相关报道。通过感染实验和病理切片观察以及药物敏感实验,希望弄清招财鱼诺卡氏菌病的发病机理,并寻找出有效的控制方法,为防治淡水鱼类诺卡氏菌病提供技术支撑。

1试验部分

1.1细菌分离培养

选取具有典型症状的濒死病鱼,无菌操作取少量心、脾、肾组织上的白色结节分别在TSA,和小川平板培养基上划线分离,28℃恒温培养7~10d后纯化细菌,分离一种菌株。在TSA培养基上培养分离菌株,28℃恒温培养7~10d后观察菌丝体。

1.2回归感染

实验用鱼体长24~26cm,体重150~200g,分注射、口灌、浸泡和3个对照组,每组15尾。在160升的观赏鱼缸里面进行,试验水温28~30℃。分离菌株在TSA斜面上28℃培养7d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稀释成所需浓度的菌悬液(平板倾注法计算菌悬液浓度),进行腹腔注(IP),口灌感染(IG)。每尾注射0.5mL,口灌每尾1mL。两对照组分别注射和口灌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将分离菌株于3000mLTSA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7d,然后在4℃、8000r·min-1下,离心30min,无菌的生理盐水清洗沉淀3次,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配制成3000mL菌悬液,平板倾注法计算菌悬液浓度。在水族箱中将菌液用养殖用水稀释15倍,将实验鱼浸于菌液中20min。对照组为自然组。

观察感染发病的病鱼症状,发现死鱼及时捞出,解剖检查其内脏器官病变情况,同时作细菌分离。

2结果

2.1流行情况

该病的外观症状类似草鱼赤皮病和鱼类溃疡综合症,但业者参照草鱼赤皮病和鱼类溃疡综合症的控制方法治疗并无疗效。经过我校水产动物病害教研室解剖检查,病鱼有腹水,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脾脏、生殖腺、肠系膜等有明显的黄白色结节,体表“红斑”是由于皮肤中的结节溃烂所引起的。由于在水族箱里面饲养,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终生易感染发病。因无有效治疗药物,死亡率达90%以上。

2.2病鱼症状

患病初期,病鱼体表有擦伤或损伤症状,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上浮水面离群独游。随着病情加重,部分病鱼体表开始充血、发炎,逐渐溃烂,各鳍也有溃烂出血,随后逐渐死亡。解剖观察,内脏有明显的病变,心、脾、肾等内脏稍有肿大,而且有大量白色结节(图1),直径1~3mm。将结节内物质作涂片,镜检发现大量短或细长杆状或分枝状革兰氏阳性菌体。

2.3细菌分离

心、脾、肾组织上的白色结节在小川培养基上长出淡黄色沙粒状菌落,在TSA培养基上长出白色沙粒状菌落。将菌落作涂片,观察到与直接用病鱼组织涂片相同的菌体。在这些培养基上未见其它细菌生长。

2.4回归感染结果

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即为招财鱼结节病的病原菌,对招财鱼有较强的致病性,病程较长,死亡率100%(表1)。

试验鱼在感染后10d左右,注射和浸泡组有鱼开始游动迟缓,上浮水面,体表和各鳍基部有发红或出血症状,随后几天连续有鱼死亡,到20d时这两组全部死亡。而口灌感染组没有死亡,也无任何症状。3组对照无任何症状。

发病鱼解剖发现心、脾都有大量白色结节,肾脏充血,肿大,肝脏稍肿大,变白灰色。与自然发病鱼症状基本相似。从病变组织心、脾、肾、肝、肌肉中均分离到纯度一致的细菌,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及基本理化特性与从自然发病鱼体分离的原菌株完全一致。

2.5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2.5.1形态特征  

病原菌革兰氏阳性,好氧,具有弱抗酸性,菌体呈长或短杆状,或细长分枝状,常断裂成杆状至球状体,直径0.2~1.0μm,长2.0~5.0μm,丝状体长10~50μm。可单个、成对、Y或V字状排列或排列成栅状,有假分枝,并具膨大或棒状末端。不运动,不生孢子。

2.5.2生长特性及菌丝体  

病原菌生长缓慢,在TSA和小川培养基上28℃,7~10d才能长出,菌落呈白色或淡黄色沙粒状,粗糙易碎,边缘不整齐,在表面形成皱折。用扦片法观察到该菌基丝发达、繁茂,呈分枝状(图2)。

2.5.3生理生化特性  

病原菌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不水解酪素、黄嘌呤、酪氨酸、淀粉和明胶,能以柠檬酸盐为唯一碳源生长,具有诺卡氏菌属特有的生理生化特征(表2)。根据形态、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病原菌属于诺卡氏菌属(Nocardiasp)。

3分析与讨论

招财鱼在观赏鱼市场上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大型热带鱼,因此在繁殖生物学、苗种培育、池塘养殖技术等方面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并获得成功。但招财鱼养殖中对病害发生原因研究的很少,没有明确病原是细菌还是病毒。只是根据发病症状进行报道,如出血病、腹水病等。诺卡氏菌曾是日本鰤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大西洋牡蛎养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活性污泥、水、动植物和人的组织中,以腐生为主,一些菌株是人和动物的致病菌。近年来,在我国大黄鱼网箱养殖中也发现了鰤鱼诺卡氏菌(Nacardiaseriolea),对大黄鱼的养殖造成了巨大损失。可见诺卡氏菌对鱼类养殖的危害性是巨大的。1989年台湾陈石柱等在黑鱼上发现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asteraids)。病原发生的原因和流行病规律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诺卡氏菌在淡水中的含量实际并不高,曾被认为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养殖鱼类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时,通过腮或鱼体受伤处而感染。从回归感染试验结果分析,注射和浸泡感染都能使实验鱼致病,而口灌感染不致病,这说明在自然情况下该菌从鱼体损伤部位或通过鳃部进入体内的机会较大,而通过饵料进入体内的机会较小。从发病器官来看,发病最严重的器官都是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器管,说明该菌是通过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各器官,然后在各器官组织中固着,逐渐生成菌丝体而形成结节。由此推断,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养殖的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鱼体容易损伤,体质下降。由此,给病原菌提供了致病机会。

由于诺卡氏菌生长较慢,造成病情不剧烈,在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故给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困难。诺卡氏菌曾危害日本养殖多年,被认为是日本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大西洋牡蛎养殖的主要病原菌之。近年来对我国台湾水产养殖业影响较大,先后在乌鳢、大口鲈和招财鱼等养殖鱼类中感染诺卡氏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招财鱼诺卡氏菌病是在我国大陆观赏鱼养殖中首次发现,也是国内外养殖招财鱼首次发现感染诺卡氏菌,应该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在水产动物养殖中,对致病诺卡氏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故有必要对招财鱼诺卡氏菌病在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和预防治疗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作者: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系林伟吴坤杰杨治国)《当代水产》7月刊

相关文章

  • 夏季家畜的药物防病
    夏季家畜的药物防病

    病菌、病虫在夏季对家畜的危害十分猖獗,适时防病,可保证家畜平安,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夏季可用的药物防病方法有两种:灌服“消黄散”“消黄散”由知母、浙贝、黄芩、黄药子、白药子、大黄、郁金、甘草等8种药物等量混合粉碎而成。牛、马、驴、骡每头200-250克,猪、羊每头(只)100-15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150克,调匀,...

    288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养猪如何节省饲料?改善猪饲料成本
    养猪如何节省饲料?改善猪饲料成本

    养猪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养殖项目。猪肉在我国的消耗量是非常大,因此养猪的人还是非常多的。不过我们在养猪的时候,还是需要投入一些成本的。而其中比例最大的就是饲料成本了,因此很多人在养猪的时候,都想这如何降低饲料成本。那么养猪该如何节省饲料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1、品种选择在养猪的时候,如果想要...

    1930 养殖疾病大全 养殖教程 养殖常见疾病
  • 常见清塘消毒药物生石灰及用法用量说明
    常见清塘消毒药物生石灰及用法用量说明

    【药物名称】生石灰(氧化钙)【用途介绍】与水反应,释放大量热能,生成氢氧化钙,提高水体PH和硬度,增强水体缓冲能力;杀死野杂鱼、鱼卵、虾蟹类、致病细菌、病毒等【用法用量】1、养殖前清塘,用量100~150公斤/亩;2、养殖期间提高水体PH,用量5~10公斤/亩【注意事项】1、养殖期间使用需熟化2、不与漂白粉同时使用3、...

    250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渔药 水产养殖用药 水产养殖药物
  • 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
    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

    一、病原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曲桡杆菌)。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群众又称此病为“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

    2491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自配畜禽消毒药
    自配畜禽消毒药

    20%的草木灰液取筛过的草木灰10公斤,加水40公斤,搅拌均匀,煮1小时,加入少量水后再煮即成。20%草木灰主要用于畜禽的圈舍、运动场地、墙面及食槽的消毒。石灰粉取生石灰10千克,加水5-6公斤,使生石灰化成粉灰。石灰粉主要用于舍内地面及运动场地的消毒,并有吸湿防潮作用。2%的火碱取1公斤火碱,加水49千克溶解后即成。...

    39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强降雨过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强降雨过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近期,我国南方地区普降暴雨,相继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更为巨大。暴雨过后要抓紧时间,尽快修复水毁工程,做好鱼塘的消毒工作,防控大面积水生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一、抓紧修复水毁池塘和网箱、网围等设施。洪水过后池塘、网箱部分受毁,应迅速...

    2260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水产养殖户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杀虫剂
    水产养殖户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杀虫剂

    杀虫剂在水产养殖中使用较为普遍,因此杀虫剂的正确合理使用尤为重要。必须从它的特点、使用剂量、注意事项等方面加以了解,以便于正确合理的使用它。一、水产杀虫剂的特点:有臭味、有较大的毒性、易产生抗药性、外用泼洒型。其中菊酯类及有机磷类均为广普杀虫,甲苯咪唑为典型的专用杀虫剂。二、杀虫剂的使用剂量:1.在多数情况下,常温常规...

    1161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猪苗饲料配制技巧分享
    猪苗饲料配制技巧分享

    很多养殖户朋友在喂养猪苗的时候都没有注重饲料的配比,导致猪苗后期生长发育不良,其实合理科学的饲料配方对猪苗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均衡是非常关键的。猪苗饲料的配制需注意以下这几点:① 低蛋白日粮,可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② 高能日粮,可通过添加3%~5%的脂肪(植物性油脂)配制。对改善日粮适口性、提高仔猪增重及饲料利用率等方...

    2246 养殖疾病症状 养殖病害 养殖疾病
  • 虹彩病毒病防治参考处方
    虹彩病毒病防治参考处方

    病名虹彩病毒病病原真鲷虹彩病毒症状病鱼体色变黑,体表和鳍出血。鳃上有淤斑,昏睡,严重贫血。脾脏和肾脏肥大。危害对象主要危害鲈形目、鲽形目、鲀形目的鱼类。流行情况发病期7—10月。水温22.6—25.5℃是高发期,水温降至18℃以下发病较少。内服药物三友强肝散康服星外用药物鱼虾乐...

    2454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蛭弧菌的应用
    蛭弧菌的应用

    水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这不能让它们免于被贪婪的捕食者或寄生虫当成猎物的命运。在大型山地湖泊的深处和其他一些环境中,一些细菌以同类为食,而且胃口不小,这些掠食者被称为蛭弧菌及类似细菌(BALO)。如今BALO将在多个领域中作为生物活性剂得到应用。一、生态调控者异养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1771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如何给羊喂药打针
    如何给羊喂药打针

    羊在防病治病中用药多采用注射、直接喂服方式给药,一般不采用饮水、拌料给药方式。这里分享下笔者的经验,让养羊的朋友掌握正确的喂药打针方式。抓羊方法:抓羊应抓羊腰背处皮毛。注意不可直接抓腿,以防扭伤羊腿;不可将羊按倒在地使其翻身,因羊肠细而长,这样易造成肠套叠、肠扭转而引起死亡。羊抓住后,人骑在羊背上,用腿夹住羊前肢固定,...

    293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中草药治疗公猪配种过度
    中草药治疗公猪配种过度

    养殖实践中,一般情况下,适龄公猪每天配种的次数不能超过两次。但配种过度的公猪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虚弱、步态不稳等症状,同时其体温下降至36.5℃~37.5℃,耳、鼻端、四肢发凉,严重者卧地不起、反应迟钝,有的公猪在配种结束后即刻倒地,过一段时间才缓慢苏醒。针对此症,采用中草药治疗效果显著。该药方是:当归3...

    197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与暴发性出血病并发症治疗方法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与暴发性出血病并发症治疗方法

    每亩用0.5公斤烟叶,浸泡8-10小时后与生石灰全池泼洒,生石灰浓度为25克/立方米。...

    892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家禽常用药物配方
    家禽常用药物配方

    一、病毒类1、利巴韦林、灵芝多糖、黄芪多糖、金刚乙胺、对乙酰胺基酚、环丙沙星(广谱抗病毒)。2、利巴韦林、黄芪多糖、金刚烷胺、环丙沙星(广谱抗病毒)。3、黄芪多糖、金刚烷胺(免疫缺陷类疾病、病毒类病)。4、治疗禽流感的药方:金刚乙胺3g、奥斯它韦3g、盐酸苯丙醇胺500mg、牛黄酸5g、盐酸氨溴索500mg、辅料87g...

    20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怀孕母畜用药有讲究
    怀孕母畜用药有讲究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孕畜合理用药的四条原则,以供同行借鉴:一、孕畜发生疾病治疗时,首先考虑药物对胎儿和胚胎有无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危害作用。其次是药物对母体有无副作用与毒害作用。二、怀孕早期用药要慎重,当发生疾病必须用药时,可选用没有引起胚胎死亡和致畸作用的常用药物。三、孕畜用药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药...

    58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