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格球拟酵母病是由莫格球拟酵母感染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莫格球拟酵母是一种真菌。孙玉华等(1998)报道,细胞球状至卵圆形,大小为2.5-5.0微米×3.75-6.25微米,有荚膜。无性繁殖为多边芽殖;在加盖玻片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均不形成假菌丝和真菌丝;在醋酸钠斜面上,培养14天,不形成子囊孢子;在麦芽汁液体中培养3天,液面有很薄的菌膜,菌液混浊,底部有沉淀;在麦芽汁琼脂培养3天,菌落直径0.8厘米、乳白色、表面光滑、隆起,具有少量放射状勾纹;不利用硝酸钾,利用硫酸铵,熊果苷分解,无维生素培养基中生长,37℃不生长,在50%和60%葡萄糖—酵母膏琼脂中不生长,发酵葡萄糖(弱),不发酵半乳糖、果糖、海藻糖、乳糖、淀粉、棉子糖、菊糖、麦芽糖、松三糖、密二糖、纤维二糖;同化果糖、葡萄糖、乙醇、松仁糖、山梨糖、海藻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甘油、半乳糖、琥珀酸、山梨醇、水杨苷;不同棉子糖、肌醇、鼠李糖、淀粉、乳糖、卫矛醇、D—阿拉伯糖、菊糖、L—阿拉伯糖、纤维二糖、密二糖、DL乳糖、核糖、木糖、柠檬酸、赤鲜醇。人工肌肉注射健康亲虾,诱发出和自然发病虾的相同症状,在36小时内全部死亡,并再从人工感染病虾中分离到同样性状的菌株。
(二)流行情况
莫洛球拟酵母病首次于1991年12月在上海某罗氏沼虾育苗场的亲虾发生大批暴发性死亡,该病来势凶猛,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该年度的苗种生产。
(三)症状
病虾体表症状不明显,仅体色较深,不透明,部分病虾的步足变红;肝胰脏肿大、发白;从心脏抽出的血淋巴液在载玻片上不凝固。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并从心脏抽出的血在显微镜下看到有大量卵圆形、大小为2.5-5.0微米×3.75-6.25微米的菌体,可作出初步诊断。
(2)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涂小林等(1996)报道,本法快速、简便、保存方便、比较准确,且可同时检测大批样品,在数分钟内得出结果。
(五)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
(1)育苗池用新洁尔灭消毒,每立方米水体放100毫升,效果良好。
(2)加强各项饲养管理工作。
(3)内服大蒜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9×10-6,辅以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再添加促进生长、有利蜕壳的活性物质,以不同配比,研制出沼虾—Ⅰ和沼虾—Ⅱ药饲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