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危害较大及常见的粘孢子虫有鲢碘泡虫,饼形碘泡虫,野鲤碘泡虫,鲫碘泡虫,圆形碘泡虫,异形碘泡虫,微山尾孢虫,四极虫等。
2、症状:①粘孢子虫种类多,寄生部位极为广泛,表现的症状和造成的危害也各不相同。②粘孢子虫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鱼瘦弱,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打转。寄生大量时,在病鱼体表、鳍条、鳃、肌肉、肠壁、胆囊、脑、脊髓等形成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白色或淡黄色胞囊。
3、流行: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感染一冬龄以下的鱼种鱼苗。
4、诊断:镜检可确诊。
5、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①用生石灰125千克/亩彻底清塘,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
②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500克/立方水溶液浸洗30分钟,或用石灰氮500克/立方水悬浮液浸洗30分钟,能有效杀灭60%~70%的孢子,或磷酸氯喹5.0克/立方水溶液药浴鱼种,杀灭粘孢子虫病的营养体。
治疗方法:
①每千克饲料加0.6克90%晶体敌百虫投喂,可治肠道寄生的粘孢子虫。
②用胺硫基烷复合剂0.1毫克/升全池泼洒,隔2~3天泼一次,连续2~3次,同时每千克饲料加1克胺硫基烷复合剂投喂,可治疗鲫鱼的碘孢虫病。
③强力樟桂杀虫剂:浓度为1.8克/立方水连用2天,8天后换水。
④据资料介绍,用丙硫咪唑、吡喹酮等药物组成的灭孢药剂,有一定的疗效。
⑤发病季节,用鱼康散5克/千克饲料拌料投喂,每月一次,每次5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