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水产养殖贴士:有关鳄龟的养殖注意要点

时间 : 2023-03-11 18:22:31 投稿人 : 青曼 点击 : 加入收藏

鳄龟(Chelydraserpentina)又名小鳄龟。原产于美国,1996年广州首次从美国引进,1997年江苏也相继引进小鳄龟和大鳄龟试养。鳄龟肉多体壮而著称于世,出肉率高达85%以上。鳄龟的饲养环境条件简单,对温度适应能力强,冬季不畏寒冷,可自然冬眠;夏季不怕炎热,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鳄龟肉质细腻,味道鲜美,龟肉属高蛋白、高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天然保健食品。食肉可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是久病体虚、产后进补、男女无力、贫血失眠、脑衰退者的佳品,还具有消肿防癌的药用价值。鳄龟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其实用经济价值大大超过其他龟类。鳄龟是我国21世纪龟类养殖的热点,也是2l世纪我国人民天然的保健食品,是我国建立外向型创汇渔业基地、建立龟类产业化的理想新品种。

水产养殖贴士:有关鳄龟的养殖注意要点 | 淡水养殖

一、形态特征

鳄龟背甲呈卵圆形,背甲很薄,背甲的颜色有棕褐色、褐色、橄榄色至黑色。背甲有纵向三条脊棱,脊棱由锥形状突起组成。每块脊棱甲由甲下的结节集中而成,脊棱和结节的尺寸随着亚种的不同而有变化,但随着年龄增长变平或磨损。尾长而尖,两边有肉突,尾背部前4/5处有条鳞皮状隆起的棱脊,呈锯齿状,形似鳄鱼尾巴。腹部多数呈淡乳白,也有呈黑褐色。四肢腹面布满乳黄色的肉突。腹甲薄而呈“十”形。四肢粗壮,指(趾)间蹼爪较长,指有5爪,趾有4爪。头部较大,头、颈、背、腹多有黑色或乳黄色肉突分布。头能伸出体外,也能缩入背壳。眼和眼睑细小,张开眼炯炯有神;闭眼时,头、四肢都缩入甲壳内抱成团。吻较突出,上、下颌略尖。

二、生活习性

1.生态习性:鳄龟是水栖龟类,生活于淡水,如湖、河、沼泽地及水潭,也可生活于含盐较低的咸水中。喜伏于水中的泥沙、灌木、杂草中。鳄龟很聪明,很有耐心,它是水中的高等水生种类。除偶尔在陆地上爬行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水底。鳄龟漂浮在水中时,借助其背甲的保护色,像一块烂木头浮在水中,很不容易被发现。它时常将眼鼻伸出水面外,而头不完全伸出。白天鳄龟喜在水中,伏在木头或石块上,有时也漂浮在水面。

2.耐温习性:鳄龟不怕严寒,也不怕突热。在2~38℃水中均能生存,环境温度18℃以上正常觅食,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8~30℃,水温12℃以下进入浅冬眼状态,水温6℃以下进入深睡状态。水温1℃以上可以正常越冬。即使在-5℃的冰层下水中也不至于冻死。它们靠身体积累的脂肪层越冬,在冰下它们通过皮肤呼吸和完全开口的池殖腔呼吸。

3.摄食习性:鳄龟杂食性,也不过分挑食,在野外吃所有可能捕到的食物,如鱼、蛙、蟹,也喜食水中小动物和大量的水生植物;在岸上也吃死、活动物,鲜嫩草叶及花果类。人工饲养的饲料有新鲜小鱼虾、螺、蚌、蚬、蚯蚓、蚕蛹、蝇蛆、黄粉虫、各种畜禽内脏和下脚料以及鳗料、鳖料、膨化颗粒饲料等。但有趣的是野外捕到的鳄龟胃中有40%~50%的植物。鳄龟在湖泊和大塘的生态系统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池底“死尸”的“清除者”,它们用嗅觉找到这些腐肉。

 幼龟捕猎时比成龟更凶猛,在草丛中潜伏捕食时间比成龟长。和其他龟一样,它们将食物整个吞下去,大块食物则用前爪撕成碎片。它们的捕食速度令人眩目,其咽部的扩大与蛇颈龟和侧颈龟相似。成龟会将食物拖入水中吃,很少在陆地上进食。在饲养中发现:鳄龟喜食活体动物,即使在饱食后,发现活饵仍恋恋不舍。由于它们吃的次数多,可积累脂肪多,有利于冬眠时能量的供给。

4.行为习性:鳄龟是冷血动物,喜欢爬到岩石上或在阳光下慢慢爬行,这种日光浴可加快消化和增加进食次数。鳄龟是龟类中最凶猛的一种,成体鳄龟性情暴躁,会主动攻击人,但20~50克的幼龟很温顺,不主动伤人。当鳄龟被抓起时,龟的身体释放出麝香味,与产于墨西哥的麝香龟释放出的麝香味一样。鳄龟背甲和腹甲的保护作用很小,鳄龟可以用抓在一起的爪子来保护自己。在陆地上鳄龟竖起其头部向后越过背甲咬人。在鳄龟背甲后2/3处抓它都很危险,因背甲很光滑,抓它尾巴是最安全的。鳄龟的腹甲较小,仅有背甲的50%~60%,其四肢较长,大腿部非常发达。爬行时,四肢将自身支撑起,跨步距离大,速度快。

5.生长和寿命:鳄龟从仔在龟培养到50克以上的幼龟生长较慢,但幼龟阶段,只要温度、饲料适宜,生长很快。在我国控温条件下精养,鳄龟年增重可达2.5公斤以上,而大鳄龟年增重可达5公斤以上,一般年增重在1.0~1.5公斤。成年时的体重一般在2.5~5.0公斤。鳄龟大的有33.75公斤重,平均为13.5公斤左右,18~27公斤的鳄龟较少见。

据统计,在自然界生活的鳄龟寿命为30~40年,北美洲东北部鳄龟寿命长一些。

三、繁殖

1.雌雄鉴别:雄性鳄龟有较长的尾,其长度是腹甲长度的86%,且泄殖腔位于背甲边缘之外;雌龟尾短,龟尾的长度少于腹甲长度的86%,泄殖腔位于背甲边缘之内。

2.交配:鳄龟的交配季节在每年的4~9月。交配时雄龟经常爬到雌龟背上,起初雌龟爬动使雄龟滑落后,但雄龟又紧追爬上,如此反复,直到雌龟停止爬行。此时,雄龟后腿蹬地,前爪钩住雌龟的背甲,雄龟咬住雌龟颈背的皮肤,交尾过程中,雄龟头颈伸直且左右摇晃,有时两龟的鼻孔对鼻孔,互相对峙。

3.产卵、孵化:鳄龟每年5~11月为产卵期,6月是产卵的旺季。生活在自然界的雌鳄龟常爬行数公里以寻找合适的产卵地点,它喜欢将卵产在有充足水分的排灌地方。雌龟挖的洞穴是洞口大,洞底小,往下延伸有一定的弯度,洞穴深10~13厘米,洞口大小依龟的大小而异,每窝产11~83枚,通常产20~30枚,1只成熟的雌龟年产卵在30~120枚。蛋圆、白色,表面看起来略显微粉红,外表略粗糙,蛋直径23~33毫米,重7~15克。卵孵化后鳄龟的性别完全取决于土壤温度,在30℃或高于30℃下孵化的鳄龟都为雌性;在25℃以下孵化的都为雄性。在自然界,雌龟将卵产在土壤的不同层面,土温25~30℃之间,所以雌雄龟都有。土壤的温度随着天气而改变,所以自然界中孵化的鳄龟有雌性和雄性。孵化温度不同,卵需经55~125天的孵化稚龟出壳。孵出的仔龟重9.5~12克,背甲长24~31毫米,背甲略呈圆形、黑色。

四、鳄龟池的建造

鳄龟养殖的建造依据地形、生态环境、面积、养殖数量而确定,没有固定的模式。新开挖的龟池最好座北向南,光照充足,深浅不一,以利于不同大小的龟选择最适宜的水层栖息。近岸处可建成浅水区,占养殖水面的20%,水深5~20厘米;其次为中水区,占养殖面积的30%;最远端是深水区,占水面50%左右,水深80~120厘米,深水区底部应铺有30厘米沙土,便于鳄龟钻入沙土越冬。浅水区栽种一些挺水植物,如茨菇、水浮莲等水草,这样既可净化水质又可作龟的隐蔽栖息场所。养殖池周边宜用砖石砌密,用水泥粉刷平。以防龟打洞,在池的北边留有25%陆地或产卵场,栽种一些矮灌木,南方最好种植香蕉或大蕉,或在产卵场上面盖简易的棚,或搭藤蔓丝瓜棚,既遮阴又挡雨,夏季为龟降温消暑。在空余的陆地或产卵场上铺20厘米的砂土,供鳄龟栖息或产卵。陆地近水处的坡度尽可能缓,倾斜度宜在25~30℃,斜坡上铺上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防擦伤龟腹皮,引起溃烂。龟池四周建“T”型防逃墙。在养殖池的四周再建80厘米高的防逃围墙,墙的顶部呈“T”形。

五、饲养管理

1.春季管理:初春(2~3月)是鳄龟饲养的关键时刻。此时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高温时,龟爬动、吃食,并消耗体内能量,而能量又得不到补充。因此,在2~3月间,在喂食上应掌握量少质高,投喂以龟体重的1%为宜。根据水温来确定是否喂食,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才投喂,18℃以下不用投喂。尽量保持池水新鲜,环境安静,更不要惊动龟。如果要保持鳄龟快速成长,初春还是要加温养殖,水温应加到25℃以上。但加温后要每天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龟池换水时,新陈水温差不宜超过5℃以上,最好控制在2~3℃为宜。

当春季水温达到20℃以上时,应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切忌时饱时饥,随着水温的升高,投喂量也相应增加。在管理上,做到勤换水、勤观察,对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春季是疾病传播的季节,龟易受细菌侵袭而发病,虽然鳄龟抗病力很强,但管理不好也可能发病,所以要防重于治。鳄龟池常用的水体消毒药是溴氯海因0.5毫克/升、土霉素2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春季鳄龟最易发病的是肠炎病。如发病时,除水体消毒外,同时在饲料中拌入0.1%~0.2%土霉素连续投喂5天。如发现鳄龟皮肤发炎时,在皮肤发炎处涂擦高锰酸钾,或消毒后涂擦消炎药膏。

2.夏季管理:夏季气温较高,龟的活动量大,摄食量也大,每天上、下午各投1次,投饵量是龟体重的5%~10%。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小水体饲养,投食后1小时要及时换水。当水温达到32℃以上时要防暑。科学管水,定期消毒,保持池水清新,并保证鳄龟吃好吃饱。

3.秋季管理:10月份左右,中午前后的气温较高,龟活动大,投食应在上午10:00~11:00、下午16:00~17:00,增大投喂量,保证龟安全越冬。11~12月气温不稳定,白天温度高时,龟爬动且摄食;夜间温度降低,龟则处于浅冬眠状态,因此极易患病。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最重要是保持池水的清新和环境安静,尽可能让鳄龟处于浅冬眠状态。

4.冬季管理:体质健康的鳄龟才能安全越冬。对体弱的龟和幼龟应采取加温饲养,水温应控制在28℃左右,加温养殖的饲养管理和夏季的饲养管理相同。

相关文章

  • 环境解毒+内服达克菌+外用复合碘组合治理小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环境解毒+内服达克菌+外用复合碘组合治理小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作者: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李先林湖南常德市安乡县黄山头刘献梅老板,养殖面积:7亩水体,小草鱼为主,套养花白鲢。2014年7月初开始死小草鱼,持续二十多天,每天死小草鱼50-100尾不等。期间内服多个厂家诺氟沙星、三黄、保肝护胆的药,外用过二氧化氯、苯扎溴铵、戊二醛、敌百虫和硫酸铜。死鱼仍然不见减少,7月30号...

    1991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室外池塘甲鱼养殖技术
    室外池塘甲鱼养殖技术

    近年来,随着商品甲鱼销售价格的不断下滑,多数养殖户已从原来全年加温养殖模式转变成以下3种养殖模式:一、高密度加温养殖;二、“两头加温”养殖;三、自然越冬养殖。3种情况的共同特点是,在移至室外池塘高温养殖前甲鱼商品率低,因此室外池塘养殖阶段在甲鱼养殖全过程中显的尤为重要。本人认为:甲鱼的生长好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是...

    761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怎样在池塘中养螃蟹
    怎样在池塘中养螃蟹

    养蟹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考虑到螃蟹喜欢掘穴,土质最好是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为它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底质淤泥不要太厚,以不超过20厘米为好。水位不要太深,一般有70~140厘米就可以了(随水温高低而调节)。投饲也需根据季节变化而相应调节,通常3~4月水温尚低,...

    215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提高黄鳝产卵孵化率技术要点
    提高黄鳝产卵孵化率技术要点

    养殖黄鳝种苗是关健。优质的黄鳝苗一般是从技术可靠的黄鳝繁育场引进的。要得到较好的经济效植,必须自已养殖种黄鳝。笔者现将自已多年养殖鳝种、繁殖鳝苗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六条,供大家参考。按照这一技术。可以使黄鳝产卵量提高30%左右。(一)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种鳝繁育池要选好场地,建设繁殖,产卵场。在种鳝养殖池里要种植水草,...

    1200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苏州养鱼户张金康:34年只养草鱼,不管什么行情他都能赚!
    苏州养鱼户张金康:34年只养草鱼,不管什么行情他都能赚!

    通心社记者黄娇王韵蕾发自江苏苏州探访时间:7月22日上午9:00探访地点: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探访对象:苏州养殖户张金康从1982年开始养鱼,几十年来,他的鱼塘经历了四次搬迁,和张老板一起养鱼的人都纷纷放弃,退出养殖行业,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这次的探访中,苏州张家港市57岁养殖户张金康坚持养鱼34年的故事让我们感动,...

    243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管好大闸蟹养殖环节 促进大闸蟹养殖增产增收
    管好大闸蟹养殖环节 促进大闸蟹养殖增产增收

    渔业科技示范户陈洁是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漕塘村人,从99年开始承包漕塘河养殖河蟹,至今已有10年,基本上年年有收益,特别是08年最为丰收的一年。06年他开始开挖稻田15亩进行生态浅水养殖河蟹,08年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年初放养优质扣蟹6300只,回捕率60%,亩产54公斤,平均规格达0.43斤/只,均价81元/斤,亩净效益...

    168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花鲈养殖常见病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花鲈养殖常见病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花鲈肠炎病是受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该菌在pH值6~12的环境中均能生长,生长适温为25℃,在60℃温度下,半小时死亡。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水体及池底淤泥中常大量存在,在健康鱼体的肠道中也存在。当鱼体处于良好条件下,体质健壮时不致引起发病,当条件恶化,如水质恶化,水体溶氧量低,特别...

    2913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怎样在池塘里成功养殖泥鳅
    怎样在池塘里成功养殖泥鳅

    池塘以泥底为好。如用水泥池,则应铺上20厘米厚的泥层,水深一般保持在50厘米左右。泥鳅苗经一个月饲养,体长可达3厘米以上,就可在池塘中饲养。放养密度为每0.07公顷5万尾左右。泥鳅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摄食水溞、蚯蚓、摇蚊幼虫等,所以池塘饲养泥鳅,要经常施放猪粪、牛粪,促进天然饲料繁殖,这比投喂其他饲料更经济、更有效。如能做...

    2290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如何控制螃蟹池的水质?
    如何控制螃蟹池的水质?

    二龄河蟹喜欢在淡水(盐度在0.5‰以下)、微碱性(pH7.5~8.5)、氨氮低(总氨氮为0.2~0.5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大量投饵后,水质易肥,除了种植水草外,经常换水,并保持一定的水位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在冬季和7~9月份,池水平均水深应保持最高水位(1.3~1.4米);4~6月和10~11月,水深以1~1.2米为好...

    266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革胡子鲶的养殖管理技术
    革胡子鲶的养殖管理技术

    在革胡子鲶养殖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下面几项工作:1.防逃。革胡子鲶迁徒能力较强,能攀越坡形池埂,能从进水口潜逃。因此,不仅要加宽加高池埂,设置防逃设施,而且发现池埂有洞穴时要及时填实,下大雨时要巡视,防止池水过高和坝埂不牢而逃鱼。2.活饲培育。池塘经过清整消毒注入新水前,施放一定量经发酵的有机肥,培育成大量浮游动物后再...

    2845 鲶鱼养殖技术 鲶鱼 淡水养殖 鲶鱼养殖 鲶鱼养殖方法
  • 培育一龄蟹种的池塘有哪些要求?
    培育一龄蟹种的池塘有哪些要求?

    蟹种池由一级池(又称仔蟹培育池或发塘池)和二级池(又称一龄蟹种池或扣蟹池,或采用稻田)组合而成。蟹种池的有如下建设要求:(1)形状、面积与水深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排列。面积2亩~4亩,包括2个池塘:即一级池和二级池。一、二级池之间由一低埂相隔(埂高0.9m,埂宽1m),其比例为1:7。以4亩为例:一级池0.5亩,池深1...

    32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夏季河蟹养殖纤毛虫病的防治方法
    夏季河蟹养殖纤毛虫病的防治方法

    一、病原:由聚缩虫、钟形虫、杯体虫、累枝虫等寄生所致。二、病症表现:病蟹体表、附肢及鳃出现棕黄色或浅绿色絮状物,行动迟缓,不吃食或因蜕壳困难而死亡。该病多发生在有机质含量过高、无水生植物和攀附物的蟹池,死亡率较高。三、防治方法:(1)水体浑浊的塘口,首先检查塘口浑浊的原因,降低水体的浑浊度。控制池塘的有机质,提高透明度...

    263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石斑鱼病害防治
    石斑鱼病害防治

    近年来,由于石斑鱼养殖密度急剧增高,同时海水养殖环境也逐渐恶化,导致鱼体抵抗外界病原侵染的能力不断下降,一些鱼类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频繁暴发,对石斑鱼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着石斑鱼养殖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因此,加强石斑鱼养殖病害防治方法的探索很有必要。寄生虫类疾病及防治方法:小瓜虫病:石斑鱼在网箱和池塘养殖过程中...

    86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细鳞鲳鱼养殖常见病斜管虫病防治技术
    细鳞鲳鱼养殖常见病斜管虫病防治技术

    该病为原虫性寄生虫病,病原体是鲤斜管虫。一般在鱼种进入越冬池7~8天后发病,2~3天内会出现大量死亡。病鱼表现为食欲衰退,群游水面,体表及鳃部有大量粘液分泌。镜检后可观察到病鱼体表及鳃丝有许多斜管虫寄生。防治办法:①预防鱼苗发病,应注意彻底清塘,以杀灭水中及底泥中的病原体,鱼种则在入池前用2%的食盐溶液浸洗大约20分钟...

    685 淡水养殖 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养殖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养殖方法
  • 泥鳅养殖常见病打印病如何防治
    泥鳅养殖常见病打印病如何防治

    (1)病原体嗜水气单胞杆菌嗜水亚种。(2)症状与流行身体病灶浮肿、红色,成椭圆或圆形,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或病鳅肛门两侧)的皮肤及其下层肌肉出现红斑,周边充血发红;严重时,肌肉溃烂,甚至露出骨骼。病鳅身体瘦弱,游动缓慢,停止摄食,直至衰弱死亡。7~9月份为主要流行季节。(3)防治方法①用五倍子,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用量...

    2830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