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农村,禽类免疫接种后仍然发病的现象常有发生。笔者通过在乡镇工作多年的经验,现简单归纳一下造成免疫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
疫苗贮存不当。农村现有的免疫苗多为弱毒苗,而弱毒苗一般应贮存于0-8℃条件下;可在乡镇畜牧兽医部门,有的贮存于-5℃的冰箱里,有的贮存于20-30℃的室温中,在这样条件下贮存的疫苗,其存活微生物数量将大幅下降,必然影响疫苗的质量。
注射针头消毒不严或连续使用一些基层兽医和养殖户在预防注射时,对注射用具不按要求消毒,仅用开水冲洗或一个针头连续给多只禽注射,常造成疫苗污染和交叉感染。
接种部位和途径选择不当。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有些基层兽医把皮下和肌肉注射混为一谈,可两者在免疫应答和局部反应上是有区别的。如将禽霍乱弱毒苗皮下注射改为肌肉注射,可加重该苗的免疫反应。
免疫程序"一刀切"。在农村,免疫程序常实行"一刀切"。其实应根据年份不同、疫病流行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预防接种的时机。
(来源:《现代农村报》200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