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中华鳖“浙新花鳖”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时间 : 2023-07-02 02:04:31 投稿人 : Kenny 点击 : 加入收藏

中华鳖“浙新花鳖”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俗称团鱼、甲鱼、王八,在分类上隶属于爬行纲Reptlia、龟鳖目Testudinata、鳖科Tironychidae,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历来被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中华鳖养殖业起自上于世纪9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2014年全国中华鳖养殖产量约34万吨。

中华鳖养殖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种的问题最为突出。一直以来中华鳖苗种供应不足,长期大量从台湾和东南亚引进中华鳖苗种导致了我国中华鳖种质混杂、病害增加。浙江省是中华鳖养殖大省,种的问题对浙江省中华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自上世纪90年代末浙江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就开始从事中华鳖良种选育,于2007年联合选育出我国第一个中华鳖新品种中华鳖日本品系(品种登记证号GS03-001-2007),于2008年联合选育出我国第二个中华鳖新品种清溪乌鳖(品种登记证号GS01-003-2008)。两个中华鳖新品种的育成极大推动了浙江省及我国中华鳖产业的良种化进程,促进了产业发展。

中华鳖日本品系最突出的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清溪乌鳖具有乌黑体色稳定遗传,市场价格高优点。利用杂交技术整合两个中华鳖新品种的优势,育成既具有生长快的优点,又具有明显的腹部花斑的新品种,更受市场欢迎,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品种特性

父本、母本均为农业部审定的水产新品种,遗传性能稳定;中华鳖“浙新花鳖”生长速度快,较母本中华鳖日本品系高10%以上,腹部黑色花斑明显。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本来源

中华鳖“浙新花鳖”繁育用亲本必须选用国家审定的体质健壮的中华鳖日本品系和清溪乌鳖;母本中华鳖日本品系2冬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父本清溪乌鳖2冬龄以上,体重0.75千克以上。

2.亲本培育

亲鳖培育密度为3平方米/只,雌雄配比为5~7:1,首次配对时间为亲鳖专池培育当年的10月至11月。放养前把培育池塘中的杂物彻底清除掉,再用生石灰0.5千克/平方米干法清塘,然后注水1.5米深。放养前用100×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放养时让鳖贴着水面任其游于水中。越冬期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并每月换一次新水,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5~1/4,保持透明度30~40厘米。在商品成鳖料的基础上添加50%的鲜活饲料。其中鲜活动物性饲料40%(鲜鱼20%、鲜鸡蛋15%、鲜猪肝5%),鲜活植物性饲料10%。每月添加防病中药粉10天,添加量为当日干饲料量的1%,投饵率为鳖体重的3%。鲜活饲料在添加前应打成浆拌入饲料中,并制成颗粒或团状投喂。日投喂两次,即上午8时,下午4时。

(二)产卵孵化

1.产卵

池北岸设产卵场,产卵场高出培育水面50厘米,宽1米,长为池边长的1/3,内铺1毫米的细沙厚30厘米,整个产卵场设遮阳挡雨棚。当春季水温上升到27℃以上时,鳖就开始在凌晨产卵。刚产的卵呈粉红色,几小时后动物极端位,端位点呈白色。卵体圆,表面光滑。产卵24小时后就可采卵。采卵时先扒开覆盖的沙子,然后用手轻轻取出鳖卵,并挑出一端呈白色的受精卵,做好产卵数量记录。装卵的孵化箱可用吸水性好、不易腐烂的杉木板制作。箱体正方形,边长50厘米,高20厘米。

装卵方法分为无沙孵化装卵法和有沙孵化装卵法。无沙孵化装卵法装卵前箱底先铺一块面积与箱底相同厚1厘米的轻体海绵,然后再装上一块同样面积和厚度但打有孔穴的重体海绵,孔穴的孔径2厘米,孔距0.5厘米,铺好后上面盖上一块厚度和面积与箱口相同的轻体海绵。轻体海绵在盖前应有一定的湿度,以手挤不出水为准。

有沙孵化装卵法装箱前先在箱底铺上3厘米厚的细沙,然后放上两层卵,卵距0.5厘米,装好后盖上细沙即可。细沙粒径要求不超过1毫米,沙子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2.孵化

鳖卵在人工控制的孵化室进行孵化,孵化室要求保温、保湿、通风、便于操作。室内应有增温、控湿、通风设施。地上应设集苗沟,沟深30厘米,宽30厘米,沟中铺15厘米细沙,细沙粒径同孵化。孵化期间要求室温始终保持30℃~32℃,湿度70%~75%。

孵化箱应平放在孵化室集苗沟的两侧,放时采用多层式,即3~5层为一组,叠时上下箱距5厘米,平面组距20厘米,两组为一行,平面行距50厘米。孵化期间应每5天上下层翻箱一次。

孵化时间为43~45天。总积温为36000℃左右。刚出壳的稚鳖须在盆中暂养24小时。暂养的盆可用直径1米,深30厘米光滑的塑料盆,盆内放细沙10厘米,并装水至没过细沙2厘米,暂养密度为每盆200只。暂养的温度应与养殖温室的温度相同。暂养24小时后就可移到温室培育。

(三)苗种培育

1.池塘条件

用采光大棚培育。温棚要求既采光又保温,单池面积以20~30平方米为宜,池深50厘米。进排水方便,池中间靠里边铺上2.5厘米宽10厘米厚的细沙,并设15厘米高的挡沙墙。靠过道边设饲料台,饲料台可用优质波纹水泥瓦,数量为每150只鳖设一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20~25只。

2.苗种放养

以放养7月中旬前孵出的鳖苗为宜,最迟放养时间不超过9月10日。鳖苗放养前鳖体用浓度为1.5%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用盆将鳖苗送到池里贴着水面轻轻倒出,任其游走。鳖苗放养后可在饲料台中撒上放养鳖体重5%的饲料引食,饲料制成鳖苗适口的软颗粒,待鳖苗引上食台,能正常吃食时,进行常规的培育管理。

3.培育管理

(1)投喂:投饲采用四定原则。定质:在商品饲料的基础上添加10%的鲜活饵料(鲜水溞、鲜鸡蛋等)。定量:以鳖体重3%的投饲率再结合当时实际吃食情况,以5%的幅度灵活增减。定时: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时,下午4时。定点:把饲料投在设置好的饲料台上。

(2)水温控制:7月至8月,采光大棚内的水温超过35℃以上时,及时掀起大棚两侧的薄膜并用排风扇进行降温,9月应将两侧掀起的薄膜复原,并检查有否损坏的地方,保持大棚的水温稳定。11月15日前后水温下降到15℃时,掀起大棚两侧的薄膜,使水温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促使鳖进入自然冬眠。翌年3月上旬,水温达到15℃时,将两侧掀起的薄膜复原,使大棚内水温尽快上升到20℃以上。

(3)水质控制: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应及时换新水,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5~1/3。当pH低于7时,可用生石灰呈水体25×10-6泼洒调节。当池水中水溞数量超过20×103个/升、水色发红时,应及时捞出水溞,同时用增氧剂进行调节。平时可应用些能改良水质的生物制剂。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主要养殖方式和配套技术

中华鳖“浙新花鳖”适宜进行池塘仿生态养殖、温室外塘两段式养殖。

1.池塘仿生态养殖

外塘养殖池塘长方形、方形和多边形均可,以长方形为好,东西向,坡度30°。池塘设置晒背台,一般晒背台选择在池塘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的一边设置,一般使用石棉瓦或竹木搭建。石棉瓦横向斜置于池坡上,一边入水15厘米,便于鳖上下。成鳖养殖池每200只按1平方米设置,幼鳖养殖池每400只按1平方米设置,稚鳖池每1000只按1平方米设置。晒背台与投食台可以共用。

做好鳖池的清整与消毒工作,是养鳖防病进行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轻环境对中华鳖产生不良压力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可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生石灰带水清塘、漂白粉清塘等。

稚鳖放养时间选择水温在20℃以上的晴天进行,幼鳖分养选择在水温15℃~20℃的晴天进行。将经消毒的鳖用箱或盆运至鳖池水边,倾斜盛鳖容器口,让鳖自行游入鳖池。中华鳖放养应一次放足,规格要基本整齐一致。若需在中华鳖150克/只时翻塘,苗种放养密度应在30只/平方米左右;若在中华鳖在50~100克/只时翻塘,苗种放养密度应在50只/平方米左右;若只暂养2个月左右,密度应低于90只/平方米。幼鳖的亩放养密度一般在1300~2000只之间,成鳖的亩放养密度一般在1000~1300只之间。当稚鳖长到100克以上可进行分养,一是降低放养密度,二是将雌雄进行分开饲养。

中华鳖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人工精养情况下,中华鳖的饲料种类主要包括:一是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小杂鱼、螺、动物肝脏、鸡蛋、蔬菜等。二是粉状人工配合饲料,根据中华鳖不同年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特点,生产出商品化的稚鳖料、幼鳖料和成鳖料等全价配合饲料。三是膨化配合饲料。投喂应坚持“四定”原则,即:定点,稚鳖放养初期,饲料投喂在投食台的水下部分,30天后逐步改为投放在投食台的水上部分;定时:水温20℃~25℃时,每天投喂1次,中午投喂;水温25℃以上时,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9时前和下午16时后;定质: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中华鳖配合饲料标准的规定;定量:根据不同阶段体重投喂固定体重比例的饲料。具体投饲量的多少应根据气候状况和鳖的摄食强度进行适当调整,每次所投喂的量应控制在1小时内摄食完为止。

越冬前在饲料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提高中华鳖体能量贮存。越冬前彻底换水一次,换水后全池泼洒生石灰20~30毫克/升。越冬期每月添换水一次,每次20厘米左右。越冬期尽量加满池水,以利保温。在强冷空气来临时,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保持水面干净清新,不要有水生植物、杂草等杂物残留,防止其腐烂,污染水质,造成缺氧;同时保证池水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增加水中溶氧。若池面结冰,应在冰面均匀打孔增氧,一般每亩2~3个直径为5米左右的冰孔。越冬期绝对禁止骚扰、捕捉、运输等人为活动,以免惊扰冬眠中的中华鳖,造成中华鳖冬眠期活动而消耗体力,甚至引起死亡。

2.温室外塘两段法养殖

中华鳖温室外塘两段养殖模式是指稚幼鳖经温室培育后,转移到室外土塘养成商品鳖并提升品质的一种养殖模式。该模式同时解决了温室养殖中华鳖的品质较差和外塘养殖模式养殖周期较长的问题,生产出来的商品鳖肉质较好,体型、体色都比较漂亮,市场售价较高。

(1)温室阶段养殖技术要点:放养前对温室保温、增氧设施进行检修,检查温室食台、进排水系统是否完整,应按照投苗数量及池塘面积设置好池子的挂网数量、设定最佳的挂网量,对温室进行整体消毒。

合理的放养密度十分重要,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体重为3.5~5克稚鳖的放养密度为20~40只/平方米,以25只为居多。放养后的头两天不用急于投料,使中华鳖更易被诱食。第3天时,可在饲料中添加10%~15%的鲜活水溞(红虫)或鸡蛋黄以增加饲料的腥味、易于诱食,并将饲料加工成条状(厚不超过0.5厘米、宽不超过5厘米)进行投放,投饲量为1%左右。投放地点由池塘的整体逐渐向食台四周及食台本身转移,观察中华鳖上台情况。若中华鳖可上台摄食后,不可急于加料,摄食时间控制在1小时为佳。驯食阶段最好控制在15天左右,便可开始投喂软颗粒饲料。中后期投喂遵循定时、定量、定位、定质的原则。水温控制在30℃~31℃左右,日投喂量在鳖体重3%~5%左右,投喂前半小时开动增氧机,喂料时关闭。养殖过程中间隔10-20天,用漂白粉3~5毫克/升或强氯精1毫克/升或碘制剂1毫克/升水体浓度全池泼洒,交替进行。养殖5个月后,定期(一般为一周)进行排污加水或适当换水,换进的水须经过消毒且与温室中池水温度一致。

(2)外塘技术要点:出棚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为宜。此时外塘水温达到25℃以上,并且避开梅雨。一般应选择连续2个晴天的时间段进行温室至外塘的转运,在上午4~7点及下午5点以后进行,避免在高温及阳光强烈条件下进行。出棚时尽可能带水捉鳖,以免干池对中华鳖机体造成机械损伤及应激反应。经运输后的中华鳖会出现个别咬伤的情况,应在下池前挑出,进行隔离饲养。下池时应带水操作。将筐子运到养殖池边,让中华鳖自然爬入池中。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以每平方米1~2只为宜。

下池后1~2小时,全池用1×10-6金碘泼洒消毒,而后隔3天消毒一次。外塘养殖过程中基本不需换水,水的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正常良好的水色为黄绿色或茶褐色。为保障水质稳定,可套养滤食性鱼类,如每亩套养鲢50~100尾和鳙10~20尾。水位一般维持在80厘米左右,至10月份天气转冷,可加深水位至1米左右。如果发现水质较差时一般用碘制剂等消毒。

中华鳖放入外塘后一般需停料2天~3天,让其慢慢适应环境。然后根据池塘里中华鳖的活动情况,酌情进行诱食试验,一般采用粉料现做现喂。首次投喂饲料应控制在每亩500克饲料以内,避免个别中华鳖暴食。饲料内可掺入少许鱼油以提高诱食效果。诱食成功后,逐渐加大投喂量,至外塘放养后10~15天达到温室的摄食量。然后每天每万只中华鳖增加饲料2千克,如果遇到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3℃)增加量为1千克或者保持原来的投喂量,待高温过去后再增加投喂量。当每天每万只的饲料投喂量达到110千克时,不再增加投喂量。投喂时应严格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四定”原则。一般水温18℃~20℃时,两天一次;水温20℃~25℃时,每天一次;水温25℃以上时,每天两次,分别为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正常摄食后的投饲量的多少应根据气候状况和中华鳖的摄食强度进行调整,以在1小时内摄完为准。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白点病

白点病是温室稚幼鳖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发病症状是白点可遍布全身,以腹部最多,挑破可见白色脓液,严重时白点扩大,边缘不齐,有溃烂现象。临近死亡的鳖体表及膜脱落,常浮于水面,颈半伸半缩,游泳缓慢,很快死亡。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水温25℃~30℃时流行,发病高峰在稚鳖孵化1个月内以及进入温室1个月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死亡率在几天内就会迅速提高,有时甚至全军覆灭。其主要发病原因为:一是温棚内水温偏低或孵化室的温度与温棚内的温度相差过大,刚孵化出来的中华鳖从孵化室进入温棚后易发生白点病。二是水体清瘦,中华鳖入池前未提前培肥养殖水体。三是由于养殖水体偏酸、溶氧不足或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白点病。如果病情轻微,则外泼盐酸土霉素8~10克/立方米水,隔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如果发病情况比较严重,则外泼强力霉素2~3克/立方米水,隔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

2.腐皮病

腐皮病整个养殖周期均有可能发病,主要致病菌以气单胞菌为主。其发病症状是鳖体表的任何部位皮肤发生溃烂、溃疡,血水渗出,组织坏死,病灶边缘肿胀,可进一步发展为疖疮病和穿孔病。多数是由于水环境不适引起:一是水温控制过高;二是水体透明度太大或养殖密度过高;三是水质恶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偏高。在水环境不适的情况下,中华鳖易烦躁,互相撕咬,伤口发炎、肿胀、溃疡,肌肉与骨骼外露,四肢在坚硬的水泥池底或地面摩擦或掘土过程中受伤,继发感染,引起爪糜烂、四肢烂掉、爪脱落等症状。若出现腐皮病,外泼戊二醛(2克/立方米水),病鳖用超能活性碘药浴10~15分钟,内服一些清凉解毒的药物和电解多维2克/千克、保肝宁2克/千克等。

3.穿孔病

穿孔病病原有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碱菌等。发病初期,病鳖的背、腹甲及裙边出现白色疮痂,直径0.2~1.0厘米不等,周围出血,挑开后可见甲壳穿孔,穿孔处流血不止。未挑开的疮痂不久自行脱落留下一小洞,洞口边缘发炎,轻压有血液留出,严重者可见内腔壁。防治方法同“腐皮病”。

4.肠炎病

根据致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细菌性肠炎,其典型症状是中华鳖的肛门出现红肿,大便浮起。二是应激性肠炎,其症状是粪便不成形并且伴有鼻涕状的物质。三是食物性肠炎,其粪便可以发现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无论出现哪一种肠炎,治疗时应先让中华鳖停料一餐或减少投喂量,减轻其肠道的负担。细菌性肠炎最为常见,一般使用适量的抗菌类药物和盐酸小檗碱进行治疗,并外泼大黄粉或三黄粉。抗菌类药物可以杀灭病原菌,同时也会把中华鳖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杀死,而这些有益微生物对中华鳖的消化功能起到非常关键的辅助作用,因此,用药后更重要的是要重新构建中华鳖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应适当投喂一些电解多维和产酶益生素,以帮助其恢复肠道功能。如果是应激性肠炎,可投喂电解多维、葡萄糖、产酶益生素和盐酸小檗碱。如果是食物性肠炎,可给中华鳖饲喂电解多维、葡萄糖、产酶益生素、盐酸小檗碱和大蒜素。食物性肠炎是由于投喂的饲料细度太低,饲料中有不利于消化的原料,饲料加工后的颗粒太硬或鱼油、菜油添加量过大等造成肠道的负担加重,从而引起肠炎。可投喂食母生、电解多维2克/千克、低聚糖5克/千克、产酶益生素2克/千克、含有乳酸杆菌属可内服食用的EM制剂等,同时可考虑饲料搭配1%~3%的蔬菜。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苗种处供稿

相关文章

  • 寒露过后,成蟹池塘管理要点
    寒露过后,成蟹池塘管理要点

    寒露过后,天气以多云为主,雨水相对较少,白天太阳光照减弱,昼夜温差大,同时受冷空气影响,对后期水质影响较大,水草下沉、水浑、缺氧、亚硝酸盐高等问题频发,影响着池塘养殖的最终效益,所以此时的管理至关重要,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一、保蟹止伤亡每年养殖后期,池塘最容易出现“绿蟹”偷死现象,今年国庆前后,天气变化无常,温...

    1513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低温期镜鲤鳃霉病一例
    低温期镜鲤鳃霉病一例

    辽宁省辽中地区一养殖户主养镜鲤成鱼池塘,面积14亩,水深1.5米,配备3kw/台的增氧机4台(见图1),越冬后存塘平均规格3斤/尾左右成鱼,1400~1500尾/亩,套养鲫鱼350尾/亩,花白鲢不详。2016年4月27日,带病鱼到店来检查,反映近5天左右,每天都有死亡,死亡数量不多,每天3~5尾,且发病塘鲤鱼吃料正常(...

    2433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 白撞雨后晴天,罗非鱼苗上浮死亡
    白撞雨后晴天,罗非鱼苗上浮死亡

    [病例605]陕西渭南市一口大棚水泥池养殖罗非鱼苗,大棚有遮阳网,水泥池直径6米,水深1.5米(图1),四个曝气盘,循环温井水,两天换一次水,每次20~30公分。放苗两万尾左右,目前20尾/斤,每天喂料11斤左右。6月8日,早晨白撞雨十五分钟,下午大晴天,下午4点鱼苗大量上浮,死亡严重,约10余斤,4点半使用哈希溶氧仪...

    615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丰产鲫的人工繁殖技术
    丰产鲫的人工繁殖技术

    1、母本的培育与选种母本彭泽鲫于每年12月上旬集中下塘培育,挑选体型较高、体表光滑无伤、健康活泼、体重在0.5kg以上的个体,每平方米放养亲鱼3~5尾,搭配0.3尾左右的鲢鱼;亲鱼培育塘面积2000~400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2m左右,投喂饲料以花生麸和豆粕为主,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7%~8%。整个培育过程...

    2808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七消毒”预防草鱼“三病”
    “七消毒”预防草鱼“三病”

    草鱼的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俗称草鱼“三病”。草鱼“三病”一般是两种或三种病同时发生,单一发生的情况比较少见,对草鱼生产影响很大,养殖者必须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发现,只要做到“七消毒”就能有效预防草鱼“三病”发生。草鱼“三病”发生后,及时采用外消和内服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且不易复发。预防:⑴池塘消...

    109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明年的草鱼要这样养:大草鱼提高密度,中途出鱼
    明年的草鱼要这样养:大草鱼提高密度,中途出鱼

    文|图华南一区高廷华近年来,华南草鱼价格陷入低迷,统鲩4.4-4.5元/斤跌至成本价,大草鱼(4-6斤)也随之掉价,2015年年底,4斤以上大草鱼只有4.8-5元/斤,养户叫苦不迭。2016年下半年,大草鱼行情好于2015年,目前4斤以上价格5.5-5.8元/斤,5斤以上价格6.3-6.5元/斤,养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2039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虹鳟鱼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虹鳟鱼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车轮虫病(Trichodinacomplexdiseaseofrainbowtrout)[病因]病原体除车轮虫及小车轮虫外,还有斜管虫(Chilodonellasp.)。[症状]车轮虫及斜管虫在虹鳟的皮肤、鳍及鳃上寄生,病鱼因受虫体寄生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黏液,在体表、鳃部形起一层黏液。鱼体消瘦,体色发黑,游动...

    911 淡水养殖 虹鳟鱼 虹鳟鱼养殖 虹鳟鱼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方法
  • 鳜鱼养殖之纤毛虫病防治技术
    鳜鱼养殖之纤毛虫病防治技术

    病原为纤毛虫类。从鱼苗孵化出第一天起,到5—8厘米期间,水温20℃-27℃,肉眼可见病鱼头部有灰白色点状物,嘴张开,不能合上,游泳失去平衡而下沉在水中翻滚,继而死亡。该病蔓延极快,对鳜鱼苗危害最大。防治方法:流水池中,每立方米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1.4克,停水10分钟,静水池中每立方米0.7克全池泼洒;流水池每...

    1885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增氧机漏电导致草鱼脊柱骨断裂一例
    增氧机漏电导致草鱼脊柱骨断裂一例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谢老板一主养草鱼塘(如图1),5亩水面,平均水深1.6米,两台1.1kW的喷水式增氧机。2014年10月底放养250~400g/尾的草鱼种3500尾,100~150g/尾的草鱼种5500尾;500g/尾的鳙鱼苗100尾,600g/尾的鲢鱼苗300尾;50g/尾左右的鲫鱼苗9000尾。2015年3...

    898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蟹种性早熟原因及预防
    蟹种性早熟原因及预防

    目前在蟹种培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蟹种出池规格偏大,性成熟比例过多的问题,从而给蟹种越冬带来困难,造成第二年开春大批蟹种死亡。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对蟹种性早熟的原因及须防措施介绍如下。一、原因1、投喂饵料过精,特别是动物性饵料过多,再加上培育池中天然饵料比较丰富,使生性贪食的河蟹一方面加快了生长,形成了一部分在规格蟹种,...

    69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草鱼亲本培育措施介绍及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方法
    草鱼亲本培育措施介绍及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方法

    1、池塘条件培育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长方形,东西朝向,面积3~4亩,水深1.5~2.5米,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增氧机一台。2、饲养管理2.1亲本放养亲本放养一般在冬季进行。选取4足龄以上,体重7kg以上,体型好、体质健壮的性成熟亲本,每亩池塘投放200kg草鱼亲本,雌雄...

    2308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冬季养鱼要三防
    冬季养鱼要三防

    浅水越冬池水浅,水温变化快,温差大,对鱼生长不利。水位下降后,鱼群密度相应增大,容易造成缺氧而使鱼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冬季鱼池应保持正常水位。防缺氧在正常情况下,缺氧泛塘大都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冬季少见。但在肥水鱼塘、深潭死水鱼塘以及网箱养殖条件下,冬季也会发生缺氧死鱼。在上述水域,随着气温下降,表层水温度下降、密...

    238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养殖户重视河蟹后期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户重视河蟹后期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还需要管理吗?很多养殖朋友都认为蜕壳后水温低了,没什么问题了,从而放松了管理。事实上最后一次蜕壳后,池塘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详细原因和正确的管理方法如下文介绍。一、良好的水质,是保障河蟹正常摄食的前提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完成后,活动量增加,导致底层的粪便、残饵上翻至水中,水质变差(水浓、水浑或水红)。长时...

    2302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几种泥鳅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几种泥鳅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赤皮病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416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大甲鱼养殖阶段有什么更好的防病和育肥措施?
    大甲鱼养殖阶段有什么更好的防病和育肥措施?

    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甲鱼养殖户劳老板:我现在有2条棚,投苗情况如下:一个棚投台湾普通苗2.1万只,养殖周期6个月多7天,使用冠源和耀海饲料拼吃,每天用量114斤,目前甲鱼正在使用防病药物肤康素。想请问大甲鱼阶段,有没有什么更好的防病和育肥措施?请公司给予指导。回答:病害预防最为关键的是要调控好养殖环境,尤其是水环境,...

    2118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